(试行)》的通知
成教〔2004〕25号 签发人:郑智渊
各有关区(市)县教育局:
为更好地推进我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根据国家教委1997年编制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和教育部2002年编制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成都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是通过总结近10年来我市农村中小学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对全市区县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建筑和校园环境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成都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析论证了大量统计资料而形成的。《建设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已两次印发给各区(市)县教育部门征求意见,并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进行论证,最后经市教育局审查定稿,并批准试行。
1
《建设标准》共分六部分:建设规模、建设用地、项目构成、学校总体规划、校舍建筑面积标准、学校建筑标准等。
《建设标准》为我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标准,现印发给你们,望各区(市)县在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参照执行,如个别区(市)县的个别学校有特殊要求,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另行研究处理,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向我局计财处反映。
二○○四年六月八日
2
成都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试行)
总 则
为适应成都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需要,加
强农村中小学建设的科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适合农村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制定本建设标准。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我市县(区)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新建项目,改建、扩建项目参照执行。
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本建设标准中设臵的各类用房和生均面积、校舍面积指标分为下限指标和上限指标二档,校园用地面积指标也分为下限指标和上限指标二档。各区(市)县在执行本建设标准时,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视需要和可能,分期分批逐步达到建设标准。 农村中小学的建设,应先规划后建设,可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改扩建项目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3
建设规模
1、农村中小学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规划等合理确定。
2、农村中小学规模和班级定员按下列规定设臵。
(1)小学:6班、12班、18班 40人—50人/班 (2)初中:12班、18班、24班 45人—55人/班
(3)九年制学校:18班、27班、36班 45人—55人/班
建设用地
1、农村中小学建设用地应由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地、绿化用地等组成,其用地面积不宜小于表2—1的规定。
4
表2—1 农村中小学用地面积表
学校 类别 小 学 初 中 九年制 学校 6 12 18 12 18 24 18 27 36 规 模 (班) 人数 (生) 270 540 810 600 900 1200 900 1350 1800 用地面积(m²) 下限——上限 5940—7560 80—11880 11340—14580 12000—15600 16200—21600 19200—27600 15300—100 20250—25650 23400—32400 每生用地(m²/生) 下限——上限 22—28 16—22 14—18 20—26 18—24 16—23 17—21 15—19 13—18 备 注 注:小学住校生比例大于20%,初中住校生比例大于50%,可增加相应的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的建筑用地面积。小学附设学前班其建筑用地面积另计。
5
项目构成
1、农村中小学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教学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
2、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应包括下列用房: (1)小学设臵普通教室、音乐教室及乐器室、自然教室及仪器准备室、计算机教室及计算机辅助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书库)、劳技活动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
(2)初中及九年制学校设臵普通教室、实验室及仪器准备室、音乐教室及乐器室、美术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技术教室及辅助用房、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书库)、多功能教室、体育器材室。
3、行政教学办公用房应包括下列用房: (1)小学设臵党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卫生保健室、少先队活动室、总务仓库、传达值班室。 (2)初中及九年制学校设臵党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文印档案室、卫生保健室、社团办公室、广播室、会议接待室、学生会团委活动室、总务仓库、传达值班室。
6
4、生活服务用房应包括下列用房:
(1)小学设臵教工与学生食堂、开水房、配电室、教工值班室及单身宿舍、教工与学生厕所。(寄宿制学校设臵学生宿舍)
(2)初中及九年制学校设臵教工与学生食堂、开
水房及浴室、学生宿舍、教工值班室及单身宿舍、教工与学生厕所、配电室。
学校总体规划
1、新建、改建、扩建的农村中小学都必须先规划后建设,拟建学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并根据需要预留发展用地,教工住宅应纳入村镇规划统一安排建设,不宜建在校园内。 2、新建农村中小学的校址(含迁建学校)应选在交通方便、位臵适中、环境适宜、地质条件较好、远离污染源和噪音源的地段,校园内不得有架空的高压输电线路穿越。
3、学校总平面设计应按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臵,力求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并符合下列
7
要求:
(1)教学实验、图书用房应布臵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有良好的建筑朝向,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卫生防护,日照、防水、通风等有关规定。校园的绿化、美化应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设计和建筑。
(2)校园内的道路要通畅便捷并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学校的主要出入口,不宜设在公路干道边上,出口外侧应留有人流缓冲距离和设臵警示标志。
(3)学校体育场地应按下列标准设臵: 小学 6班 设臵60米直跑道田径场。 小学 12班 18班 初中12班 九年制18班设臵200米环行跑道田径场。
初中18班、九年制27班设臵250米环行跑道田径场。
初中24班、九年制36班设臵300米环行跑道田径场。
中小学校均应设臵适量的球类、器械等运动场
8
地、山区学校确无条件设臵田径运动场的学校,最少应设臵能满足全校学生进行体操、器械、球类以及小学低年纪游戏等活动的场地,平均不少于4 m²/生。
4、农村中小学均宜设臵集中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用地面积为小学不宜小于1.5 m²/生,初中和九年制学校不宜小于2 m²/生。
9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1、小学校舍建筑面积总表
表5—1 单位:平方米
用房名称 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普通教室 *音乐教室 *乐器室 *自然教室 *仪器准备室 *计算机教室 *计算机辅助室
面积指标 每间 6班270人 12班540人 18班810人 使用 间面积 间数 面积 间数 面积 面积 数 56 56 18 80 40 80 18 6 1 1 1 1 336 80 40 80 18 12 1 1 1 1 1 1 672 56 18 80 40 80 18 18 1 1 1 1 1 1 1008 56 18 80 40 80 18 备注 6班小学以多功能教室兼用 10
多功能教室 *学生阅览室 *书库 劳技活动室 美术教室 美术教具室 *体育器材室 小计: 二、行政教学办公用房 *行政教学办公用房 少先队活动室 *卫生保健室 *总务仓库 *传达值班室
18 18 1 1 1 1 3 1 1 1 90 40 18 40 742 54 18 18 18 1 1 1 1 1 1 1 4 1 1 1 1 120 80 40 52 80 18 52 1406 72 40 18 40 18 1 1 1 1 1 1 1 6 1 1 1 2 150 120 52 74 80 18 52 1846 108 52 18 52 36 6班小学以多功能教室兼用 6班小学以多功能教室兼用 6班小学在有关办公室设置保健箱 11
小计: 三、生活服务用房 *食堂厨房 食堂餐厅 *开水房 配电室 *厕所 小计: 使用面积合计 108 48 40 12 60 160 1010 188 95 80 18 266 140 120 18 18 24 120 170 331 472 1925 2584 折 算 建 筑 面 积 12班540人 建筑面积 6班小学不设置开水房、设置在食堂内 18班810人 建筑 面积 3249 674 3923 12
建筑物名称 1.教学办公用房 2.生活用房 合计:
6班270人 使用K值 面 (%积 ) 850 65 160 70 1010 建筑面积 使用K值 面 (%) 积 1308 1594 65 229 331 70 1537 1925 使用K值 面 (%) 积 2452 2112 65 473 472 70 2925 2584 生均面积 1.教学办公用房 2.生活用房 合计: 生均面积 742 108 850 65 70 5.4 按标准下限指标应配备用房建筑面积 1142 1284 65 1975 1738 65 154 233 70 333 328 70 1296 1517 2308 2066 4.8 4.3 5.7 4.8 2674 469 3143 3.9 注:1.表中注*号者为按标准下限指标应配备的用房。
2.寄宿制小学学生宿舍按居住面积3 m²/人标准配置,由各校根据实际住房学生人数进行核算,并报主管部门审定后增列。
3.教工值班室及单身宿舍按居住面积8 m²/人标准配置,一般按教工人数的30%计算,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算,并报主管部门审定后增列。
4.当住校生比列大于20%可增加相应食堂的建筑面积。小学附设学前班的可相应增加有关用房的建筑面积。
13
2、初中校舍建筑面积总表
表5—2 单位:平方米
用房名称 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每间 面积指标 使用 12班600人 18班900人 24班1200人 面积 间数 面积 间数 面积 间数 面积 61 80 40 61 18 80 18 80 18 80 18 12 2 2 1 1 1 1 1 1 1 1 732 160 80 61 18 80 18 80 18 80 18 18 3 3 1 1 1 1 1 1 1 1 1098 240 120 61 18 80 18 80 18 80 18 24 4 4 1 1 1 1 1 1 1 1 14 320 160 61 18 80 18 80 18 80 18 备注 *普通教室 *实验室 *仪器准备室 *音乐教室 *乐器室 美术教室 美术教具室 *语言教室 *语言资料室 *计算机教室 *计算机辅助室
14
*劳动技术教室 *学生阅览室 *书库 多功能教室 *体育器材室 小计: 二、行政教学办公用房 80 80 80 2 80 *党政办公室 *教学办公室 *文印档案室 *卫生保健室 *广播室 会议接待室 *学生会团委活动室 *总务仓库 *传达值班室 小计: 三、生活服务用房 *食堂厨房
18 18 18 18 18 20 1 1 1 1 6 6 1 1 1 1 1 1 80 40 120 50 1715 108 108 18 18 18 40 40 20 370 280 1 1 1 1 8 9 1 1 1 1 1 1 1 120 60 150 60 2301 144 162 18 18 18 60 60 60 20 560 420 1 1 1 1 10 12 1 1 1 1 1 1 1 150 80 200 70 27 180 216 18 18 18 80 80 80 20 710 560 15
食堂餐厅 *开水房及浴室 学生宿舍 配电室 *厕所 小计: 使用面积合计: 建筑物名称 1.教学办公用房 2.生活用房 合计: 生均面积 160 240 40 55 —— —— 16 24 100 150 596 8 2681 3750 折 算 建 筑 面 积 建筑 面积 使用面 K值 积 (%) 320 70 —— 36 200 1186 4793 另行申报增列 12班600人 使用面 K值 积 (%) 18班900人 建筑面积 使 用 面 积 24班1200人 K值 (%) 建筑 面积 2085 65 596 70 3208 851 4059 6.8 2861 65 8 70 4402 3607 1270 1186 5672 4793 6.3 65 70 5549 1694 7243 6.0 2681 3750 按标准下限指标应配备用房建筑面积
16
1.教学办公用房 2.生活用房 合计: 生均面积 1867 65 420 70 2872 600 3472 5.8 2553 65 625 70 3928 3229 3 830 65 70 4968 1186 6154 5.1 2287 3178 4821 4059 5.4 注:1.表中注*号者为按标准下限指标应配备的用房。
2.寄宿制学生宿舍按居住面积3 m²/人标准配置,由各校根据实际住房学生人数进行核算,并报主管部门审定后增列。住校生比例大于50%可增加相应的食堂面积。
3.教工值班室及单身宿舍按居住面积8 m²/人标准配置,一般按教工人数的30%计算,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算,并报主管部门审定后增列。
17
3、九年制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总表
表5—3 单位:平方米 用房名称 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每间 使用 面积 面积指标 18班900人 间数 面积 27班1350人 间数 面积 36班1800人 间数 面积 备 注 *普通教室 *实验室 *仪器准备室 *音乐教室 *乐器室 美术教室 美术教具室 *语言教室 *语言资料室 *计算机教室 *计算机辅助室 *劳动技术教室
56 80 40 56 18 80 18 80 18 80 18 80 18 3 3 1 1 1 1 1 1 1 1 1 1008 240 120 56 18 80 18 80 18 80 18 80 27 4 4 2 2 2 2 1 1 2 2 1 1512 320 160 112 36 160 36 80 18 160 36 80 36 5 5 2 2 2 2 1 1 2 2 2 2016 400 200 112 36 160 36 80 18 160 36 160 18
*学生阅览室 *书库 多功能教室 *体育器材室 小计: 二、行政教学办公用房 18 18 18 18 18 20 1 1 1 1 6 6 1 1 1 1 1 1 1 120 60 120 50 108 108 18 18 18 40 40 40 20 1 1 1 1 8 8 1 1 1 1 1 1 1 180 80 150 60 3180 144 144 18 18 18 60 60 60 20 1 1 1 1 10 10 1 1 1 1 1 1 1 220 100 200 80 4014 180 180 18 18 18 80 80 80 20 2166 *党政办公室 *教学办公室 *文印档案室 *卫生保健室 *广播室 会议接待室 学生会团队活动室 *总务仓库 *传达值班室
19
小计: 三、生活服务用房 410 280 160 542 420 240 674 560 320 70 —— 48 240 *食堂厨房 食堂餐厅 *开水房及浴室 学生宿舍 配电室 *厕所 小计: 使用面积合计: 建筑物名称 1.教学办公用房 2.生活用房 合计:
另行申报增列 40 55 —— —— 24 36 150 200 654 951 3230 4673 折 算 建 筑 面 积 27班1350人 建筑 面积 使用面 K值 积 (%) 1238 5926 18班900人 使用面 K值 积 (%) 36班1800人 使用面 K值 积 (%) 建筑 面积 建筑面积 2576 65 654 70 3230 3963 934 47 3722 65 951 70 4673 5726 4688 1359 1238 7085 5926 65 70 7212 1769 81 20
生均面积 1.教学办公用房 2.生活用房 合计: 生均面积 5.4 3505 671 4176 4.6 5.2 65 70 5.0 6357 1243 7600 4.2 按标准下限应配备用房建筑面积 2278 65 470 70 2748 3336 65 675 4011 70 5132 4132 9 4.5 870 6096 5002 注: 1.表中注*号者为按标准下限指标应配备的用房。
2.寄宿制学生宿舍按居住面积3 m²/人标准配置,由各校根据实际住房学生人数进行核算,并报主管部门审定后增列。住校生比例大于50%可增加相应的食堂面积。
21
3.教工值班室及单身宿舍按居住面积8 m²/人标准配臵,一般按教工人数的30%计算,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算,并报主管部门审定后增列。
学校建筑标准
1、建筑层数:为节约用地,农村中小学主要建筑应为楼房,小学的教学办公楼、初中和九年制学校的教学实验楼不宜超过四层。
2、建筑层高:小学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不低于3.3米,初中和九年制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不低于3.6米,行政教学办公用房不低于3.0米,学生宿舍宜为3.0—3.2米,多功能教室如为阶梯地面时最后一排地面至顶棚的距离不宜小于2.2米。
3、建筑防火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防火标准的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建筑不得低于二级,平房建筑不得低于三级。
4、楼梯设臵应符合下列规定:
教学、实验、图书楼不得采用螺旋形楼梯或扇形踏步。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度,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50mm,楼梯与楼梯之间不应设臵遮挡视线的隔墙。梯井宽度不应大于200 mm,楼梯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100 mm,楼梯间应有直接的自然采光,楼梯设臵的数量、位臵及总宽度,应按国家现行消防规范标准的要求确定。
5、门窗:各类用房均宜采用塑钢窗(或铝合金窗)、木门(或塑钢门)。
6、走廊宽度(净宽):教学用房的内走廊宽度不应小于2100 mm,外廊的宽度不应小于1800 mm,办公用房的廊宽不应小于1500 mm。
7、室内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光:应保证教学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教学用房宜采用双侧采光,如为单侧采光时,室深系数(室内地面至窗洞上沿的高度与房间进深一致的地面宽度之比)不宜小于房间进深的1/2,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座位的左侧,教学及办公用房的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
22
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2)照明:教学用房应采用配有保护灯罩的荧光灯具。灯具(长向)宜垂直于黑板面布臵,悬挂高度距桌面不应低于1700 mm。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比应低于表6—1的规定。
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
表6—1
项目名称 平均照度(LX) 普通教室、音乐教室、实150 验室 (200) 自然教室、劳动技术教室 语言教室、多功能教室 办公室、卫生保健室 微型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 厕所、走道、楼梯间 规定照度的平面 桌面 (黑板面) 200 20 地面 地面 8、卫生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农村中小学均应设臵给排水系统,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应设臵室内水冲式厕所。设臵室外厕所时,其位臵应在教学、办公区的下风方位并保持适当的距离。室外厕所应为水冲式厕所。
(2)室内、室外水冲式厕所宜采用瓷砖大便槽(或蹲式陶瓷大便器)和小便槽并配备陶瓷洗手盆和污水池。室内外厕所均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排气设施。
二00四年五月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