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方安全管理全流程管控模式的构建
摘要:通过相关方安全管理的现状和背景分析,从源头风险防控,危险作业过程管控,安全绩效考核三个重点环节各项机制的构建与运用,形成全流程的管控模式,进而提升对相关方的安全管控水平。
关键词:相关方 安全 模式 一、现状及背景分析
相关方安全管理历来是许多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难点和痛点。相关方单位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技能不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低等现象,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三违”行为,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2019年以来,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要加强相关方安全管理力度的工作要求。福建中烟安全管理部亦组织各直属企业开展了相关方安全管理专项研讨,提出根据不同业务的相关方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管理的要求。
近年来,公司根据新版安标“4.4.5相关方管理”要素开展对标治理,在基础管理方面已经基本符合标准要求,但在现场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未能有效管控相关方带来的安全风险。究其原因,相关方安全管理还属于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碎片化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源头风险防控不严:未依据相关方风险特点建立分级分类管理的机制,安全协议签订前未组织风险辨识,导致安全协议针对性不强,相关方进场后无可辨识的身份特征,未约束相关方人员在公司的活动范围等问题;
2、过程管控较为薄弱:虽有开展相关方首次入场安全交底但交底实效性差,对相关方人员资质、作业工器具、作业方案把关不足,相关方危险作业检查标准不够清晰不利于现场监管,虽有试点开展相关方专项隐患排查但排查不够深入,未形成有效的自查机制,对相关方作业过程的监管形式较单一。
3、考核机制不健全,约束力不足:对相关方的考核力度和考核时效仍需进一步强化。虽有对相关方进行考核但未充分激发归口部门和属地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相关方“三违”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
二、工作思路分析
基于上述现状,我们提出分级分类、突出重点、源头防控、系统治理的工作思路,聚焦相关方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开展相关方源头风险防控、过程管控、安全绩效考核三个重点环节的机制研究和应用,优化相关方安全管理全流程管控模式,及时消除隐患、遏制事故发生。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相关方安全管理手册,便于宣传和应用。
分级分类--每年约有百余家相关方单位,1000余人在公司从事各类业务活动。从安全风险角度可分为访客、一般相关方、重点相关方,从开展业务的时间上可分为长期性和临时性的,从是否提供相对固定的工作场所可分为驻场与非驻场的。涉及的危险作业有动火、有限空间、熏蒸杀虫、吊装、建筑物和能量介质拆除、高处作业、临时用电7类,风险等级分一般、中度、高度3级。
突出重点--根据相关方的分级分类,分别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对重点相关方的安全风险进行重点管控。
源头防控--严把相关方“资格关”、“职责关”、“入场关”,采取《安全施工资料报备》机制,通过安全评价防控相关方从源头上带来的安全风险。
系统治理--以相关方全流程管控为主线,优化完善管理措施,以源头防控、过程管控、绩效考核为核心环节,消除隐患,遏制事故发生。
三、管控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1、在源头上实现对相关方的风险防控。
充分识别本单位的重点相关方,至少应包括:建筑施工和拆除、房屋修缮和装修装潢、设备设施安装拆除和维修保养、食堂运行、污水处理运行、绿化保洁、外墙清洗、杀虫作业、危险物品供应和运输、物流运输、生产性业务外包、保安
服务、消防服务、物业服务、房屋承租等相关方。基于各类业务风险特点,编制和应用个性化安全协议及交底模板,提高风险辨识和管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基于相关方安全风险和业务特征建立分级分类标准,根据分级分类标准、各相关方身份特征和活动区域范围编制相关方安全管控一览表。针对长期作业的相关方,还应专门建立重点相关方清单,并在清单内明确监管责任人。对经常在厂区内从事涉及危险作业业务活动的相关方,推广应用相关方临时工装,提高相关方身份辨识度。
2、强化相关方过程管控的薄弱环节。
一是推广应用相关方安全施工资料报备清单机制,相关方首次进场前需提交作业人员信息,特种作业资质证复印件,作业工器具(主要指移动电气设备、电焊机、手持电动工具、安全防护用具等)合格记录,在首次入场时评审确定合格后方可入场;二是推广应用危险作业看板机制,在每个作业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危险作业看板,展示与本次作业相关的人员信息、作业审批信息、作业过程记录信息等内容;三是建立相关方危险作业现场检查标准一览表,明确动火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吊装作业、熏蒸杀虫作业等各类危险作业检查的内容和标准,便于现场管理人员对照检查;四是每季度定期开展一次相关方专项隐患排查,完善相关方安全管理职能绩效检查表,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考核,及时完善管理缺陷;五是大力推动手机端微龙烟危险作业管理线上监管模式,通过手机端拍照并实时上传现场监护检查照片的方式强化过程管控。
3、根据“火炉法则”优化相关方考核机制,提高约束力。
优化相关方考核实施细则,强化考核力度和时效,切实起到警示作用。针对相关方经常性存在的事故隐患,按照重复性隐患翻倍考核,并明确考核流程和时间节点,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及时性、警示性效果。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相关方归口和属地管理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对其履职情况纳入相关方专项隐患排查范围,严格按照相关方安全管理职能绩效检查表进行考核。
通过各项管控机制落地实施,目前,公司相关方安全管理的现状得到了较大改善,一方面是相关方安全意识与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作业活动更加规范有序,
另一方面是相关方归口管理部门和属地管理部门更能履行好监管职责,从而更有效地遏制事故隐患的发生,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龙烟特色的相关方安全管理全流程管控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