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电站坝基处理中帷幕灌浆施工工艺

水电站坝基处理中帷幕灌浆施工工艺

来源:爱玩科技网


水电站坝基处理中帷幕灌浆施工工艺

摘 要:帷幕灌浆作为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具有高效、低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本文结合某水电站帷幕灌浆施工案例,分析了帷幕灌浆施工工艺。

关键词:帷幕灌浆 坝基处理水电站

Abstract: The curtain grouting method as one of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has efficiency, low-power, application scope and other advantages, combined with a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case curtain grouting,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curtain grouting process.

Key Words: the curtain grouting treatment hydropower station dam foundation 1工程概况

该水电站枢纽建筑物分别由位于两条河流及其输水涵管、引水发电系统、厂房、尾水渠及开关站等建筑物构成,设计装机容量为6.8Mw。全程流经陡峭的山区,山区大部分被森林覆盖。项目区域内河流坡度为30m/km。由于工程地区没有位于地震带上,因此地震活动对工程基本无影响。

(1)主坝:坝址两侧为坚固陡峭的岩壁。河道表面覆盖8.7m左右的冲积层,冲积层由碎石、沙子、粘土和淤泥组成。冲积层以下是变质泥岩,泥岩表层微风化,并且存在6-20cm的片麻理发育层。

(2)副坝:副坝布置在主坝右岸冲沟溪流上,为浆砌石重力坝。副坝筑坝材料考虑采用坝址附近现有的沙砾块石。

2钻孔与灌浆施工

大坝基础处理的帷幕灌浆工程,灌浆连接左右两岸,帷幕灌浆深度达到5LU线,工程量为230m。

2.1施工程序

钻进采用岩芯回转钻机配合金刚石钻头钻进。开始钻前用水平尺、罗盘仪校正钻机,确保孔向的精度,并将钻机牢固定位于槽口板上。帷幕灌浆钻孔采用地质钻机,金刚石钻头清水钻进。根据测试结果随时采取纠偏措施,严格控制钻孔偏斜率在允许范围内。

(1)帷幕灌浆按分序加密法施灌,分序、分段施工。次序孔施工必须在先序孔超前15m之后。同序孔中,先灌低高程孔,后灌高程孔。

(2)帷幕灌浆钻孔的施工顺序为:物探孔→ 抬动观测孔→ 先导孔→Ⅰ序

孔→Ⅱ序孔→Ⅲ序孔→ 质量检查孔。

(3)帷幕灌浆施工工艺流程及示意见图5.5-1、5.5-2。

图2灌浆工艺示意图

图1 帷幕灌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2.2施工方法

帷幕灌浆采用小口径孔口封闭灌浆法。孔口无涌水的孔段,灌浆结束后不待凝。在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宜待凝,待凝时间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

(1)灌浆段长确定

根据被灌区岩石的裂隙发育程度、破碎情况、渗透性结合钻孔过程中岩性变化情况、实际的送浆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来确定灌浆段长。地层的透水性和吸浆率愈大,则灌浆段的长度愈短,反之,则可长些;在保证设备的供浆能力大于全灌浆段的吸浆率,并可使灌浆很快达到要求压力的条件下,灌浆段可以适当加长;在钻遇大裂隙及严重不返水地段时,立即停止钻进,作为一段进行灌浆;灌浆段岩体尽量属于同一岩性。

根据地质体渗透性,灌浆段长度可按以下原则划分:

① 坝体混凝土和基岩接触段,单独灌浆并待凝,接触段长在岩石中≤2m;

② 以下各段按照5m控制。

(2)灌浆孔冲洗

为确保压水试验的准确性和灌浆效果的可靠性,压水试验或灌浆前必须洗

孔。采用压力水冲洗法。用清水回转钻进。本身即为一种洗孔手段。当钻进至设计孔深后,停钻,用高压泥浆泵通过钻杆在规定洗孔压力下以最大泵量向孔底送水,同时结扎回水管,当孔内施压后,快速松开回水管突然泄压,孔内水体即产生指向孔口的脉冲振动。使孔壁裂隙的岩屑反向进孔腔,随水流带出孔口,反复循环冲洗。冲洗时采用水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大于1.0MPa时,采用1.0MPa,风压力为灌浆压力的50%,该值大于0.5MPa时,采用0.5Mpa;裂隙冲洗采用水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大于1.0MPa时,采用1.0MPa;结束标准为孔口回水澄清后10min,单孔不少于30min,串通孔不少于2h,孔内残存的沉积物厚度不大于20cm结束。

当岩石裂隙有充填物时,采用高、低压脉冲式冲洗。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在钻孔冲洗过程中先高压冲洗,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或增大至100%,连续冲洗5~10min,将孔口压力在极短时间内突然降至零,形成反向脉冲流,将裂隙中的泥质碎屑带出,当回水变清时,再升高到原来的冲洗压力,持续几分钟后,再次降至零,反复冲洗,直至回水洁净后,持续10~20min为止。

(3)压水实验

为了提供切实的灌浆施工参数的检验灌浆效果。灌浆孔均进行简易压水试验,简易压水试验可结合裂隙冲洗进行。简易压水试验方法为: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大于1.0MPa时,采用1.0MPa,压水20min,每5min测读一次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表示。

检查孔均进行五点法压水试验。“五点法”压水试验的压力为:当灌浆压力≥1MPa时,压力采用0.3、0.6、1.0、0.6、0.3(MPa),当灌浆压力<1MPa时,压力采用0.1、0.2、0.3、0.2、0.1(MPa)。压入流量稳定标准为在稳定压力下,每3~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连续四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时,本阶段试验即可结束,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值。

简易压水试验压力采用灌浆压力的80%,最大不超过1MPa,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连续读取四次,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

(4)灌浆施工

本工程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包括孔口封闭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灌浆设备使用SGB6-10灌浆泵,并配备JJS-2B立式双层搅拌桶,GJY-Ⅳ型灌浆自动记录仪配套使用。第一段采用mm灌浆栓塞灌浆,灌浆完毕,将孔内浆液置换成0.5:1的水泥浆,安装76mm孔口管,待凝等强。浆液比级由稀至浓,逐级变换。a 在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小时,或当注入率不变压力持续升高时,不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85%)时,改浓一级。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情况越级变浓。灌浆过程中至灌浆结束,要不间断测量浆液比重。

当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包括孔口封闭法)时,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60min,可结束灌浆。当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时,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30min,可结束灌浆。

(7)灌浆孔封孔

灌浆结束后。需对灌浆孔进行封孔。封孔是帷幕灌浆重要环节。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孔封孔采用“分段灌浆封孔法”或“全孔灌浆封孔法”。每个帷幕灌浆孔全孔灌浆结束后,验收合格的灌浆孔才能进行封孔。

2.3特殊情况处理

(1)冒浆及大漏量孔段的灌注灌浆过程中大漏量孔段(注入率大于50L/min者)较多,约占总孔段的1/3,并以第一段居多。这类孔段灌浆时,可见到墙体侧壁有冒浆现象,或尽管地表未见冒浆,但推断分析有外漏,对此主要采取降压、表面封堵、限流、间歇灌注、加促凝剂等措施处理。

(2)“吸水不吸浆”孔段的灌注有部分孔段压水漏量大,但灌浆时漏量却很小,不足漏水率的1/2,个别孔段甚至不吸浆。初期,我们分析认为是岩基微细裂缝发育致使灌浆段“吸水不吸浆”,因此采用湿磨机将水泥浆液湿磨2~3遍后再灌注,但灌入量并无明显提高。通过进一步综合分析,这种“吸水不吸浆”现象是以下原因所致:①为了抢工期,在相邻的槽孔尚未浇筑混凝土前就已钻孔并做了压水试验,此时孔段两边槽孔相当于临空面,由于距离太近(一般1~2.5m),所以压水时临空面将会外漏,而灌浆时临空面已浇筑混凝土,外漏通道被封堵,漏浆量骤然下降。②用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压水,全孔终后再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也是导致漏水量与漏浆量出现异常的原因之一,大部分先导孔有这类反常现象。

3帷幕灌浆效果

(1)灌前透水率分析:工序孔的透水率平均值为49.73Lu,Ⅱ序孔的平均值为18.43Lu,Ⅱ序列孔较I序降低了62.9%;I序列孔中透水率q>5Lu的孔段占56.1%,而Ⅱ序孔中下降到了44.9%。说明岩石的透水性随灌浆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2)单位注入量分析:从统计的各序孔的水泥单位注入量情况看,工序孔平均注入量为213.95kg/m,Ⅱ序孔为146.28kg/m,递减率为31.6%,而且大漏量孔段也随孔序的增加明显减少,符合正常灌浆递减规律,表明帷幕灌浆效果是显著的。

(4)检查孔压水成果分析灌后共布置检查孔31个,做压水试验111段,透水率q≤51Lu者108段,占总试验段的97.3,q≤5Lu者仅3段占2.7,且分部不集

中,满足设计检查要求,说明灌浆质量和防渗效果良好。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