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近年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021年整理)

北京近年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021年整理)

来源:爱玩科技网
(文言文阅读)

2017东城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7—10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 (2)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请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太守醉”除了

“醉于酒”,还有哪些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用现代汉语写第②段中琅琊山朝暮变化之美。(80—10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7.(1)情趣(1分)

(2)酒杯(1分)

8.(1)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2分)

(2)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2分) 9.答案示例:陶醉于山水美景,陶醉于宴酣之乐,陶醉于山林中的禽鸟之乐,陶醉于自己能与

民同乐.(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0.答案略(3分) 2017西城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饴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

【注】①[窃然]幽深的样子。②[咎]责怪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 (2)以其境过清

尤:________________ 以:________________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___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出,火且尽。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作者游山的经历.柳宗元先被悦耳的水声吸引,然后 ①

(用原文填写),最终发现了幽静美丽的小石潭,体会到游览之乐;而王安石却没有尽情享受

到游山的乐趣,是因为 ② (用自己的话填写)。(3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8。 答案:(1)格外(1分)(2)因为(1分)(3)走到尽头(1分)

9.答案示例:(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2)(如果)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光了(熄灭了)。(2分) 10.①答案:伐竹取道

②答案示例:有懈怠的同伴打算从洞里出来,我跟着他一起半途退出. 评分标准:3分。①1分,②2分。 参考译文: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2017海淀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共8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

4.下面各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名之者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吾谁与归

翻译:_______________

B.故自号曰醉翁也 C.野芳发而幽香 D.云归而岩穴暝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者为了表达欣赏山间美景的情趣,首先从空间

角度写了琅琊山之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接着从时间的角度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分)

(二)阅读《儋耳夜书》,完成第7-8题.(共3分)

儋耳夜书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________(欣然

怅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

②③

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东坡志林》)

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儋耳夜书]儋耳:今海南省儋县,为1097年苏轼人生中最后一次被贬之所,时为荒蛮之地。本文写于作者贬官的第三年.②[民夷]汉族和少数民族。③[屠酤]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④[舍中]仆人.⑤[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⑥[亦笑韩退之]韩愈曾写诗述其钓不到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7.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文中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1分) 8.根据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谈谈你对苏轼的评价。(2分) 【链接材料】

苏东坡被贬儋州期间,开辟儋州学府,以诗书礼乐教化民众,使得儋州成为成为当时海南文化的中心。此外,苏轼还倡导各民族平等,发展农业生产,积极传播医药知识,受到海南人民的敬仰与怀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4. B(2分)

5. 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2分。意思对即可)

6。 酿泉之美 醉翁亭之美 山间朝暮之美 山间四时之美 (共4分。每空意思对即可) 7. 欣然 (1分)

8。 答案示例:身处逆境尚可旷达洒脱,于难为处仍能教化民众。 (共2分.胸怀1分,政绩1分) 2017朝阳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越王句践世家》,完成8—11题。

越王句践世家(节选)

司马迁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也,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表成①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②。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今天以吴赐越,其越可逆天乎?且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④,使者去,不⑤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句践怜之,乃使入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⑥,君⑦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⑧,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注释】①成:和解。②平:讲和。③罢:同“疲”.④执事:范蠡自谓。⑤不:同“否”.⑥

甬东:地名。⑦君:统治.⑧胙:祭祀用的肉。

8.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吴国精兵从王 B.越自度亦未能灭吴 C.吴师败

D.吴使者泣而去

兵革非不尖利也 度已失期

齐师伐我

去国怀乡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句践不忍,欲许之 许:__________________ (2)范蠡乃鼓进兵

鼓: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根据划线句子的内容,用现代汉语写一组符合情景的句践和吴王的对话。(4分)

句践派人对吴王说:_______①___________ 吴王回答说:_________②_________

11.请简述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8. 答案:A

(评分标准:2分)

9. 答案:(1)答应.(2)击鼓。

(评分标准:共2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0. 答案要点:

①我可以把你安排到甬东,让你通知一百家。 ②我已经老了,不能侍奉您了!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1. 答案要点:

①第一次伐吴,吴败讲和。 ②第二次伐吴,灭吴。 ③称霸。

(评分标准:3分) 2017丰台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李头之讨樊雅也,力战有勋。祖逖时获雅骏马,头甚欲之而不敢言,逖知其意,遂与之。头感逖恩遇,每叹曰:“若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川闻而怒,遂杀头。头亲党冯宠率其属四百入归于逖,川益怒,遣将魏硕掠豫州诸郡,大获子女车马.逖遣将军卫策邀击于谷水,尽获所掠者,皆令归本,军无私焉.川大惧,遂以众附石勒。

逖率众伐川,石季龙领兵五万救川,逖设奇以击之,季龙大败,收兵掠豫州,徙陈川还襄国,留桃豹等守川故城,住西台.逖遣将韩潜等镇东台.同一大城,贼从南门出入放牧,逖军开东门,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令数人担米,伪为疲极而息于道,贼果逐之,皆弃担而走.贼既获米,谓逖士众丰饱,而胡戍饥久,益惧,无复胆气。石勒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以馈桃豹,逖遣韩潜、冯铁等追击于汴水,尽获之.豹宵遁,退据东燕城,逖使潜进屯封丘以逼之.

时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取材于《晋书·祖逖》)

注:①[李头]人名,以下樊雅、陈川、冯宠、魏硕、卫策、石勒、韩潜、石季龙、桃豹、刘夜堂、冯铁、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都是人名.②[节度]管辖、管理.③[疏交贱隶]疏远的人、地位低下被奴役的人.

6.下面是“恨”的四个解释,文中“吾死无恨”的“恨\"的意思是(2分)

A.仇恨

B.遗憾

C.怨恨

D.痛恨

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贼果逐之

(2)逖遣使和解之 和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头甚欲之而不敢言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说说祖逖是如何迫使桃豹弃城而逃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6.(2分)B

7.(2分)逐,追赶 和解,使……和解(每个词1分) 8.(4分)(1)李头非常想得到骏马却又不敢向祖逖明说。

(2)这样一来黄河以南的土地都成为了晋的国土。

9.(3分)要点:先假装供给充足,让长久饥饿的敌军心生恐惧,失去战斗勇气;然后派军缴获

敌军支援的军粮,断了敌军供给。(评分说明:共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2分,第二个要点1分,意近即可) 2017石景山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撰诗文,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谱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维独奏,公主问何名,曰:

“《郁轮袍》。”因出诗卷。公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

③④

曰:“此子不登榜首,更待何人?”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贼陷两京,驾出幸,

⑤⑥

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

⑦⑧

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 (选自《王维传》,有删改)

注:①闲:通“娴”,熟悉。②习讽:熟悉的、经常诵读的(诗作)。③贼:指安禄山.④驾出幸:指唐玄宗出逃。⑤扈从:随从护驾。⑥喑:哑,不能说话。 ⑦行在:皇帝驻留的地方。⑧伪官:在叛军中任职。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同诣九公主第 诣: (2)悉召梨园诸工合乐 悉: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翻译:

10.请用自己的话简述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限60字以内)(4分) 答: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8.答案:(1)拜见 (2)全,都

(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

9.答案:(我)以为是古人之作,哪知道竟是你的佳作啊!

(2分) 10.答案示例:

①王维被叛军擒获,②他服药装哑。③安禄山设宴,王维悲痛赋诗表达心迹。④平叛后被皇帝赦免。

(共4分。每个要点1分) 11.答案示例:

王维作诗,前三句逐层描写国破之哀,哀民生凋蔽,天子蒙难,百官流离,宫室荒芜,第四句则笔触一转,写乱贼宴饮庆祝,字里行间表达了他对唐王朝的忠心.他因此得以免罪.

(2分。“哀”1分,“忠心”1分)

2017昌平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 —9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

②③④

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

纪》)

注:①怀王:即楚怀王。②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③偶语:相对私语。④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⑤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⑥吏人:指当时的大、小。⑦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7.与“委而去之”中“去\"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相去甚远 B.去国怀乡 C。 馀悉除去秦法 D. 去岁流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 (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翻译:

9. 在楚汉争霸中,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印证了甲文中的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沛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4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7.答案:B(2分)

8.答案:(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戚都背叛了他。

(2)当初,怀王派我西入关,就是因为我有能宽容之心。

(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

9.答案:印证了甲文中“得道者多助”或“地利不如人和\"

刘邦保全了秦王性命;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说两点即可)

(共4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 2017怀柔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揖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遗民既遭残贼 残贼 : (2)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诚: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 (1)自相鱼肉。

翻译: (2)起冶铸兵.

翻译:

8.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祖逖为北伐做准备的经过.(4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6(2分)(1)残害(2)如果7(4分)(1)自相残杀。(2)修筑起冶铁炉铸造兵器。

8。(4分)首先召集作战勇猛之人一起向左丞相睿提出北伐收复中原的请求;获得力度不大的支持;渡江时发誓,表达收复中原的决心;兵员装备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克服困难,自己铸造兵器;自己招募士兵。(答出四点即可)(原文回答扣1分) 2017平谷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6—9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 下列词语中的“喻\"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的“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家喻户晓 B.引喻失义 C。 不可理喻 D.借古喻今 7。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曾益其所不能 曾 : (2)人恒过 恒: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 (2)入则无法家拂士 翻译:

9.从“劳其筋骨\"这句话,你会联想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的哪个情境?(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0分) 6.A(2分)

7。(1)曾:同增,增加。(1分) (2)恒:常.(1分) 8.(1)内心忧困,思虑梗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分) (2)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2分)

9。 答案示例:严冬寒风呼啸,大雪数尺深,背着书箱、拖着鞋,行走在深山大谷中去求学的

情境。

评分标准:共2分。写出身体劳累的情境即可。 2017延庆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共 8分)

阅读以下文言资料,完成10-12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0。解释下列重点字的含义(2分)

(1)录毕,走送之 走: (2)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苟富贵,无相忘 翻译: (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翻译:

12。请你概括出宋濂、陈涉、范仲淹少年时期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至少说出两点)(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8分)

10.(1)跑 (2)被贬(共2分)

11.(1)如果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2)妻子儿女穿衣吃饭仅仅满足自己需求罢了。 (共4分,重点词“苟”“无”“妻子\"“而已”)

12。少年贫苦;少有大志;对现实不满;勤奋努力;学有所成。 2017房山二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0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1题。

【甲】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1)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形容枯槁,

(2)

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3)(4)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5)

期年,揣摩成.于是见说赵王,欲约从散横以抑强秦.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

(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改)

(1)说不行:指连横的主张未得实行。(2)纴(rèn):纺织机。(3)太公:姜太公吕尚。阴符:兵书。(4)简:选择。练:熟习。(5)约从散横:联合六国,瓦解连横 8.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人恒过 过: (2)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以: 9.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1)苦其心志 翻译: (2)妻不以我为夫 翻译:

10. 乙文中的苏秦面对 ① 和 ② 的双重打击 ,“ ③ ”,发奋读书,最终被封为

武安君。他的经历告诉人们:人只有经过磨难后才能“④ , ”的道理.(其中①②用自己的话概括,③用文中一个细节回答,④用甲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11。班里的同学小王由于一模考试失利而一蹶不振,作为朋友的你准备怎样劝慰他呢?请结合

甲文或乙文的相关内容回答。(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8. 答案:⑴过:犯错 (2)以:来 评分:本题2分。每小题1分。 9.参:

(1)使她内心困苦(2)妻子不把我当丈夫

评分:本题2分。每小题1分。“苦\"“以”“为”翻译正确即可得分。

10。答案示例:①游说秦国失败②被家人嫌弃发奋读书最终成功③引锥自刺其股④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评分:本题4分。每空1分。①②空意思对即可。

11.答案提示:可结合【甲】文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也可结合【乙】文中苏秦发愤读书最终成功的事例,表达出劝慰的意思。

评分:本题共2分,结合内容1分,劝慰的意思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