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壁虎借尾巴反思和评课记录

小壁虎借尾巴反思和评课记录

来源:爱玩科技网
小壁虎借尾巴反思和评课记录

教师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中没有全部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课文。课文较为简单、易懂,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

1.由扶到放,授之以渔。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即课文第3~5自然段。而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并且以小壁虎和小鱼、老牛、燕子的对话展开。在教学设计时,我将第3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画出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演读相结合,让学生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并掌握了一定的说话句式。然后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学习第4、5自然段。

2.以读为本,训练语感。

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因此,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朗读,用多种方式朗读,感悟小壁虎借尾巴的艰辛、说话的有礼貌,以及他心情的变化。

3.以演促读,理解文本。

表演是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小

组针对课文表演。在这一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表演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去积累语句,内化语言,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演反馈。

4.仿编练习,拓展延伸。

在读演中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学生兴趣盎然。此时,教师启发想象:“想想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尾巴?”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续编故事,自然水到渠成。这样让学生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知道了更多动物尾巴的作用,又学会了表达。

评课: 二年级:

1.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由字-词-句-段,层层递进。 2.教师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3.“房”字是形声字,可以拓展归类“户字头”或其他形声字。 4.建议用表格形式呈现多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可以一目了然。 5.可以把《小蝌蚪找妈妈》绘本故事讲完以后,再做阅读推荐。 三年级:

1.教师从入场券引入到最后的森林剧场,做到了首尾呼应。 2.老师不疾不徐,课堂常规好,学生全员参与。

3.教师在创编课文剧的时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情节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年级:

1.老师思路设计清晰,线索明了。 2.老师的语言感染力强,声情并茂。 3.通过闯关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4.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常规习惯,书写姿势强调三个“一”。 5.在教学“您”的使用时,老师可以放手,追问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在哪里会用到“您”,学生可以更恰当地使用。

6.在仿编故事时,可以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思考和交流,给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五年级:

1.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孩子的朗读能力强,老师平时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2.老师的教学语言很亲切。 3.老师注重从引导到自学的过渡。

4.在学习第三段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先提供支架。 5.科普小达人先让孩子进行自我介绍,孩子更有参与感。 六年级:

优点:1.秦老师充分挖掘了文本的语文元素,引导学生语言表达和学以致用,具体表现在秦老师抓住了低年段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以分角色演故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仿编故事环节,老师设疑讨论:为什么小壁虎尾巴断了,还会长出来吗?你还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吗?既紧扣了课文的重点

部分,也突出全文的重点,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建议:

1.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教学过程稍显拖沓,可以将课文关的第1、2、3、5的问题整合成:“说一说,小壁虎都找谁借过尾巴,结果怎么样?”将此问题用表格的形式以小组合作单的形式让孩子合作完成,这样显得课堂的节奏感强,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以个人读、齐声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因为朗读是学习积累语言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

XX特级教师:

1.老师体现了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要点(识字、写字、朗读),识字与写字并重,运用多种识字方法,随文识字“摇、拨”等,体现老师对识字的重视。

2.老师由扶到放,给学生提供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老师注重适度拓展,用建立的语言模式运用到课外故事中。 4.给予孩子表演的空间。 建议:

1.识字教学的重点要转变,本课要求是教会学生猜字方法,可以尝试使用多种猜字方法,逐渐渗透。

2.写字教学中,要关注规律、方法和共性,可以和“爬”字一起教学,提炼出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方法。

3.在后半段的教学中,忽视了识字的教学,可以把识字、朗读和表演结合在一起。

4.指导朗读时,要充分营造情境,把“挣”迁移到后面的“摇”、“拨”等。

5.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重复结构,小结方法,精炼语言。 6.重视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小壁虎把今天遇到的事转述给妈妈听,从内化到输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