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亡⽺补牢的成语故事
亡⽺补牢指⽺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圈,还不算晚。形容事情还可以获得及时的补救,应该及时的反思。成语主要源⾃《战国策》记载的⼀段历史故事,⼩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亡⽺补牢的历史故事
《战国策》记载:“见兔⽽顾⽝,未为晚也;亡⽺⽽补牢,未为迟也。”接下来,我们便来简述⼀下这段话的来历。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庄⾟。有⼀天,庄⾟对楚襄王说:“你在宫⾥⾯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只顾奢侈淫乐,不理国家政事,郢都⼀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兴,⽓呼呼地骂道:“你⽼糊涂了吗?故意说些险恶的话惑乱⼈⼼!”
庄⾟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直宠信⼩⼈,楚国⼀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相信我的话,那请允许我到赵国躲⼀躲,看事情究竟会怎么发展下去。”襄王同意了。
结果,庄⾟到赵国才住了五个⽉,秦国就派兵侵楚了,襄王被迫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他才觉得庄⾟的话不错,赶紧派⼈把庄⾟找回来,询问他解决的办法。庄⾟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想起猎⽝,这还不晚;⽺跑掉了才补⽺圈,也还不迟……”接下来,庄⾟便给襄王讲了个故事:
从前有个⼈,养了⼏只⽺。⼀天早上,他去放⽺,发现少了⼀只。原来⽺圈破了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钻进来把⽺叼⾛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圈修⼀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已经丢了,还修⽺圈⼲什么呢?”他没接受邻居的劝告。第⼆天早上,他去放⽺,发现⼜少了⼀只。原来狼⼜从窟窿⾥钻进来把⽺叼⾛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再没有被狼叼⾛的了。www.gs5000.cn
庄⾟看到襄王听得津津有味,便给襄王具体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古时贤王商汤、周武王,都是在只有百⾥左右的⼟地上发展强盛起来的,创建了商朝和周朝。⽽暴君夏桀、商纣虽然有天下,却不免亡国。现在楚国的领⼟虽然⽐以前⼩了不少,但合计起来也有⼏千⾥,岂⽌是百⾥左右啊。楚国都城虽然被攻破,但只要⼤王您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不当之处,秦国是灭不掉楚国的。”楚襄王听了,眼睛⼀亮,果真按照庄⾟的话去做,真的度过危机,振兴了楚国。——《战国策·楚策四》 亡⽺补牢的成语解释亡⽺补牢
拼⾳:近义词:⽤法:解释:出处:例⼦:谒后语:
wáng yáng bǔ láo知错就改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的圈。⽺逃跑了再去修补⽺圈,还不算晚。⽐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继续受损失。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顾⽝,未为晚也;亡⽺⽽补牢,未为迟也。”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可称晚悟。(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
简拼:反义词:
wybl
时不我待、知错不改
相反成语推荐:时不我待时不我待
拼⾳:近义词:⽤法:解释:出处:例⼦:
shí bù wǒ dài时不再来、争分夺秒
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清·秋瑾《赠蒋⿅珊先⽣⾔志且为他⽇成功之鸿⽖也》:“事机⼀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这项任务⼗分紧迫,~。
简拼:反义词:
sbwd
⽆所事事、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