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2-16T01:38:52.45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9月19期 作者: 徐巧玲
[导读] 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徐巧玲
福建省大田县红星幼儿园 366100
摘要: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幼儿园教育中,劳动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点,在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树立劳动意识,体验劳动的快乐。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儿园;教学策略 引言
劳动教育是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有效落实,是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劳动态度的重要教学手段。幼儿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教师只有重视劳动教育,将其中的教育理念科学有效地渗透于实际教学活动中,才能引导幼儿在这一阶段养成自主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思想,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与人交往中充分实现个人价值,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 一、幼儿园中劳动教育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片面
当前,大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劳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简单地将教学层面停留在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通常呈现出两大问题,一是幼儿在学前阶段的学习能力不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在课堂中长久且高度集中注意力。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地关注幼儿的纪律问题,忽略了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很容易导致幼儿对劳动产生较排斥的负面心理。二是在实际劳动活动的形式上,不少教师将活动拘泥于简单的打扫卫生,忽略了在活动中的情感渗透,并且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缺乏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情感渗透,使幼儿无法从劳动中获得自我认同,也无法深刻了解劳动的意义。因而,这样的活动形式会让幼儿觉得枯燥乏味,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
(二)家长与学前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前阶段的劳动教育,不但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同时要求幼儿家长在此阶段尽到相应的管理责任与教育义务。然而,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却是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少之又少,家长过度依赖教师,认为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应由教师一手包办,从而忽略了对幼儿成长的关心;或是对幼儿过度溺爱,致使幼儿在生活中严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教师对幼儿的认识也只是简简单单地停留在幼儿的课堂表现中,无法深入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劳动情况,也因此导致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时,在教学方式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幼儿园教育中有效推进劳动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作家罗斯金曾经说过:“只有通过劳动,思想才能变得健全,只有通过思想,劳动才能变得愉快,二者是不能分割的。”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切勿将劳动教学与德育教学割裂开来,而应在劳动教学中融入教师自身的思考与反思,真正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幼儿能够在进行劳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自己对劳动活动以及劳动知识的思考与感悟,从而真正体现劳动教育的意义[3]。所以,当幼儿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幼儿在其中的主体地位,从幼儿当前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情况出发,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情感变化,从而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比如,在学习一些文字性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辅助教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例如,通过向幼儿播放与劳动主题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幼儿能够从视频中学习动画主人公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也能让他们在认知范围内理解与掌握劳动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课堂效果。 (二)教师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这一时期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尚未形成,因此很多行为习惯以及言谈举止都是受到教师与家长的直接影响。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以及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进行班级大扫除,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告诉幼儿,自己作为班级中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保持班级的干净整洁,让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主劳动的习惯,在教师中看到垃圾能够主动拾起。另外,在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脱下来的衣物做好整理与分类,然后再引导幼儿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自觉将自己的衣物叠放整齐。通过这样以身作则的行为,能让幼儿意识到,劳动教育不仅仅只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积极劳动的意义。 (三)围绕劳动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
在新课改的教学视域下开展学前阶段的劳动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以此实现教学目标。而对幼儿而言,由于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一味地将幼儿困在教室里学习课本知识,难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基于此,教师应围绕劳动主题组织开展更为多样的教学活动,促使幼儿亲身投入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课堂体验,满足他们的个人情感,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首先对幼儿而言,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主的生活技能,对他们后
期的学习以及生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劳动教学视域下开展教学活动,也能让幼儿懂得劳动的价值与重要意义,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对幼儿教师而言,在学前教学活动中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也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从而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为祖国的繁荣进步与发展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晓,胥兴春.幼儿教育“劳美融合”之逻辑基础与实施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1-6. [2]林咏.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1(70):163-165. [3]李洁莉.如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J].江西教育,2021(3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