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PDCA模式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性研究

PDCA模式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性研究

来源:爱玩科技网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May 2014 Vo1.12 No.15 发症的发生,增加父母的心理负担。本研究观察组采用气门芯 参考文献: E13王俊青,李莉苹,李波,等.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观察 低位结扎,结扎部位是在靠近脐轮处,该处华通胶少,是脐带中 最细的部分,结扎后能使靠近脐轮处的脐带被气门芯完全压迫, 达到完全止血目的。此法脐带残端较短,干燥快,可加速脐带的 脱落,减少脐部感染的机会。该方法选用气门芯为结扎材料,其 韧性好,伸缩性强,可随着残脐的萎缩而缩紧,不易导致脐带残 端出血。而对照组采用双线结扎,此法脐带残端较长(约1.5 E1].护理学报,2010,17(1A):47—48. E23乐杰.妇产科学I-M3.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 [3]黄人健,李秀华.妇产科护理学高级教程EM3.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11:201. E43陈吉庆,吴升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E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56. cm),结扎部位距脐轮有一段距离,此段脐带内的血管与体内循 环血管仍相通,血流未完全被阻断,脐带残端易形成血肿或出 血_6 ;同时由于此段脐带内华通胶含水量丰富,不易干燥,分泌 物多,脐带脱落时间较长,增加脐部感染的机会;因选用棉线为 结扎材料,棉线没有弹性,它不能随着脐带的萎缩而缩紧,容易 导致脐部残端渗血或出血。本研究观察组应用气门芯低位结扎 法75例,脐部出血1例,感染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脐带脱落 时间比对照组提前1 d,效果满意,且该方法经济可靠,安全性 高,操作简单易掌握。 [53王长芹,徐桂霞,李松.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临床应用及 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23—25. E63夏雪荣.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法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 2011,24(4):2424—2425. 作者简介王锦玉,主管护师,大专,单位:530809,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 (收稿日期:2013—12—17) (本文编辑郭海瑞) 瑶族自治县都阳镇中心卫生院。 PDCA模式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病人 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性研究 杜凤莲,陈春花,谢莲花,陈文英,温悔娣 摘要:[目的]观察PDCA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一2O13年l1月在本院行 PICC置管的56例神经外科病人应用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另外取2012年2月一2O12年12月的病人56例,作为 对照组,观察并统计两组病人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导管留置时间,并在护理结束后对病人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 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2.5 ,对照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2.1 ;观察组留置时间153.0 d±38.9 d,对照组为112.0 d±21.6 d;观 察组满意率为92.9 ,对照组满意率为73.2 。上述三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 病人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能显著减少病人的置管相关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 关键词:PDCA模式;神经外科;PICC置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 4748.2014.15.01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15—1378—02 PICC系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l1]。是一种能延长病人生命的 静脉注入方法,广泛应用于医院和社区,用于全肠道营养的静脉 25例;年龄22岁~74岁(42.4岁士14.5岁);重型颅脑损伤29 例,脑出血22例,颅内肿瘤5例,其中气管切开病人38例;穿刺 点位于右贵要静脉35例,左贵要静脉19例,右头静脉2例, PICC末端均在上腔静脉 用药范围:脱水剂、抗生素、静脉营养 液等药物。另外取2012年2月一2O12年12月在本院行PICC 运送、放射疗法、抗体和其他药物,在临床上具有明显优势 ]。 在癌症病人、静脉通路障碍和儿童中较为常见。PICC的利用减 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疼痛,并且大大地提升了生活质量,因而在 实践中广泛运用。而神经外科病人往往病情危重,急症较多,使 用PICC置管可以缓解病人痛苦,减少高渗药物所带来的并发 症。尽管PICC能减少插入相关机械性并发症,然而并没有明 确的证据表明PICC可以减少累积并发症,因此科学有效的护 理措施对于PICC置管病人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通过2013 年1月一2O13年l1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56例神经外科病 人应用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置管并接受常规护理的神经外科病人5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 男29例,女27例;年龄21岁~7O岁(43.1岁土15.2岁);重型 颅脑损伤26例,脑出血23例,颅内肿瘤7例,其中气管切开病 人37例;穿刺点位于右贵要静脉33例,左贵要静脉21例,右头 静脉2例,PICC末端均在上腔静脉。用药范围:脱水剂、抗生 素、静脉营养液等药物。排除标准:排除因为意识不正常不能配 合完成研究的病人。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基础病、PICC穿刺 位点、用药范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本次 研究中具有可比性。PICC管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三向 瓣膜式单腔导管,型号均为4Fr。 1.2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一2013年11月进行 PICC置管的神经外科病人5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 1.2.1 对照组护理 穿刺前对病人进行PICC置管的健康教 全科护理2014年5月第12卷第15期(总第324期) 育,对其优势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导管留置过程中的并发症进行 详细介绍和解释,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穿刺当日嘱病人减少 穿刺选择肢体的活动。穿刺后第l天更换敷料,之后3 d换药1 次。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导管的通畅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出现 立即联系主治医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2.2观察组护理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 56例病人应用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首先选取PICC置管 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针对神经外科PICC 置管病人PICC置管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管 道管理。①P(plan计划):通过对前期在本院进行PICC置管 的神经外科PICC置管病人的病例资料记录进行分析,统计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和发生根本原因,并查询相关文献资料, 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过程注意事项、并发症处理措 施、保证置管留置时间等[ ]。②D(do执行):计划制订后按计 划对神经外科PICC置管病人进行护理服务,定期排查置管的 通畅情况,穿刺点及静脉周围有无红肿现象,如出现不明发热或 者导管堵塞应该立即停用导管,并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③c (check检查):质量控制小组中的护理组长对护理过程进行定 期检查,评估护理质量,并总结分析,重点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 因及对应策略,如是否在护理过程中未严格实施无菌操作,病人 身体状况和免疫力等。④A(action处理):阶段性的对护理结果 进行评估,对执行较好的护理人员进行鼓励和奖赏,而对于执行 不好的护理人员继续加强培训。总结护理过程中出现的PICC 置管并发症,分析原因,并进一步完善护理计划,进入下一PD— CA护理循环。 1.2.3 评价方法 满意度评价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 项。评价内容包括置管目的、主管护士、导管穿刺技术、导管维 护技术、敷料使用情况、健康教育、交代注意事项、护士服务态 度、沟通技巧等共1O项,每项得分1O分,满分85分~100分为 非常满意,7O分~84分为满意,7O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一 (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 。 1.2.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 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 士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 行 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裹1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非 意 不 意满 率 3讨论 PICC技术已经在I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之而产生了 多种PICC相关并发症。据统计,导管错位的发生率为5%~ 31 ,包括导管错位、导管漂移、导管挤压和滑动等,这些并发症 都给病人带来了不适和疼痛,且使PICC的效果大打折扣。尤 其是神经外科的病人,往往需要行气管切开,病人进行吸痰操作 时咳嗽而引起胸腔压升高进而血液回流,进入导管引起堵塞的 发生。输注氨基酸、脂肪乳等后冲洗不及时或不完全也容易引 起导管的堵塞,因此,神经外科病人在利用PICC时需要高质量 的护理 ]。PDCA又称戴明循环,是一种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质 量管理循环体系,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l_7’ 。PDCA的特点是循 环强化,每一次循环都将起点提高到更高的水平,通过PDCA 循环可以提高工作的目的性和效率。PDCA护理应用于PICC 病人中,能提高病人及家属对PICC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 提升自我护理的能力,并能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导管堵塞、静 脉炎、PICC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等是PICC置管的常见并发 症_9],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尤其注意上述情况的出现。护理 人员利用PDCA对病人置管进行护理,结果PDCA模式进行护 理的病人,出现的并发症为导管堵塞3例,静脉炎3例,PICC导 管相关血行感染1例,并发症率为12.5 。而常规护理出现导 管堵塞8例,静脉炎7例,PICC导管相关血行感染3例,并发症 率为32.1 。PDCA明显降低了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 率,缓解了病人痛苦,同时也减轻了相应的医疗负担。另外,对 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时也发现,病人对PDCA护理模式 的满意率为92.9 ,而常规护理的满意率为73.2 ,显然,本次 的P 科 .DCA护理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可。综上所述,在神经外 PICC置管病人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模式能显著减少病人 的置管相关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且得到病人及家属认可口 。 参考文献: [1]乔爱珍,苏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2010:978. [2]Tian G,Zhu Y,Qi L,et a1.Efficacy of muhifaceted interventions in reducing complication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n adult oncology patients[J].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10,18 (10):1293—1298. [3]顾瑾.PDCA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O12,10(10C):2849—2850. [4]Walker G,Todd A.Nurse—led PICC insertion:Is it cost effective? [J].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2013,22(19 Supplement):s9一 S15. [5]贾葵,周静,简庆芬,等.PDCA循环管理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 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6B):1580—1581. [6]杨小燕.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J].中 国医药导报,2012。9(16):154—155. [77 Evans RS,Sharp JH,Linford LH,et a1.Risk of symptomatic DVT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CHEST Journal,2010,138(4):803—810. [8]Chopra V,Anand S,Krein S L,eta1.Bloodstream infection,venoLls thrombosis,an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reapprai— sing the evidenc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12,125 (8):733—741. [9]张仑,向艳,战秀华,等.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并发症 影响研究[J].医科大学学报,2013,36(5):707—709. [1O]吴惠文,王庄斐,陈春梅.神经外科PICC置管术中导管置人异位 原因分析[J].全科护理,2012,10(2C):506—507. 作者简介杜凤莲,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24037,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 医院;陈春花、谢莲花、陈文英、温梅娣单位:524037,广东省湛江中心人 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3—12—16) (本文编辑郭海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