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解析(一)
本试卷共(6)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呜咽/咽喉 差使/差错 遗嘱/远瞩 ...... B.屏息/屏障 教诲/后悔 恶心/深恶痛疾 ...... C.俨然/严肃 忙碌/俸禄 翘首/翘尾巴 ...... D.地壳/蛋壳 荒谬/杀戮 肖像/惟妙惟肖 ......
【答案】1.B 【解析】 A.遗嘱/远瞩/俸禄像/惟..zhǔ C. 忙碌..lù D.肖.妙惟肖.xiào B、bǐng/píng huì/huǐ ě/wù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
A.狼藉 嶙峋 锐不可挡 摩肩接踵 B.锁屑 洗涤 殚精竭虑 无动于忠
C.跋涉 凋谢 巧妙绝轮 连绵不断 D.蔓延 消逝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答案】2.D 【解析】 A.锐不可当 B.琐屑 无动于衷 C.巧妙绝伦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怎么了?你。”他关切地问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B.李四光用他的学识和智慧,为我们描绘了多么美丽的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稀有元素、分散元素等矿产资源的远景啊!
C.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风沙”的地方(《汉书·匈奴传》)。 D.细看这妇女,不过三十二、三岁,头发散乱,微长的面孔有些憔悴。
【答案】3. B【解析】(A项“怎么了”后问号应为逗号,“你”后句号应为问号。(主谓倒装的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面用逗号。)C项括号移至“多风沙”之后。(这是句外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被解释、被补充的句子的句末点号之后。)D项删去顿号(表示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表示确数的地方必须用顿号。)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 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导致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引导 不是/而是 C.亲临 导致 不仅是/而且是
2
D.亲临 引导 不是/而是
【答案】4.C。【解析】“莅临”与“亲临”都是“到”的意思,前者一般表“敬”,如我们欢迎来宾,可以说“欢迎莅临指导”,“亲临”则强调“亲自到达”。①句中强调孙穗芳女士以特殊身份亲自前往北大,所以排除A、B。(莅临:来到,来临。特用于上级对
下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 光临:敬辞,尊称他人的来访。称宾客来到:敬请光临。欢迎光临指导。亲临:亲赴,亲身到达;亲临指导。区别:莅临,是下级对上级光临指导的敬辞。光临,是对广大客人来临、来访的尊称。亲临,不分人的阶层。记者亲临现场采访;领导亲临指导;某某亲临灾区救援。)
导致,指使产生,促成、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含贬义);引导,是指通过行为帮人走出困境,或是带着人向某个目标集体行动,通过行为的帮人走出困境。“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3 分)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 ....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意思是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又指胡思乱想。)
【答案】5. D 【解析】 A贬义词。 B喻彼此不分上下,都不行。 C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12 月 6 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明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并仔细阅读了市直班主任职级评定。
3
B.曾帮助发现埃博拉病毒的科学家彼德•皮奥特(Peter Piot)表示,此次在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危机很可能要持续到2015年年底才能结束。
C.在美丽的天山脚下,随处可以听到牧民动听的歌声,不用说那些即兴哼唱的小调,就是那些出类拔萃的民歌,也能给人充分的艺术享受。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被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的状况,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答案】6.D 【解析】A 成分残缺 ,评定后加“的相关规定” B 句式杂糅,应为“很可能要持续到 2015 年年底“或” 很可能到 2015 年年底才能结束”。C 语序不当 小调 名歌 语序互换。
7.
对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把“金柳”比喻为“新娘”,表现了诗人重回康桥的无限欢喜和对母校的极度眷恋。
C.“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罗网”借代阴谋,以此揭露敌人的残暴。
D.“中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揭示了中人和八国联军相互勾结惩创学生的罪行。(对偶)
【答案】7.B 【解析】A“万户侯”是借代的手法;(有钱有权势是共同点而不是相似点)C“罗网”是比喻的手法;(可以说“阴谋像罗网”,不能说“罗网是阴谋的特征或一部分”,阴谋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无形体的,而罗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件)D中没有反复。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 , 。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 。依此类 推, ,“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4
①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 ②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 ③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
④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 ⑤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③①⑤②④ B.②④③⑤① C. ③④②⑤① D.②⑤③④①
【答案】8.C 【解析】本语段阐述“国学”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③④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国学”的范围,③“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与前句“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相呼应;②句用“只要……就……”的句式紧 承“这样理解”,⑤句举例说明;①句中的“凡是”紧承前句的“依此类推”并和后句的“包罗万象”相 呼应。
二、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 题
“蓝牙”(B1uetooth)本是十世纪统一了丹麦的国王的名字,现取其“统一”的含义,用来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蓝牙技术。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这一概念。蓝牙技术是一种提供短距离无线传输的应用技术。这五家厂商力图使蓝牙技术能够成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这种全球统一的标准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蓝牙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的最后10米,将像一种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神经末梢一样,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各种信息化设备,都“无线”地连接起来。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移动电话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以及各种数字化的信息设备连接起来,从而
5
甩掉常用的有线通信电缆;同时形成一种个人身边的网络,使得身边的各种信息化的移动便携设备都能无缝地实现资源共享。
因为其开放性,蓝牙技术目前只是一个规范,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型号的设备之间互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蓝牙技术本身具有很多优势:蓝牙一般工作在不需交纳费用的全球通用的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即2.4GHz的1SM频段上;可实时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调频和纠错编码技术,蓝牙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在配备了蓝牙的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更加可靠的通信。另外,蓝牙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如WAP、GSM等,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实现漫游。而且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对人体危害也小。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蓝牙技术在手机、耳机、PAD、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都有应用,也正应用于无线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安全产品、消费娱乐、汽车产品、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就蓝牙手机而言,它可以很方便地和电脑连接,实现文件互传,除了图片、铃声、和Java小游戏外,一般的文档也能传到蓝牙手机中,这样就可以把蓝牙手机当成u盘使用了。蓝牙手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与笔记本电脑无线连接,让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成为现实。两个同样持有蓝牙手机的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交换名片、电话和手机铃声,或者无线联机游戏。再加上相匹配的蓝牙头盔、蓝牙眼镜、蓝牙外套等等一系列产品,蓝牙的无线优点可以让你尽情体验魅力时尚的新生活。
随着蓝牙技术的不断成熟,在逐渐解决制造成本、统一标准和工作的安全性等三个主要问题后,各种蓝牙产品将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并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9.下列对蓝牙技术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6
A、蓝牙技术是用丹麦国王名字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
B、蓝牙技术是由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联合提出的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
C、蓝牙技术是信息设备问及信息设备与网络间的一种短距离无线化通信传输应用技术。
D、蓝牙技术是一种能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各种信息化设备连接起来的无线通信标准。
【答案】9.C(A.说明的是命名的由来和提出蓝牙技术的目的;B.说明的是“蓝牙技术”这个概念提出的背景;D“短距离”信息缺失)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作为一个规范,蓝牙技术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及型号的设备之间互通还存在一些问题。
B、应用蓝牙技术,信息设备间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互联,实现方便、稳定、可靠、安全的无线通信。
C、用户不必缴纳任何频段使用费用就可在全世界通用的工业、科学、医学频段上使用蓝牙设备。
D、蓝牙技术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以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实现漫游。
【答案】10.B(据最后一段“工作的安全性”还是蓝牙技术需要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可以判断)
11.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7
A.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在解决了所面临的标准化这一最重要的问题后,其发展和推广将是无障碍的。
B.基于蓝牙技术,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能够随时随地接入打印机、数码相机、记录仪、摄影机等办公设备,从而组成便捷的移动办公室。
C.目前,蓝牙技术在手机、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促进了生活、工作质量的提高。
D.随着蓝牙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拓展,同时,它也会给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答案】11.A(推断结果过于绝对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
8
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
家》)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使:派遣 .
B.久之,汉王患之 患:对……感到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更:换 .
13.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何陋之有? B.甚矣,汝之不惠! C.蚓无爪牙之利。 D.战于长勺。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5分)
9
(2)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5分)
【参】 12.A 使:如果,假使。
13.B 【解析】例句和B项“甚矣,汝之不惠!”都是主谓倒装句
14.C “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都归附他。
15.(1)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诚 疑 句子通顺各一分)
(2)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然 恣 不问其出入 句子通顺各一分)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
10
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四、本大题1小题,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6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6.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8分)
【答案】16.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
11
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每点4分,其中概括2分,分析2分)
五、本大题1小题,6分。
17. 补写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
(1)蚓无爪之利, ____________ ,上食埃土, ,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春江花朝秋月夜, ,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3)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17.(1)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2)往往取酒还独倾 呕哑嘲哳难为听 (3)或师焉 小学而大遗(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六、本大题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8-20 小题。
翻 浆
①那年,我从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10天,到了一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②我这才看清是一个人。浑身是土的人。他穿着一件尿碱黄色的旧大衣,拎着一个姜黄色的破袋子,袋口绑着一缕骆驼黄色的绳子。
③“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12
④“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子已经坐满,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⑤“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板就行……我爱人生孩子了……没有奶……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赶不回去,孩子就饿死了……。”
⑥为了那个女婴,我一咬牙说:“你上车吧。”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一天突然消失了。原来是个知青,化装成可怜的人,拦了师傅的车。上车后把师傅杀死,甩在沙漠,自己把车开回了上海。从此我们车队绝不搭任何不认识的人。”[
⑦我立刻心里一沉。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⑧朦胧的月晕中,那个土色的男子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击得嘭嘭作响。
⑨“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我说。 ⑩“再仔细瞅瞅。”
⑾这一次,我看到搭车人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⑿司机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车速接近极限。我从小洞窥探,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⒀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要跳车的,现在车速这么快,他若是跳下去就是找死。他不敢动了”
⒁路面变得汹涌澎湃,车速减慢了。大厢上的人也很灵敏地觉察了速度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⒂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
13
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⒃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在他的右脚残忍地踩下去的前一秒,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⒄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大厢板上的男人,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几乎被卸成零件。“最低也是个脑震荡。看他还有没有劲头偷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⒅那男人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 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那边,他扎在小米口袋上的骆驼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⒆“到了。”司机干巴巴地说。到兵站。这是我们今晚的宿营地,那个贼娃子住的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⒇那个人挽着他的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个把时辰,他苍老得分辨不出年龄了。除了原有的赭黄之外,脸上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21)“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的小女儿喝不上米汤,现在到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22)看着他准备赶路的蹒跚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23)“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24)那个土黄色的人孤独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负重荷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它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中。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25)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
14
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26)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选
自《毕淑敏文集》,有删改)
【注】翻浆,指春暖解冻的时候,地面或者道路出现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翻浆为题,主要是为了凸显当时行车环境的恶劣以及青年在颠簸的车厢里被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事实。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表面原因是车中无座,实质上是因为不认识他,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看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D.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答案】18.A 【解析】A.凸显青年被碰得头破血流的事实不正确,翻浆的另一层意思是指我在弄清事情的后,灵魂受到猛烈地撞击,并为自己的狭隘和残忍感到愧疚与不安,内心深处亦如翻浆一般的不平与疼痛。
19. 本文“构思精巧、扣人心弦”,结合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分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3分)
A. 伏笔与照应。路面翻浆的交待与后文行车状况前后铺垫照应,凸显了故事的环境;“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与后文“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前后铺垫照应,起到了解开悬念的作用。
15
B. 悬念迭出,情节跌宕。青年的突然出现,引发人们的猜忌,他在车厢里又有一系列动作让人以为他要偷东西。
C. 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猜忌中开始情节,在伤害中发展情节,在震撼中解开悬念,扣人心弦。
D. 小说的结尾就是就是故事的结局。“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一句,给人震撼,引人深思。
【答案】19.D. 在高潮中结尾。以“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一句戛然而止,给人震撼,引人深思。
20.小说以“翻浆”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5分)
【答案】20.①“翻浆”本指春天积雪融化,道路出现泥泞、破裂和冒浆等现象,车辆难行。(1分)②暗示情节。翻浆的道路使行车颠簸,后文青年绑包等情节都与翻浆的道路有关。(2分)③突出主题。“翻浆”指“我”在弄清事情的后,内心深处亦如翻浆一般的震动,并为自己的狭隘和冷酷感到愧疚与不安。(2分)
七、本题3小题,共75分
21. 21. 同学们即将毕业,班里准备举办毕业晚会,同学们一致推举你来主持晚会。作为主持人,你应该先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那么,现在请你展现出来吧!
要求:1、格式正确,符合规范;2、表意清楚,注意连贯,表达得体;3、字数不少于30字。(7分)
【参】同学们 我们相处了3年了 ,现在到了说分离的时候了,往昔历历在目,值得回忆;三年的同窗情不容易,让我们在今天的毕业晚会上尽情的唱起来、跳起来,让这美好的时刻留在你我的记忆里。接下来请大家欣赏同学们的节目。
16
解析:此题创设了一个主持毕业晚会的语言情境,要求考生作为主持人通过开场白创造气氛,调动同学们积极参与,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展示内容这主要包括称呼语、说明晚会目的、内容、结束语等方面,符合题目要求,不少于30字。
22.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影响人的一生。个人成长,离不开阅读;国家民族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阅读。青少年时期,正是阅读的黄金时期。为鼓励同学们热爱阅读,营造学校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团委决定组建一个读书会。
你是高三年级1班学生王华,你想参加这个读书会,需要向学校团委会提出申请。请你写一份申请书。(8分)
要求:1、格式正确,符合规范;2、表意清楚,注意连贯,表达得体;3、字数不超过80字。(8分)
【答案】 申请书(1分) 学校团委会:(1分)
我是高三年级1班的学生王华,喜欢阅读,更想和爱阅读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组建读书会为同学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说明理由,2分)因此,我特申请加入读书会。请批准。(1分)
此致
敬礼! (1分)
申
请人:王华
2
020年11月25日(2分)
17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60 分)
郊游前,天阴沉沉的,本来诺顿和同学们都想带伞,可觉得带伞太麻烦,看样子也有可能不下雨,就都没带。结果,他们刚到郊外就下起了大雨,都被浇成了落汤鸡。大家都说,如果有后悔药就好了,就把伞带上了。回家后,诺顿对父亲说:“我将来要研制后悔药,让许多人不再后悔,”父亲听后笑了,对他说,后悔药不是吃的药,而是行动,行动才能弥补遗憾。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分析】本篇作文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在材料中诺顿与朋友们一起去郊游时,明明见到天气不好,却未做必要地准备,导致最后被大雨淋的结果。这说明我们平时做事就应该有“未雨绸缪”的观念或意识,提前做好充足地准备。而诺顿父亲的话,“行动才能弥补遗憾”,则是对他们这次被淋的事情的总结。生活中有遗憾是在所难免的,那么我们要想弥补这些遗憾,最好的方式就是行动。就拿材料中的诺顿来说,下次去郊游前只要先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就不至于像这一次一样狼狈。据此,可以得出本则材料的立意:未雨绸缪、用行动弥补遗憾等。文体选择记叙文或是议论文都可,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完成本篇作文的写作。
【解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强弓劲弩,信臣精卒,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却不想在万千文人的惨叫声中,宫女嫔妃的歌舞声中,王公大臣的奉承声中,天下百姓的怨恨声中土崩瓦解。秦国,一个不可一世灭了六国,一个自诩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泱泱大国,在享受
18
了十四年的所谓的太平后,成为了历史。
当秦始皇兵强马壮的遍布六国时,他笑了,他认为自己是天下最最强大的,没有人能够打败他。可偏偏那些该死的文人,处处说他的不是,他愤怒了,于是,焚书坑儒,焚毁了多少人的梦想,坑害了多少人的幸福,再也没有人敢评论他了,但人们心里都窝着火。
偌大的宫殿中,秦始皇一人独坐正中,四面美女翩翩起舞,歌声经久不息,他喝着酒,看着一个个浓妆艳抹,彩裙飘动的舞女,一脸地陶醉;宫殿外,士兵们仍在往土坑中推下一个又一个反对的文人;火光仍在继续,烧红了半边天,一捆捆耗费了文人们一辈子心血的竹简顿时化为灰烬……秦始皇依旧沉醉在歌声舞姿中。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有这个必要吗?人都死了,宫殿建得再好也是徒劳,可怜的阿房宫最后还是被项羽付之一炬,惜哉,悲哉,整个秦始皇陵,工程浩大,数不清的兵马俑,可称为世界第奇迹,可这又能怎么样?秦始皇死后,还不是成为一堆白骨,还能在地下享受吗?
秦朝几百年的基业,在其鼎盛时却在人民的反抗中不堪一击。秦始皇,这个秦朝最伟大的,甚至对中国的日后都做出巨大贡献的统治者,为何让自己拼了一辈子换来的基业付之东流,这使我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千古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的,多年的沙场征战,使秦始皇成为第一个有能力统治全中国的君主。在战争中,他顽强不屈,有勇有谋,带领秦军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那时的秦国是坚不可摧的。而统一了中国以后呢?焚书坑儒,就为了一时的美名;征丁无数,就为了生前死后的虚荣;沉溺于声色,更加快了秦朝的堕落。人们心中窝着的火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项羽、刘邦粉碎了秦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美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愿所有人都记住这句话。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