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爱玩科技网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 临江仙

二、关于苏轼: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三、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四、诵读词作:

1、诵读: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2、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

3、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五、品析词作:

(一)上阕:

1、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

明确:

绘景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2、这样的景物时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

明确: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壮阔的景色)——空间

千古风流人物 ——时间

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4、试背上阕。

(二)下阕:

1、下阕从哪几个角度写周瑜?

(学生读然后找原句。)

明确: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

2、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二十多岁 四十多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

“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4、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5、试背下阕。

六、小结: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同学们要对词的豪放风格有个感性认识,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

体会情景结合的技巧和用典的贴切自然。

七.拓展作业

1.这首词被认为是作者豪放词的代表作,豪放体现在哪里呢?最后的感慨是不是不符合豪放的基调呢?

2.课后阅读苏轼另外的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比较词作不同的风格。

3、诵读背诵本词。

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

绘景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写人 羽扇纶巾写人 谈笑间 墙橹灰飞烟灭

感慨 人生如梦 (壮志难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3)抽学生谈谈初读印象。

2、听多媒体播放磁带跟读或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一)阅读上阕,讨论

1、开篇几句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语速去读?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应该怎样读?

3、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4、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5、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如: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6、“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如何朗读?

(二)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周瑜的?基调怎样?

(2)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瑜的形象及赤壁之战的场面,仔细体会作者为我们塑造的这位古代英雄形象。

(3)“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几句该如何读?

(4)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三)学生思考:

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四)、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五、布置作业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