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言文实词特殊用法整理

文言文实词特殊用法整理

来源:爱玩科技网


文言文语法现象整理

一、古今异义

1. 其他祖父2. 吾祖死..积( 祖父和父亲 ) 于是( 在这件事上 )3. 汪然出涕.. 曰( 眼泪 ) 4. 而乡邻之.生日蹙( 生活一天天地5. 阡陌交通(.. ) 交错相通 ) 6.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7. 牺牲玉帛,不敢加也(.. 猪、牛、羊等祭祀品 ) 8. 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 它们的果实 ) 9.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妻子和儿女 ) 10. 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11.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

) 病矣( 困苦不堪 ) 12. 又安敢毒耶 ;若毒之乎(. 怨恨 )13.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也( 值得可惜14. 至若春和景明( .. ) 阳光 )1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朝廷 ) 16. 余悲..之( 同情 )17. 永之人争.

奔走焉( 争着做 ) 18. 君将哀而生之乎(.. 可怜 ) 19. 以尽吾.齿( 岁月 )20. 复前行,欲.

穷其林( 走到尽头(尽))21. 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 2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请23. 未果,寻病终(. ) 不久 ) 24. 后遂无问.津25. 衣食所安(.者( 渡口 ) 养生的 ) 26.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扩大 )( 规模 ) 27. 薄暮冥冥( 迫近. ) .28. 沙鸥翔.

集29. 或异二者之.,锦鳞游泳( 栖止 )( 水中美丽的游鱼为..( 行为 )30. 是进亦忧,退. 亦忧( 做官 )( 隐居 ) 31.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 归依 ) 32. 舜.发.33. 陶后.于畎亩之中( 被推荐 ) 鲜有闻( 少 ) 34. 坐盗(. 犯....的罪 ) 35. 日光下彻,影.

布石上( 映36. 以其境过清( . ) 冷清清 ) 37. 小大之狱(. 诉讼案件 )38.

亭亭净植. .

( 竖立 )

1

39. 悄怆幽邃( 深 )40. 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 41. 惟吾德.

馨( 香气,指人的品德高尚 )42. 小信未孚. ( 相信 ) 43. 去国.

怀乡(. 京都 ) 二、通假字

44. 缚者曷为者也( 同“何”什么 )45. 圣人非所与.

熙也( 同“嬉”戏弄 ) 46. 曾益其所不能(. 同“增”增加 ) 47. 困于心,.

衡于虑( 同“横”梗塞 ) 48. 入则无法家.拂49. 但手熟尔( .

士( 同“弼”辅佐 ) 同“耳”罢了 ) 50. 诎右臂支船(. 同“屈”弯曲 ) 51. 左手倚一.

衡木( 同“横”横着的 ) 52.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同“拣”挑选 )53. 止有剩骨(. 同“只”只是 ) 54. 比其.反也( 同“返”返回 ) 55. 公输盘不.说( 同“悦”快乐 ) 56. 邹忌脩八尺有余(. 同“修”长 )57. 徐公来,. 孰视之( 同“熟”仔细 )58. 无或59. 一日.

乎王之不智也(. 同“惑”感到奇怪 ) 暴60. 属予作文以记之(.之,十日寒之( 同“曝”晒 ) 同“嘱”嘱咐 ) 61. 发闾左.

適戍渔阳九百人( 同“谪”调发 ) 62. 为天下唱.63. 固以.( 同“倡”倡导 ) . 将军身.怪之矣( 同“已”已经 ) 被坚执锐( 同“披”披着 ) 65. 便要还家(. 同“邀”邀请 ) 66.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

圜.

( 同“圆 )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67. 不蔓不枝( 生枝蔓 )( 长枝节68. 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 出名 69. 驴不胜怒,蹄之( . 踢 ) 70. 见其矣十中,但微.

颔之。( 点头 71. 狼不敢前( 向前走 . ) 72.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3.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打洞 向下走 74. 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 保佑 75.

公将鼓.

之( 击鼓进军.) )

2

) ) )(钻洞 ) )

76. 登轼但微.

而望之( 扶车前横木 ) 77. 颔之( 点头 ) 78. 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 戴高高的帽子 79. 名之者谁(..) 取名 ) 80. 故自.号曰醉翁也( 取号 ) 81.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把肉晾干 82. 尉果笞广(. ) 用竹板打 ) 83. 夜篝火.84. 陈胜..( 提着灯笼 ) 王( 为王 ) 85. 上使外.将兵( 率领 ) 86.

置人所罾.87. 退而甘食.

鱼腹中( 用网捕 ) 其土之有( 吃 ) 88. 苍山负雪,明.

烛天南( 照耀 ) . 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服 )

.(二)名词作状语 90.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 ) 91. 有好事者.

船载以入( 用船 ) 92.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 93. 从小丘.) 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 94. 日光下95.

潭西南而往,.

彻,影布石上(. 向下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七星)( 像蛇 96. 其岸势犬牙差互(. . 像狗的牙齿 97. 皆若空游无所依(.. ) 在空中 ) 98. 乃丹书帛曰(. 用丹砂 ) 99.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暗地里 ) 100. 狐鸣呼曰(. 像狐狸 101. 复.) 前行,欲穷其林( 向前 102. 岁赋其二(. ) 每年 ) 103. 汶水.东流( 向东 ) 104.

济水西.105. 崖限当道者(.

流( 向西 ) 像门槛 106. 北定中原(.

) 向北 )

.(三)动词作名词 107. 尔安敢轻吾射( 射技 ) 108. 惧有伏焉( . 埋伏 109. 殚其地之.) 出 .,竭其庐之入.( 生产出来的东西 )( 收入

3

) )

(四)形容词作动词

110. 尔安敢轻吾射( 轻视 ) .111.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赞美 )( 偏爱 ) ..112.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冻 ) .113. 若毒之乎( 怨恨 ) .

(五)形容词作名词 114. 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 ..

(六)意动用法 115. 父异焉( 感到奇怪 ) .116. 父利其然( 以....为利 ) .117. 稍稍宾客其父( 用宾客的礼节来款待 ) ..

118. 如鸣佩环,心乐之( 感到开心 ) .119. 老吏史苦之( 感到辛苦 ) .120. 渔人甚异之 ( 感到奇怪 ) .121. 天下苦秦久矣( 受苦 ) .122. 不耻下问( 以...为耻 ) .123. 固以怪之矣 ( 感到奇怪 ) .

(七)使动用法

124.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使...活 ) ..125.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 使...痛苦;使...劳累 ) 则冻馁其妻子( 使...受饿挨冻 ) ..126. 凄神寒骨( 使...凄楚 )( 使...寒透 )覆而出之( 使...出 ) ...127.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使...流汗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恼怒 ) ...(一) 文化常识: 1、“记”

“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小石潭记》:写景,借凄清的景抒发作者被贬后的凄凉之情。 《核舟记》:状物,通过对核舟的介绍说明,赞扬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桃花源记》:叙事和写景,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岳阳楼记》:写景抒情,表明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写景,抒情,表明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登泰山记》:写景,描写泰山的壮丽景色,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说”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黄生借书说》: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4

《捕蛇者说》:通过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3、“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二) 作家作品、朝代 1、春秋:

《左传》——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 《论语》——儒家经典,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书;《孔孟论学》

《晏子春秋》——多己晏婴行事及其诤谏之言。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善辞令。《橘逾淮为枳》 2、战国

《墨子》——墨家经典。墨翟,春秋战国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公输》

《孟子》——儒家经典。孟轲,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天时不如地利》 《庄子》——道家经典。庄周,战国文学家、哲学家。主张顺从天道、清净无为; 《庄子钓于濮水》(追求自由、淡薄名利) 3、汉代

《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我国第一部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陈涉世家》

《战国策》——西汉史学家刘向,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 4、晋朝

《陶渊明集》——陶渊明,陶潜,东晋大诗人。《桃花源记》(《桃花源诗》前的小记) 5、南北朝

《世说新语》——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儿的笔记小说,由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周处》

6、唐朝:

《柳河东集》——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家之一。(《永州八记》) 《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刘禹锡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陋室铭》 7、宋朝: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被尊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 《爱莲说》 《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岳阳楼记》 《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家之一。 《卖油翁》《醉翁亭记》

5

《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主张变法,遭司马光等人反对。《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家之一。《黠鼠赋》《记承天寺夜游》 8、明朝: 魏学洢:《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笔记小说,清代张潮编辑。) 林嗣环:《口技》 9、清朝:

《小仓山房文集》——袁枚,清朝诗人,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黄生借书说》

《聊斋志异》——蒲松龄,大部分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批判(科举弊端、官场黑暗),并通过在幻想的境界中描写狐鬼的形象时,表现对美好人生的向往。《狼》姚鼐:桐城派古文家。(桐城派: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登泰山记》 刘开:清朝文学家,字明东、方来,号孟涂。 《问说》 郑燮:清代著名画家,“诗、书、画”三绝。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三) 写作特点及主要内容 1、《陋室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爱莲说》: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3、《橘逾淮为枳》: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形象。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比喻,指出是楚国的“水土”使民善盗。 4、《伤仲永》:叙述了仲永才能泯灭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方仲永的惋惜,也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精选“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示周处的个性特点,表明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7、《卖油翁》:通过对两件事“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记叙,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总分总的结构,空间顺序,先正后背;表现核舟的体积小、容量大。 9、《黔之驴》:详写虎,以虎认识驴的过程为线索,表现“黔驴技穷”,从而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10、《黠鼠赋》:先叙事,后议论,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11、《狼》:以屠夫与狼斗争的经过为线索,用传神的动作、神态表现狼的狡诈、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 12、《王顾左右而言他》、《公输》、《庄子钓鱼濮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体现孟子、墨子、庄子的论辩特色。 13、《曹刿论战》:以齐鲁长勺之战为线索,通过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用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作

6

对比。

14、《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几乎都是运用三层递进的排比句式来记叙。比喻生动确切,又能由近及远、因小见大地说明事理,说明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积极地加以改正,才能修明政治。表现了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敢于劝谏、善于劝谏。 15、《小石潭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16、《孔孟论学》:语录体形式,告诉人们学习的态度、方法。 17、《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读书必须深入研究、选择精华反复诵读。 18、《黄生借书说》: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书非借不能读”。 19、《口技》:侧面衬托(道具、宾客反映)、正面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口技者的“善”。 20、《天时不如地利》:运用距离论证,借谈战争论治国之道——仁政。 21、《岳阳楼记》: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22、《醉翁亭记》:写景,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23、《记承天寺夜游》:写景,描写承天寺夜游时的月色美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压抑、无奈的心情,以及自矜、自嘲、自解的情怀。 24、《陈涉世家》: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写,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陈涉胸怀大志,有卓越的政治见解和才能,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25、《出师表》:诸葛亮出师北伐前上书后主刘禅,陈情言事。提出三个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体现了“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情。 26、《桃花源记》: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发现桃花林的经过——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和纯朴的社会风尚——离开桃花源后再访却再也找不到了。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27、《捕蛇者说》:对比论证,揭示“赋敛毒于蛇”的中心。 28、《登泰山记》:以游踪为线索,介绍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诗歌主旨归类

(1)表现爱国主题,反抗异族入侵、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如杜甫《登高》、辛弃疾的《破阵子》、陆游的《诉衷情》、苏轼的《江城子》

(2)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的,如白居易《卖炭翁》 (3)表现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如李白的《送友人》、崔颢《黄鹤楼》、李清照《如梦令》《一剪梅》、关汉卿《四块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4)表达作者高尚情操或蕴含的道理(哲理),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辛弃疾《青玉案》、杜甫《望岳》、白朴《天净沙·秋》、

(5)热爱大自然,赞美河山的,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干谒诗)、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表现优美田园风光的,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