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桩基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桩基工程质量控制

来源:爱玩科技网
浅谈建筑工程桩基工程质量控制

摘 要:桩基项目的建设场地非常复杂,其步骤很多,而且对于工艺的规定也很严苛。其品质关键是靠着勘查和设计以及建设等活动来获取。勘查信息是不是精准,设计数值是不是有效,使用的物质和装置等都会关乎到其品质。假如不注意的话,就会导致品质不良现象出现。假如处理不合理的话,就容易使得项目面对非常多的不利现象。因此,对品质现象的探索是不是合理,关乎到建筑的后续使用,关乎到成本等等。为避免不利现象出现,就要认真的分析桩基的建设活动。文章重点的论述了与之相关的一些要素。 关键词:桩基础;质量控制;建筑工程

所谓有点桩基,是通过基桩以及承台组合而得到的。桩的整体都埋到土里面,而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叫低承台桩基;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叫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对于一些高层以及有着非常大的跨度的项目中,经常性的会用到桩基。目前使用较多的类型有两种,分别是预制模式以及灌注类型的。

1 出现频率较高的品质不良现象

1.1 没有做好放线活动,导致总的建筑体的位置发生了偏移。 1.2 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 1.3 桩倾斜过大。 1.4 预制桩接头断离。

1.5 断桩。建设品质得不到有效的掌控出现断裂问题。

1.6 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1.7 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1.8 灌注桩顶标高不足。一般由两类。第一是建设管控不合理,没有实现设计规定的高度的时候就将其停止。第二虽说高度达到了设计规定的数值,不过由于浮浆非常多,当处理之后高度较低。 2 具体的缘由

接下来具体的阐述受力性较低,以及断桩等等的不利现象的具体缘由内容。

2.1 导致受力性低的缘由 2.1.1 桩沉入深度不足。

2.1.2 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 2.1.3 最终贯入度过大。

2.1.4 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2.1.5 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2.2 倾抖过大的常见原因

2.2.1 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

2.2.2 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

2.2.3 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 2.2.4 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

2.2.5 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 2.2.6 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2.3 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 2.3.1 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

2.3.2 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 2.3.3 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2.4 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

如果桩太长,由于建设工艺的规定,要按照段来设置,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除了2.2中(1)至(5),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2.5 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

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等。

3 对问题的应对方法

当打桩的时候,假如存在品质不良现象的话,施工方不应该单独的处置,要告知监理等等的一些机构,进而和设计方等一起探索,获取合理地方法,然后设计方来具体的对其开展改正。针对问题的处理措施来讲,规定其要安全稳定,而且要节约资金,建设时间要

短,而且要对没有建设的区域指出一些应对方法。同时还应该分析处理之后对于别的要素的干扰,像是在处理的时候使用补桩活动,能不能对材料的强度产生负面意义。要认真的处理问题,避免导致不利现象。桩基的应对措施非常多,要对其开展综合化的比对分析,进而获取安全稳定,建设便利的措施。要结合场地的具体状态使用最佳的方法。常见的措施有如下的一些,接下来具体的阐述。 3.1 补沉法

如果预制桩的尺寸不合理,或者是桩由于土增高而上升的时候,都可以使用这个措施。 3.2 补桩法补桩法

要联合设计以及监理等机构,综合分析,结合设计方给出的补桩措施来处理,不过这个措施花费的资金较多,而且时间久,一般不适用。

3.3 补送结合法

如果桩是分节设置,不断下沉的话,那些不是很好的桩或许会出现节点分离的问题,这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措施。第一要对存在问题的桩进行二次处理,确保其沉入土中,然后将松动的接头紧固,确保其有着优秀的受力性特征。第二,要补充一些长度完整的桩。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受力性,同时还能够承受地震力。 3.4 纠偏法

桩体出现了歪斜,但是没有裂开,或者是其长度不够,由于挖掘活动使得桩出现了位置移动等,都可以使用这个措施来对其设置。

3.5 扩大承台法

3.5.1 桩位偏差大。之前的承台面积不合乎相关构造的规定,此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措施来设置。

3.5.2 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如果一个桩的受力性不合乎设计的规定的时候,要将承台扩展好,而且和天然基一起承受上方的力。 3.5.3 如果桩基的品质较差,为了避免其出现不合理的下沉现象,或者是想要提升其抗振水平的话,都可以将那些单独的桩基设置成一个总体,提升整体特点。 3.6 复合地基法

这个措施是结合桩土一起活动的理念,对其开展综合化的设置,提升受力性,进而更加合理地担负桩基的力。一般使用较多的措施有如下的一些。

3.6.1 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当建设承台以前的时候,挖出一些土,然后置换成砂石按照层次来设置,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

3.6.2 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3.7 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法 3.7.1 改变桩型。

3.7.2 改变桩入土深度。例如预制桩在贯入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此时桩无法有效的下沉,或者是出现了断裂问题,这时候就能够用缩短长度的措施,增加桩数,取密实的粉砂层作为

持力层。

3.7.3 改变桩位。如沉桩中遇到坚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碍物,使桩产生倾斜,甚至断裂时,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 3.8 其他方法

3.8.1 底板架空。底层地面改为架空楼板,以减填土自重,降低承台的荷载。

3.8.2 上部结构卸荷。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耗时过多,只有采取削减上部建筑层数的方法减小桩基荷载。也有采用轻质高强的隔墙或其他材料代替原设计的厚重结构而减轻上部建筑的自重。

3.8.3 综合处理法。将上述的借个措施放到一起使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 结束语

由于国家不断的发展,此时的建筑行业获取了非常显著地成就,其为经济的进步贡献了非常显著的力量。建筑项目的品质是当前整个行业非常关注的内容、一些项目导致国家和群众的物资以及财产等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失。必须认真的分析,从细节处做起,掌控好从设计到建设时期的所有工序,将品质不良现象控制在发生之前,进而提升项目的品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