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形态学对学好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性
李义凯 赵长青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骨伤科 广州 510515)
关键词 解剖形态学 中医骨伤科学 相关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4; R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 0205(2002) 05- 0056- 02
1 前言
医学研究目的是了解疾病的本质, 其治疗的
对象是人。人是由无数解剖形态组织构成的。在
人体中, 骨骼和肌肉构成运动系统, 成为生产劳动
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元素。在众多的疾病中, 骨伤
科疾病占有相当的比例, 且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
特殊的学科, 它不同于其他中医临床学科, 在强调
中医整体观念的同时, 更着重于对局部解剖形态
学的熟悉和掌握。解剖形态学作为基础医学之基
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我们习惯与传统中医
整体观辨证思维的中医学科的学生, 如何摆正解
剖形态学在学好中医骨伤科学的地位更有着不同
寻常的意义。
2 我国古代对解剖学的认识
解剖形态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春
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00 年) , 我国第一部医学经
典专著《内经》即已有关人体解剖学的广泛记载。
提到“若夫八尺之士, 皮肉在此, 外可度量循切而
得之, 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书中已首次提到“解
剖”二字, 并载有有关内脏器官的形态、大小、容
积、位置和重量等调查数据。《灵枢·骨度》通过体
表测量人体骨骼长短、大小、广狭等。汉代的华佗,
根据其掌握的解剖学知识, 运用麻沸散成功地为
病人进行了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宋人宋翦所著
《洗冤录》对人体骨骼作了比较正确的绘图和描
述; 清代名医王清任亲自在义家作过尸体观察, 并
著有《医林改错》。改正了古代医书上对人体解剖
记载的某些错误, 中医骨伤科学作为一门传统医
学, 也有着其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的《灵枢
·痈疽》里, 对骨伤科学就有了详尽的叙述, 记载
了骨关节和软组织损伤。全身血源性骨髓炎的病
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辨证治疗规律。对痿证引起肢
体一部分筋肌松弛, 另一部分肌肉痉挛短缩引起
关节畸形机理作了一定的阐述; 晋代葛洪《肘后救
卒方》详细记载了颞下颌关节口内整复手法。唐代
面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伤
科专书, 书中详细阐述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夹
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由于传统封建势力
的束缚, 无论是解剖形态学还是中医骨伤科学的
发展都受到很大的, 有些方面相对来说还处
于最原始状态, 只是到了近代随着解剖学的日新
月异发展, 中医骨伤科学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
其中前23 种期刊合计1054 次, 占66. 75% , 占期
刊文种的9. 6% , 能满足三分之二的信息量, 是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现阶段中文核心期刊; 其
中前8 种合计812 次, 占51. 42% , 占期刊文种的
3. 4% , 能提供二分之一的信息量, 是该刊中心中
文核心期刊; 前3 种合计537 次, 占34. 01% , 占
期刊文种的1. 3% , 能提供三分之一的信息量, 是
该刊高效中文核心期刊。
收稿日期: 2002- 04- 12
作者简介: 李义凯(1962—) , 男(汉族) , 辽宁大连人,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博士。
利用引文法调查专业核心期刊, 国内已屡有报道,
本调查结果表明, 23 种期刊能满足三分之二的
信息量; 8 种期刊提供二分之一的信息量; 3 种期
刊能提供三分之一的信息量。这些核心期刊是广
大医务工作者获取我国中医骨伤科情报信息的重
要来源, 也是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必不可少的参考
工具。经常阅读此类核心期刊, 花时不多, 收益不
小。因此, 建议广大读者学会掌握利用这方面的信
息, 以便更好地开展临床科研工作; 各级图书信息
部门也应注意这方面的动态, 增加这些核心期刊
的收藏比例, 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56 Ch inese J T radM ed T raum &O rthop,October 2002,Vo l 10,No. 5
在对人体解剖形态学充分认识下, 才有了突飞猛
进的飞跃。
3 中医骨伤科学的特点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
血、脏腑经络损伤疾患的科学。在几千年的形成发
展中, 逐步形成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它主要包括
骨折、脱位和伤筋三方面的内容, 分为伤(皮伤)、
创(肉创)、折(骨折)、断(骨肉断离) 四类。究其病
因主要有外力损伤、外感六淫致病及邪毒感染、年
龄、体质、解剖结构, 其中解剖结构是诸病因最主
要的。其病机除传统的脏腑经络病机外, 主要有筋
骨病机, 这里的筋, 是指筋络、筋膜、肌腱、韧带、肌
肉、关节囊、关节软骨等; 这里的伤骨病机, 主要指
脱位与骨折, 由此可见其病机也基于一定的解剖
学基础。骨伤科学的辨证就是通过望、闻、问、切,
结合X 线、实验室检查进行八纲辨证, 究其治法
主要有四大特点, 即: 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 内外兼
治, 医患结合。其中外治法里的理伤手法里的多种
手法, 都要求医师有相当功底的解剖学知识, 要求
对每块肌肉、肌腱、韧带、小关节以及神经的走行
与分布相当熟悉。骨折脱臼的复位和固定更是要
求对局部解剖学关系了如指掌。学习解剖, 对于临
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且更能对临床治疗
机制作出合理的科学的阐述, 从而使临床治疗中
减少一些盲目的、一些不必要的手法, 甚至是错误
的手法, 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总之, 我们要学好中
医骨伤科学就必需要有牢固的解剖学基础, 并且
能灵活运用, 坚持走与传统中医骨伤科结合之路,
才能学好这门课。
4 解剖形态学在骨伤疾患诊疗中的作用
解剖形态学在临床诊疗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
义。有过硬的解剖学基础对于骨折脱位的快速及
时和准确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兴的临床解
剖学和生物力学对于中医骨伤科学里许多特有的
诊疗方法作出合理的科学解释。众所周知, 中医正
骨的种种复位手法在临床上有其独到之处, 可究
其机理, 几千年来, 一直都未曾有过合理的解释。
随着近年来临床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发展, 在中
医正骨手法机理探讨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国
内的学者们应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 来研究一些
具有中医特色的正骨手法, 如小夹板和脊柱推拿
手法的合理应用,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中医研
究院骨伤科研究所著名的骨伤科专家尚天裕教
授, 将古人的骨折外固定技术, 进行了一场性
的创新, 使之迅速在全国和全世界得到推广和应
用。但如果不熟悉骨折的局部解剖结构, 如局部的
重要神经, 血管和骨性结构等, 就易使小夹板疗法
在诊疗中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使治疗失败, 造
成患者的伤残。冯天有教授创立的脊柱定点旋转
复位手法, 就是在学习了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后,
应用现代医学知识, 进行整理, 使之更加合理, 更
具有科学性。但如果对基本的解剖学常识不了解,
在进行脊柱推拿时, 使得骨折脱位、脊髓损伤, 甚
至造成死亡的严重并发症不断出现。小针刀疗法
的出现, 使一些原来被认为是中医骨伤科疗法束
手无策的疾病, 得以治愈。但对局部解剖结构不熟
悉, 则在行小针刀切割时会伤及神经血管等结构,
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此类例证, 数不胜数。
综上所述, 解剖形态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 对
临床各科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
有解剖学的发展, 就没有人类医学”。对中医骨伤
科学来说, 其意义正如上所述, 所以对于每一位有
志于中医事业的学生来讲, 在学习传统中医基础
理论的同时, 还要重视学习现代科学技术, 要有机
地将现代医学于传统医学结合, 使之现代化。对于
中医骨伤科学, 要特别注意学习好解剖形态学, 并
与之有机结合。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学好中医骨伤
科学这门课, 并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和完善中医骨
伤科学这门富有活力的祖国传统医学学科。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