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数据可视化在财经报道中的应用现状

浅析数据可视化在财经报道中的应用现状

来源:爱玩科技网
浅析数据可视化在财经报道中的应用现

摘要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字形式的财经新闻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传媒行业的发展要求,数据可视化的报道形式成为各类媒体融合创新报道的主要形态。本文从数据可视化的角度挖掘财经新闻报道新形式,以21财经的数据可视化新闻为例,探索一下数据可视化在财经新闻领域的应用。归纳数据可视化在财经新闻中的应用经验与局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对其可视化具体的新闻数据来源以及新闻选题适用范围和具体新闻呈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对新媒体时代财经新闻媒体创新报道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据可视化;21财经;财经报道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民对于财经新闻的需求不断增长,财经媒体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经新闻的受众群体不再局限于专业投资者、资深知识分子和财经爱好者,普通大众消费群体也加入进来。如今,中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媒介大融合和全媒体的生态环境中,各行各业都开始进行“大数据+”的升级。数据即信息,数据是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基本要素,将大数据技术与财经新闻紧紧地联系起来。从数据中提取经济新闻关键信息,用数据解读经济新闻事件,同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经济新闻报道,这是当今财经媒体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我国在财经类数据新闻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对财经类数据新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将着重关注财经新闻中的数据可视化发展问题。

一、21 财经数据新闻概况

(一)21财经数据基本情况介绍

21财经作为财经媒体,财经新闻的选题范围很广,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新闻话题的定位也保留了传统财经新闻的特点,更倾向于解读和分析经济和商业事件。微观方面,如消费房价的分析,以及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如公众广泛关注的疫情消息,都涉及其中。在中观层面,有金融市场报告、行业和公司治理报告、个股分析,还有更多涉及互联网公司、房地产公司、金融公司的报告。在行业和公司治理报告方面,电子商务、京东和华为行业已成为21财经的热门话题。从报告所涵盖的地区来看,由于21财经隶属于南方财经报业,位于广州,它将更加关注广东、深圳等南方地区的经济动态和发展,其内容具有高度的区域垂直性。在宏观经济报道方面,21财经数据新闻的选题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包括对报告数据的分析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报道。

(二)21财经数据可视化的设计分析

数据在数据新闻中的最终体现是可视化,这是新闻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与受众直接接触的一个环节。金融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呈现方法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静态渲染方法包括图表、图解、地图等,而动态渲染方法包括添加视频、动态图形或H5等交互式功能的方式。通过对样本作品的形式化分析,发现它们的视觉呈现方式通常分为七种基本形式:基本图表、漫画插图、数据图、工具、H5、视频和动态图。21财经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的动态和静态数据统计如下:

图1-1 21财经数据新闻呈现形式

从图1-1可以看出,21财经的数据新闻仍以静态形式为主,占总数的82%,而动态数据新闻仅占18%。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数据可以使用静态表示来表示,而其他形式的表示有局限性。强行使用也容易给受众造成信息混乱,降低新闻报道的效果。

二、数据可视化在财经新闻中应用的优势 (二)报道内容:深刻

可视化为财经新闻报道中数据内容的呈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对于财经记者来说,数据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对象,也是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领域。以前的可视化只是给矢量图赋予了意义,将文字与标注进行匹配来表达信息,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出价值。而如今的可视化技术可以添加动图,甚至是互动点击游戏,使图示动态化,让可视化更富生命力,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感知,从而让读者产生共鸣并且记住这篇新闻,实现深度报道目的。此时,数据新闻将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更是关于财经知识的传播。可视化新闻能够从数据的角度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细节,并通过数据的呈现向观众提供直观清晰的过程和结果。这不仅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而且提高了读者的兴趣。因此,可视化新闻可以很好地参与深度报道,成为财务深度报道的重要报道基础。

(二)报道形式:多样

数据可视化让传统财经新闻“动”了起来,因为财经新闻可以在可视化的过程中加入各种新的元素,如:特色的图表、图解新闻、事件地图、时间轴等等。财经新闻的互动性体现在H5、投票等方式上,通过点击可视化新闻的交互式设计,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到更多个性化信息,还可以增强与新闻制作者的互动。例如点击展开图表、横拉时间轴、点击地图查看数据变化等等。读者可以实时互动点击作品中的某个参数,从而观察改变之后的变化,进而获得更加全面的解读。比如点击图表,就会对相关内容做出评论或者补充;调整时间,就能知道当前和过去的对比等等。这种数据新闻在实现新闻价值同时也实现人与数据的交互,它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未知性。

(三)传播效率:快速

当今融媒体时代下,受众可以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可随时浏览新闻消息,相对于传统报纸而言,新闻传播也从单一群体转向破碎化。可视化新闻在新媒体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可视化新闻的出现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视化新闻通过组织、简化和提炼新闻事件,将各种相关信息整合成直观可见的形式,从而为观众提供新的阅读体验。这种模式改变了新闻报道的传统线性呈现方式,比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更实用。

21财经的内容编辑将利用媒体矩阵将一条数据新闻转换为新的媒体格式和内容,进行多渠道传播,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上曝光,吸引更多观众,为不同平台的用户提供不同的阅读体验。这种专注于媒体渠道的制作方式,不仅确保了媒体曝光率,还增加了用户粘性。

三、数据可视化在财经报道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一)报道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媒体强调“互联网思维”,核心是“以目标读者为中心”,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同步创新和升级,才能提高受众满意度,培养忠实的财经媒体用户。而这种理念的真正落地需要通过可视化手段来完成,因为数据新闻不仅能提供客观、准确的经济信息。而且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打破普通受众对经济现象认识的传统习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形式出现。数据新闻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类型。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很多财经数据新闻作品都会以数据为主要内容,在视觉设计中如何做到可视化与新闻报道有机融合?设计师在对图表进行个性创新的同时,应当考虑到产品的受众群体,如今财经新闻受众的年纪正在趋于年轻化,作品创新中融入一些梗是现在流行的操作,但是同样的也应当考虑到一些中年投资者,他们并不一定能理解网络文化,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应当把握专业与通俗的平衡点。

(二)交互性技术不成熟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阅读新闻由被动的接受变为更主动、有选择性地接受,且要求更多的参与性。参与到数据新闻的受众越多,财经新闻传播速度就越快。尽管平台在推出不同类型的融媒传播产品时使用了不同的可视化工具,但由于交

互技术条件的,这些平台之间的互操作和兼容性并不是很好。在对数据新闻作品进行策划、制作以及传播的全过程当中,数据新闻便赋有潜在的商业价值,数据新闻自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全程参与其中,移动终端所具有的优势也就无法体现出来。创作可视化作品时,不仅要注意受众的阅读感受,而且还要考虑用户的体验感,要与受众进行交互和沟通。产品互动可以调动受众的参与积极性,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寻找数据,使数据更加开放和灵活。

当前的可视化新闻制作技术并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才能提高数据新闻的影响力,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可视化新媒体环节的运营水平,给受众带来良好体验。也缺乏优质创新的互动案例,无论是在可视化的设计上还是在互动模式上都有待改善。未来,我国可视化新浪潮的崛起将离不开新媒介的支持。目前,各类型的网络平台已经普遍具备了可视化功能,但是由于其存在着诸多弊端,如用户使用门槛太高、服务器资源紧张等原因导致很难得到广泛应用。

(三)制作周期过长

当前,由于国内媒体认知偏见和团队技术有限,数据新闻制作周期长、成本高,软新闻报道多、时效性差,新闻报道速度滞后、推送力度不够,导致国内的可视化新闻整体质量不高。由于整体人力资源、经济成本的,只能靠报社一两百人的采编力量,日均产量约200篇稿件,不足以支撑一个新闻客户端正常运营的信息量。再加上可视化作品的制作量,那原创新闻产量将更加不足。在面对突发性的经济类新闻时,由于时效性要求较高,一般会采取“先发布后推送”的方式来满足受众需求。然而,当前国内的一些网站仍然使用传统媒体的采编模式,即记者直接将稿件发送给编辑部门进行审核加工并最终向用户分发,可视化财经数据新闻的报道的制作速度赶不上推送速度,导致受众对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关注度不高,从而降低了用户的阅读量。此外,可视化新闻的生成过程中存在大量冗余性操作,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除了推送速度,数据新闻在平台的放置位置和标题也是很重要的。

传统的财经新闻由于报道速度快,制作周期短,标题可以用醒目的红字标明“突发”“重要”“最新动态”等等,并且基本放在头条位置,而数据新闻经常埋没在专栏中,没有任何显著标志,从标题看与传统新闻并无区别。

四、完善数据可视化应用于财经新闻报道的优化建议 (一)丰富可视化体验

财经新闻的可视化新颖度应该被赋予新意,财经媒体应该针对不同的新闻类型采取更加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而不是拘泥于现有的形式。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做到精准选题和个性化设计,以及将新闻素材分层处理,根据每期的主题和内容来确立相应的视觉元素;然后,要注重内容质量,尽可能首先可视化新鲜事件、热点话题、焦点问题等都要进行深入挖掘,并且对于原本的资料也进行整合、调整和优化,使得信息更丰富;最后,还要保证新闻的可看性和趣味性。随着视觉产业的快速发展,可视化技术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不仅使人们获得了丰富多样的财经新闻知识,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除了基于大数据的新闻外,还有以 VR 和 AR 等虚拟技术实现的手段,以及互动动态的超文本新闻。

如今,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大众化的传播,随着算法的发展,这一需求日益得到满足。财经新闻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专业领域和精英群体,而是向大众开放。财经新闻要想吸引更多的用户,就必须从自身出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财经媒体应当抓住机遇,有意识地制定个性化的生产机制,包括针对财经类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版面定制,制定个性化投放方案,对财经新闻的受众层次进行分层定制,对财经类读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内容定制。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二)打造“硬”新闻“软”传播

21财经的数据新闻以宏观经济报道为主,主要关注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的解读,采用多种可视化方式,为受众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也让枯燥的“硬”新闻得到更好的传播。可视化方式是“软”传播的手段,如何将碎片信息集成化,吸收核心信息,使之更好地被受众吸收,是财经媒体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是提取“关键词”,设置不同的新闻专题,从多个角度切入。比如,选取与财经新

闻相关的事件作为切入点;以财经新闻中的经济热点为重点题材;结合大数据分析,挖掘新的财经现象。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现更多有价值的细节和内涵。基于不同视角对新闻主题进行全方面报道,提高信息传播的直观度。二是制作优质“短视频”,可以通过记者出镜、视频剪辑等方式,将财经新闻的关键信息和知识点进行拆分细化,让每个受众都能轻松了解“硬”内容。三是“蹭”热点,借助微博话题,抖音热榜等了解每日有关经济的热门话题,或者可以深挖新闻背后的经济新闻价值,利用新闻让更多受众了解事件发生的始末以及先关背景知识,拉进与读者大众的距离。借助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技术,将更有价值的新闻内容更快地呈现给读者。

(三)加快跨学科研究团队的组建

优秀的财经数据新闻作品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数据素养、敏锐的数据意识和分析能力:在挖掘海量数据库中深层次、有价值的数据时,要有问题意识,及时发现热点问题,并热点议题热点问题与大数据结合起来。可视化数据新闻生产流程复杂,要想高效率的完成生产,首先财经媒体要组建专业化的团队,对报道流程做出优化调整,其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长远发展,财经媒体也可以积极与当地高校合作,为将来数据新闻发展做人才储备。21财经新媒体可以与暨南大学新闻和传播学院联合建立数据新闻运营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优秀的跨学科人才。引入相关专业实习生,专注于数据新闻分析、传播和运营,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创新项目开发。作为用人单位,数据新闻从业人员上岗前也有必要进行岗前培训。除了让他们熟悉数据新闻生产流程,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应邀请财经新媒体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以尽可能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避免未来数据分析中出现低级错误。

五、结论

数据新闻作为新闻行业一个新兴的产业,更加需要与时俱进。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把财经新闻做得更“好看”,读者更“爱读”,但是要从受众角度出发,为受众提供更高质量的财经新闻才是最为关键的。本文以21财经的数据可视化新闻为例,对可视化在财经数据新闻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思考和分析,结合21财经的发展,提出了完善数据可视化应用于财经新闻报道的优化建议。希望在未来,

21财经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据讲述经济故事,提高影响力和传播力。财经媒体不局限于21财经,还有许多优秀的财经媒体可以共同努力创新。

参考文献

[1]侯明希,姜心雨,倪希越.数据可视化在时政新闻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 2019(16) :31-32.

[2]穆楚涵.大数据时代可视化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6):9-11.

[3]曹滢.数据中有新闻,更有观点——智能化前景中的数据可视化新闻实践[J].电视研究,2021(05):31-33.

[4]卫晓芳.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以财新网数字说的可视化新闻为例[J].传媒论坛,2018,1(10):25+27.

[5]王好彬.主流媒体数据新闻可视化传播力的实证分析一基于新华网“政经事”的全文本研究[J].东南传播, 2019(12) : 39-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