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手抄报大全
年俗小百科
年前准备
在我国民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过,人们就为过年忙碌起来了。小年以后,更是每天都有与过年相关的事要做。下面这首童谣就展现了年前忙碌的习俗。
小孩小孩你别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拜年
大年初一,我国民间有拜年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
打扮得整整齐齐。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家中的长辈叩头,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依次到亲戚朋友家拜年。
长辈受拜以后,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同辈亲友也会互相登门拜年,施礼道贺。
贴春联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就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了序幕。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传说黄帝手下有两员能捉鬼的大将——神荼、郁垒。他们的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老百姓们怕恶鬼进家,每逢过年都用两块儿桃木板,上面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者写上他们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这就是“桃符”。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一千多年来,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应该正着贴,还是倒着贴?这让许多人犯了难。在传统民俗中,只有三种情况才会倒着贴“福”:一是有人家上年遇到大灾大难,为了扭转运气才会倒着贴。二是马桶、脚盆、痰盂、垃圾桶上的“福”字倒着贴,意思是把不好的东西倒出去;在屋内的柜子上也要倒贴“福”字,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三是仅仅为了讨“口彩”,福字倒着贴,寓意“福到”。
过年忌讳
我国过年还有许多忌讳呢!
忌扫地,忌倒污水,传说大年初一是扫帚的生日,这一天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会破财。如果非动不可,要从外头扫到里头。大年初一这天忌将污水泼到外面,怕因此破财。因此许多人家准备一个盛放污水的大桶。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习俗。
忌白天睡午觉,过年期间白天睡午觉,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都会很懒惰。另外,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忌生气骂人,大年初一这天生气骂人,预示着接下来的一年都会很生气,与人关系不好。因此,大年初一这天要宽容和善,不要轻易发脾气。
忌打小孩,过年是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大年初一这天不管孩子多么调皮捣蛋,都不能打孩子。
忌打碎物品,大年初一这天,如果打碎杯子、碗等瓷器或玻璃器皿,是破产的预兆。如果不慎打碎了,要赶紧说“碎碎(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关于过年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年”不是节日,而是住在深海里的一头怪兽。
它头上长着尖尖的角,嘴里长着锋利的牙,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年”就会跑出来,所到之处,人畜都会丧生在它的尖牙、利爪之下。所以,一到除夕,人们就会扶老携幼,牵
着牲口,赶着鸡鸭,躲进深山,人们都深感“年关”难过呀!
这年除夕,村子里来了个白胡子老人。一个老婆婆劝他说: “你快走吧!‘年'就要来啦!”那老人捋了捋雪白的胡须,笑道:“婆婆若让我在你家住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老人银须飘逸,目若朗星,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很有几分仙风道骨。可她仍然继续劝说,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风云变色,大地颤动,“年”又来了。它耀武扬威地闯进村子,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上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害怕得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往前凑了。这时,婆婆家门大开,白胡子老人身披红袍大笑道:“我会将制服你的法宝传授于大家,看你以后还敢不敢来危害人间。”“年”听后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乡亲们想着:白胡子老人肯定早被凶狠的年兽吃掉了。他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令他们惊奇的是,白胡子老人安然无恙,这时大家才幡然醒悟,原来他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怕红色、亮光和响声,所以他才贴红纸、穿红袍、点蜡烛、放爆竹。以后大家也可以这样做,来赶走“年兽”。大家纷纷向老人拱手作揖,表示感谢,等到大家抬头前望时,老人早已不知去向。因为得到了制服“年兽”的法宝,大家欣喜若狂,纷纷互相道喜问好。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举手作揖,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了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
过年的传统,我们基本都保留了下来。而过年的一些用品,随着流传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比如,红色代表着喜庆、欢乐、幸福、吉祥。所以我们在节庆时会挂红灯笼,细心的小朋友可能也发现了,长辈们过本命年的时候,贴身的衣服都喜穿红色。
春节成语
龙马精神 日新月异 意气风发 风调雨顺 年年有余 花开富贵 欢天喜地 福星高照 岁岁平安 开门大吉 万象更新 万马奔腾 鹏程万里 大吉大利 喜上眉梢 财运亨通 五谷丰登 家业兴旺 春节相关知识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人寿年丰
笑口常开
心想事成
喜气洋洋
张灯结彩
举国欢腾
虎踞龙盘
春节儿歌
新年到
新年到,放鞭炮,
噼噼啪啪真热闹。
耍龙灯,踩高跷,
包饺子,蒸年糕,
奶奶笑得直揉眼,
爷爷乐得胡子翘。
人日思归
[南北朝]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春节古诗
除夜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雪
[宋] 陆 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 夜
[宋]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客中除夕
[明]袁 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春节佳句
1.新的一年,新的梦想,新的生机……在这万紫千红的春天,一切都是新的。朋友们,趁着现在还早,让我们去播种梦想的种子,并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它,秋天的时候,它就会
结出梦想成真的果实!
2.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我祝愿所有人一生平安,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希望新的一年家人身体健康,希望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取得优异的成绩,结识新的朋友……
3.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春节期间处处张灯结彩,辞旧迎新,人们贴春联,贴门神,敲锣打鼓,舞龙舞狮……哪里都热闹非凡!
4.真的过年了!幸福的生活在行人忙忙碌碌的脚步中,在手拎肩扛物件的人群里,在一声声问候的话语间,在震动山河的鞭炮声中,在全家欢聚一堂的团圆饭中……
5.春节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在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后,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
6.沉甸甸的馒头,热腾腾的年糕,喜滋滋的心情,在雪花飘零的冬日,忙碌的身影穿梭着。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春节,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微笑着,微笑着督促我以更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一年!
7.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是满足与幸福的笑容。
8.春节期间参加各种活动,走亲访友,让我了解了关于春节的各种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最珍贵的亲情,也体会到了朋友间纯洁无瑕的友情。
9.节日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到处都悬挂着一串串彩色的气球和条
幅;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人们舞着长龙,扭着秧歌,简直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10.在不知不觉中,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神州大地,绚丽的烟花像鲜花一样在天空中绽放,把茫茫的黑夜点缀得如同白昼一般。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希望祖国繁荣富强,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