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来源:爱玩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信 息 技 术 Development of Informat iOn Technology and I ts Effect 杨继富 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Yang Jifu (鲁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烟台264025) 的 展 趋 势 及 其 影 响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25) 摘要: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也 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经济结构: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 67l一4792一(2007)02—0243—02 1 引言 络化、智能化、融合化的转型,为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 代。知识成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直接资源,信息已作为极其 了机遇。特别是,数字电视、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 网、宽带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等正在孕育新的突破, 重要的竞争要素。既包含基础设施又蕴含着人类的高级智慧 的信息技术,对我国的经济和现行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挑 战。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营造新颖学校文化的催化剂,对信 息技术解读正确与否和实践程度的高低将影响着每一所学校 的发展。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是人类进入知识经济 时代的标志性产品。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超出了几乎所有 人的想象,计算机技术正孕育着重大变革。从1946年世界上 第一部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已过去了半个世纪。50年 成为带动未来信息产业更大规模发展的主要领域。例如,计 算机、通信、微电子与图像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促 进了新的业务、新的产品不断涌现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将 取得新的性的进展计算机结构和功能将向微型化超强 功能、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人机界面将更为友好;现 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和个人化,信息 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进一步走向成熟;网络应用趋向发展网 络经济和网络社会;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成倍地扩大信息 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功能,等等。可以说,在未来10年乃至更 长时期内,信息产业的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 问,计算机已经历了四代。四代计算机基本上是按其基础元 件作为主要标志划分的,即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 规模集成电路。目前下一代计算机的领军光子计算机、生物 计算机、量子计算机都在加速研究,这些新型计算机无论在 设计和功能上,都远非现在的电子计算机所能比拟。正所谓 将更加突出,产业规模将更加壮大,对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 和经济结构将产生新的更加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国际分工 越来越细化,发达国家进一步将战略重心前移,通过专利、 技术标准等手段牢牢控制信息技术高端环--HlJ-.同时,将生产 ,环节以及应用性研究开发等非核心部分向发展中国家加大转 ”后PC”时代正在到来。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的核 心就是要把普通的计算技术运用到各种13常的器具之中,并 使它具有联网功能和高度智能化。I ̄nt,,信息技术的重点正 在由技术转向信息,即转向对信息处理、信息的有效利用和 信息的快速获取,这对于整个经济结构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 影 I可。 3信息化的影晌 3.1信息化给经济结构,经济产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加快,面临着向数字化、网 移力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全球新 的产业布局和分工体系正在形成,信息技术国际分工越来越 明显。发达国家进一步将战略重心前移,同时向发展中国家 转移的力度加大。一方面,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将生产环节以及应用性研究开发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呈现从 简单的加工组装转移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的新特点;另一方 面,发达国家及其公司通过专利、技术标准等手段牢牢 控制信息技术高端环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其全球垄 断地位,迫使后发国家遵从他们建立的国际分工体系。例如, 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美国在全球推行所谓“黑洞”战略,利用一切国外资源;在 教学软件,结果造成人才和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 技术上实行“锁定”战略,维持其技术的绝对垄断地位。在 信息产业,随着产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依据产业链不同环 节和产品不同工序进行的水平分工继续得到加强。发达国家 信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力度加大和速度加快,并由递 次转移向直接投资转变,由整机转移向元器件转移转变,由 生产转移向生产和研发共同转移转变,由劳动密集型的制造 环节延伸到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研发、营销环节,从而使信 息产业的全球性竞争加剧,出现几大生产中心、技术中心、 运营中心和服务中心的竞争,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竞争进 步加剧。在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国家更多地将实验、临床 一(3)学校封闭的本位现象影响资源共享。很多学校信息 数据库小而全,虽然重视网上信息库的建设,特别是多媒体 软件和课件制作,但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的,每个学校 的信息库规模小,当校园网与外部网络联通时,由于经济利 益等方面的考虑,学校往往把有用的多媒体软件课件等信息 封闭在本校范围之内,不与别校共享,由此产生了校园网两 个版本一校内版和校外版并存的现象。这种小而全的信息 库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对整个教育网络大环境建设不利。 为了适应信息化带给教育发展的冲击,我认为发展中小 和药品制造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通过医药审批和药品生产、 上市批号的发放等手段,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制造条件的改 造,如GMP等,并通过CRO、CMO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 产业的某些环节或产品的某些工序。国际大财团、公司 也在采取新的投资战略,由短期行业转为长远打算,由单纯 追求高额回报转为综合的战略部署,由一般产品转为高层次 项目。对投资地区的选择,也有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要素 学信息化是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措施。其中最迫切的还是教 学观念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思想,勇于创新。 如果不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模式,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 提供效益,而且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仅仅技术 的介入并不会使学校发生真正的变化,即使学校更大规模地 购买计算机、光盘,甚至与卫星相联,但不会自动地在学生 的学习活动中产生教育改革者所想的变化。因此应当提高教 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师理 论的学习,从全新的教学视觉出发,挣脱传统的教学羁绊, 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要将工作落到实处,就要加强对 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强化教师在信息 化教育技术方面的实践。 中小学信息化不仅能使事情做得更快,还可以做出许多 流动、生产配套、成本低廉和环境良好等综合条件。 3.2信息化给教育改革带来的影H向 上述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 大冲击,应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 来了冲击和挑战,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发展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虽然已全方位多层次影响着中学教育教 学,广大一线教师也正努力地适应和使用技术,很多学校已 经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校现代化办学的必要条件,在教学 过去无法做的事,有利于素质教育。技术本身不能提高效率 与质量,关键在于用好信息技术。过去我国推广信息化过分 仿效外国,过分偏重技术本身。我们装备的超前程度有时比 美国为甚,如果说我国在信息化上有跨越发展的机会,首先 要汲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教训,尽量少走弯路。信息化 一和管理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化管 理,充分发挥其容量大、节奏快、效益高的优势,但同时也 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 (1)对信息技术的误读导致观念的偏差。认为教育理念 定要适合国情,重在务实,不搞形式主义。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4结束语 是外在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观念凌驾于信息技术上,教育观 念对信息技术有一种支配作用,教育信息化就变成了教育与 分,信息化不仅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而且也给教 育带来了挑战,使教育发生了巨大变革,为了适应信息发展 的趋势,我们必须加快脚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同时,“恐惧技术对人的控制。技术 对人的控制的责任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人和制度对技术 运用的方式,虽然每一种技术同时可能有消极影响,但是所 有这些技术的总体影响是积极的。”. (2)“粉笔十黑板”教学现状严重。一方面是教师缺乏计 算机应用技能和必要的教学软件,且很多学校没有真正的计 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标准和强制性的岗位培训制度;另一方面 培训模式简单机械,忽视了5O岁以上骨干教师的培训。同 [I】苗逢春.信息技术[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8). [2】.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3】张铁汉.信息技术教育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J】.电 化教育通迅,2002. 时,忽视校园网络关键性应用软件配制和资源中心的建设, 结果造成许多校园网上有网无车,有车没货,更缺少驾驶员。 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动教师大量地编制了许多低层次重复性的 作者简介 杨继富(1985一),研究方向:信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