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语文答案

2015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语文答案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5年福建师大附中高考模拟考

语文参

一、(27分) (一)(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处1分,有错、漏、添字,该处不得分) ①谣诼谓余以善淫。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③过蒙拔擢 ④击空明兮溯流光 ⑤曾益其所不能 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二)(15分) 2. B:等待(3分)

3. D(②是侧面表现其治理能力,⑤表现其对下属要求严格)(3分) 4. A(魏元忠讨伐贼寇失利而副将韩思忠战败,而且下面说道王晙认为“韩思忠是副将,兵权不在自己手里”)(3分)

5.①(刘幽求)途经王晙的治所时,王晙知道其中的缘故,留下他不让走。(“道出”1分,补上省略成分1分,句意通顺1分)(3分)

②魏公的性命是保全了,你两次触犯龙颜,真是危险啊!(“全”“再”“殆”各1分)

【参考译文】:

王晙,沧州景城人。王晙幼年爱好学习,成年后豪迈开朗。参加明经科考试被录取,起初安排为清苑县尉,后来当过殿中侍御史。碰上朔方元帅魏元忠讨伐贼寇失利,副将韩思忠战败,依法应判死刑。王晙认为“韩思忠是副将,兵权不在自己手里,而且他有勇有谋值得爱惜,不该单单处罚他一个人”,坚持争辩,韩思忠获得释放。

中宗景龙末年,他被任命为桂州都督。桂州驻有守卫,一向是靠衡州、永州提供粮饷。王晙首倡在内城外边修筑外城,撤去守城;疏通江河航道,开垦屯田几千顷,不再从外地运粮,百姓靠他得到好处。他后来请求调回老家,桂州百姓进京挽留他。朝廷颁下诏令:“桂州从前遭受贼寇蹂躏,人口伤亡贫病,你应留下,等到政教抓出成效再说。”他在桂州延期整整一年,人人要求刻制石碑颂扬他的功德。

当初,刘幽求流放封州,广州都督周利贞决心杀掉他,途经王晙的治所时,王晙知道里头的缘故,留下他不让走。周利贞来信催他快去,刘幽求恐惧地说:“看形势我难保性命,正担心连累您,怎么办?”王晙说:“您所犯的,不是朋友应该绝交的罪错。只要我在,就不忍心让您无辜送死。”不久崔湜等人被处死刑,刘幽求重新掌权,所以朝廷诏令刘幽求为王晙撰写功德碑文。

玄宗开元二年(714),吐蕃用十万精兵侵犯临洮,暂驻大来谷。王晙率领自己的两千名兵卒和临洮军会师,安排七百人做偷袭,换穿胡人的服装,乘着夜晚袭击,距离敌军五里地,命令说:“前边遇上敌人,士卒们就大声喊叫,敲鼓吹角跟他们呼应。”敌人惊恐,怀疑伏兵就在身边,自己互相杀死的数以万计。夜晚王晙派勇士静悄悄地猛烈冲撞,敌军惊骇退走,王晙追击到洮水,打败了敌军,俘获的战利品堆积如山。

1

第二年,突厥的默啜被拔曳固杀死,他的部下多数归降唐朝,分别安置在河曲县。王晙进言:“……请让我用三种对策预料一下事态的发展趋势:把突厥的全体部族安置在内地,获得使精悍的实效,堵塞狡猾敌人为害的途径,这是上策;把他们安排在边塞堡垒的旁边,异族华人杂居,增加屯垦队伍,预先做好防备,耗费巨大,百姓劳苦,这是下策;让他们居住在北部边境,酿成祸端,这就算不得对策了。如果不采取上策,等到黄河封冻,必将发生变故。”朝廷还没有答复上述奏疏,归降的突厥人就已叛变了,于是诏令王晙率领并州的渡过黄河去讨伐。王晙抄小路进军,藏起铠甲丢掉军帐奔向山谷,夜晚遇上风雪,担心耽误时间,就对神灵发誓说:“我若不忠诚侍奉国君,不消灭叛乱的敌人,就天诛地灭,自己承担罪责,将士们没有过失。我心地确实忠诚,上天明察,请停止下雪调转风向,帮助我讨伐成功。”很快就雪止天晴了。当时叛乱的突厥人分成两路逃跑,王晙从东路追赶上了,斩首三千。

王晙气质仪态伟岸特异,人们说他的形貌像熊虎一样勇猛。他强烈地追求操守仗义,有古人风度。他要求下属严肃统一,官民敬重爱戴。当初,张易之、张昌宗诬告魏元忠,王晙一个人呈递奏表为他申辩冤屈。宋瞡说:“魏公的性命是保全了,你两次触犯龙颜,真危险啊!”王晙说:“魏公由于忠诚获罪,如果能为他辨别清楚,就是处死也不后悔。” (王晙)去世后,被追认为尚书左丞相,谥号为“忠烈”。 (三)(6分)

6. ⑴ 本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环绕孤村,山径通幽,茂林掩人家的古朴淳美(冲淡清远、山清水秀、清新自然、清幽、幽静)的山居景象。(2分)

⑵ 本诗运用了拟人、白描的手法,由水而村、由远及近、由下而上描绘出清幽静远的山水村庄;层次清晰,疏密有间,自然成趣。首句用一“抱”字,写出了孤村与山水相依相恋的情态;第二句用一“斜”字,描写出山径的幽长弯曲;第三句以一“深”字,写出了山林的稠密,也才有了诗人“不知”的感慨,水到渠成地引出第四句的疑问“还住几人家”。顿觉诗中有画,画中有人,意趣深远、言简义丰。(4分)

(或:诗人首先运用拟人的手法,以一“抱”字,写出了孤村与山水相依相恋(曲水环绕孤村)的情态;又运用白描的手法,明写远水、孤村、斜径、深树,暗写山居人家,以这些常见的意象几笔勾勒出山里之居的清幽、古朴。由远及近、层次分明、明暗有序,画中有人。)(手法2分,分析2分,共4分。)

(或:诗人首先运用拟人的手法,以一“抱”字,写出了孤村与山水相依相恋(曲水环绕孤村)的情态;又运用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所见远水、孤村、斜径、深树,虚写(想象)山林深处是否还住着几户人家,以这些常见的意象几笔勾勒出山里之居的清幽、古朴。由远及近、层次分明、明暗有序,让人顿觉诗中有画,画中有人,言简而意丰。) 二、(12分) 7.(6分)B C (B.凤姐起初是瞒着贾母等接进尤二姐的,并未“随即”就引见;尤二姐未住进大观园中C. 觉新既欢喜又悲哀)(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6分。) 8.(6分)

2

(1)(2分)都强调要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意思对即可。) (2)(4分)君子应该练好“内功”: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工作勤劳敏捷,说

话小心谨慎;(2分)同时还要借好“外力”:到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那里去匡 正自己提高自己。(2分)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孟子说:“现在有人,他的无名指弯曲而不能伸直,虽然并不疼痛,也不妨碍做事情,但只要有人能使它伸直,就是到秦国、楚国去,也不会嫌远,为的是无名指不如别人。无名指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叫做不知轻重,舍本逐末。” 三、(24分)

(一)(9分) 9. B (3分)

10.我们的历史叙事形式不够丰富,视角比较单一(1分)。公共话语体系中,人们只记住了一些抗战名词,而史实、故事细节被堙没,(1分)历史叙事有太多掣肘因素,历史信息零散。(1分)(2分,一点1分,3点中答到2点即可) 11.(1)揭露日本侵略者在战争中的罪恶。(2)铭记、传颂参加抗战的英烈、普通百姓,还原历史细节。(3)让年轻人不再患有历史冷漠症。(4)成为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航标,成为凝聚社会核心共识的粘合剂。(4分,一点1分) (二)(15分) (甲类)

12.AD(A强加因果,王小二想成为英雄是想摆脱批斗;D从公社说的话和神情看出公社是不希望王小二活着回来的)(5分)

13.本段是社会环境描写(1分)写了一个英雄狂热的时代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这些英雄,大多数都是牺牲的,也为后文王小二为了成英雄而自寻死路做铺垫。(2分)(共4分)

14.英雄是本文的线索。(1分)小说围绕“英雄”展开故事情节,又一步步推动情节的发展。(1)“英雄”能体现本文的主人公性格(1),从王小二两次救人来看,虽然其动机不纯,但是他的行为充满了英雄气息。(1)“英雄”也突出了本文的悲剧性。(1)王小二想成为英雄,却一定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英雄辈出的年代,人们对于英雄的认识是浅陋麻木的,甚至在“英雄”的光环下,人的生命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体现了年代的悲哀。(1)(6分) (乙类)

12.AD(A没有直入抗战主题,而是用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人的意志入手;D没有说作用更大,只说都是英雄)(5分)

3

13.就抗日力量而言,美国投下原子弹,苏军进入东北都加速了日本的溃败(1分),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口的代价,牵制了日军主力(1分),东方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1分),中国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分)。(共4分)

14.所提问题能够不拘泥于抗日战争本身,但又能引出受访人对问题与抗日战争之间的联系的看法(2分)。所提问题涉及网络、学界的不正确评论与倾向,但是提问时保持中立,让受访人不受干扰地分析这些评论与倾向(2分)。用语平实,所提问题焦点集中,一次一问,使整篇访谈条理清晰,观点鲜明(2分)。(共6分) 四、(17分) 15.(5分)

(1)曦 (1分)

(2)将“溶溶的”后面的逗号(“,”)改成顿号(“、”)。或:将第二句的“;”改成“。”(2分)

(3)第⑥句(不合逻辑),将“绿的底色”调至“红的敷抹”前面。(找出句子1分,修改正确1分,共2分) 16.(3分)

①亲朋见面近在咫尺,手机挂心远在天涯

②低头族时时紧盯屏幕,手机党刻刻远离现实 ③久别重逢相问候,心猿意马各刷屏

(要求对仗基本工整,要体现手机运用与现实生活的反差,言之有理即可) 17. 可是创作究竟不能单从鉴赏而成功。(2分) 18. 国产青春片因青春缺失(1分),催生浮夸/幻想(1分)。 国人青春的缺失,造就国产青春片的浮夸/幻想。 国产青春片堆砌青春元素,催生浮夸/幻想。 (只写青春的全扣,没有提到国产青春片浮夸的原因的只得1分,只对具体影片分析的扣1分)(共2分) 19.(5分) 【示例一】:理想教育,应当个性化。首先,理想是个性化的追求,不宜统一规划,制定标准。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理想也会随时调整。世俗的儿时的理想,加以引导,也可以变得崇高。总之,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理想,都应该尽量呵护,不可用成人的观点武断加以否定、嘲笑,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扼杀个性化的理想追求。 【示例二】:理想教育,应避免庸俗化。首先,理想的本质是立志,如果理想追求拒绝崇高,满怀庸俗,那么培养的只会是世俗的利己主义者。其次,理想犹如灯塔,理想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导人前行,一定的“崇高”的理想教育与引导是必要的。总之,理想可以朴素,但绝不能自甘庸俗,志存高远应该是理想教育不可逾越的底线。 (观点1分,理由4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作文(70分) 20.(70分) 参照201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