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年2月第4卷第3期f g学影像~]
排螺旋CT不同重建层厚对肺小结节检出能力的比较
王伟伟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昆山
2 1 5 300 )
【摘要】目的:评估排螺旋CT不同重建层厚及层间距对肺小结节检出能力的影响。方法:对50例肺小结节患者
行排螺旋CT肺容积扫描,以相同的层厚与层间距分别重建lmm, 3mm, 5mm,7mm, 10mm图像,分别记录肺小结节显 示能力。结果:重建层厚与层间距影响肺小结节的显示,重建层厚层间距增大,肺小结节的显示数目减少,1mm的重建 层厚能100%显示小结节。结论:排螺旋CT层厚层间距越小,越能最大限度提高显示肺小结节的显示能力。
【关键词】肺小结节;图像重建【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 ( 2020 ) 03-01-03
肺小结节在CT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 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其病因可为炎性、肿瘤、结核等, 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肺结节特别 是肺小结节(直径< 10mm的结节)被检测出来的越来越多。 现有的影像学检査办法对肺小结节的定性特别是早期非常 困难,肺结节的生长特性可以为临床提供判断其良恶性的 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恶性结节常常表现出快速持续增长的
特性,可凭此特性随访检测结节的变化,实现早诊早治已 成为临床常用策略。多层螺旋CT在探查肺小结节中已被 认为是最好的成像设备,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肺小结节检 出率与结节大小、位置和重建层厚有关,重建层厚越薄, 检出率越高[1_3]。因此日常工作中,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层 厚和层间距读片,但又因为层厚和层间距设置不当而常常 遗漏肺内的小结节。此文是通过对肺内有小结节的50例
I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2. 2两组血流参数
乳腺癌组的血流信号多属于2〜4级,良性肿瘤组的 血流信号多属于0〜1级,乳腺癌组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阻 力指数大于良性肿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详见表2。
表2
组别血流信号血流速度(cm/s)血流阻力指数
两组血流参数比较[n (%)]
乳腺癌组(n=50)5 (10.00)45 (90.00)3 (6.00)47 (94.00)4 (8.00)46 (92.00)
良性肿瘤组(n=30)
27 (90.00)3 (6.00)26 (86.66)4 (8.00)28 (93.33)2 (6.66)
瘤诊断准确率高,且能直观观察患者肿瘤形态和血流信号, 可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分析原因考虑是:临床对乳腺
疾病多采用X线片、多普乐超声等进行诊断,但对乳 腺肿瘤的性质判断相关准确度比较低,临床需活检明确 [5]。传统穿刺因视化引导缺乏,需进行数次穿刺诊断, 一定程度造成患者痛苦。高频彩超对乳腺肿瘤诊断的准 确性比较高,但部分乳腺的良性肿瘤与恶性的超声成像 比较类似,易发生误诊。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 介入超声技术应用于乳腺肿瘤诊断中。介入超声技术与 普通穿刺技术相比,介入超声是在超声引导下,使用穿 刺针经皮穿刺提取组织进行病理学的一种检査,使诊断 准确性提高。并且,介入超声经皮穿刺活检能观察患者 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等具体情况,明确患者肿块的范围 超声引导可明确相关针头深度,避免穿刺造成气胸;彩 超引导经皮穿刺能够观察患者肿瘤形态,了解其穿刺中 血流变化情况,避免穿刺到血管,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
综上所述,介入超声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乳腺肿瘤诊 断准确率髙,且能直观观察患者肿瘤形态和血流信号,可 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参考文献】
[1] 罗刚.介入超声经皮穿刺活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 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17): 156-157.
[2] 高姗,靳元.介入超声经皮穿刺活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3): 47,52.
[3] 于海春.介入超声经皮穿刺活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价值[J】_中国医药指南,2013, (24): 624-625.
[4] 郝敬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肿瘤的临床疗 效评价[J].特别健康,2019, (22): 51.
[5] 许高燕,赵进娥.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评价 [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17): 154-156..
类型0〜12〜4彡27>27彡 0.49>0.49
2.3两组介入超声经皮穿刺活检与病理对比
患者病理诊断50例乳腺癌,超声经皮相关穿刺活检, 47例诊断是恶性乳腺肿瘤,有3例误诊为乳腺良性肿瘤; 术后行病理检测诊断为良性肿瘤组30例中,与经皮穿刺 活检结果一致,介入超声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乳腺肿瘤准 确率为94. 00%。3讨论
乳腺肿瘤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 发生率[3]。近年来,乳腺肿瘤发生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且 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本研究显示:良 性肿瘤组患者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微钙 化和乳腺癌组二维声像图特征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乳 腺癌组的血流信号多属于2-4级,良性肿瘤组的血流信号 多属于0-1级,乳腺癌组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指数大于 良性肿瘤组;介入超声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乳腺肿瘤准确 率为94.00%。表明介入超声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乳腺肿
1
〔学影嫌]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 02 0年2月第4卷第3期患者进行常规容积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同层厚进行重 建,比较其在不同层厚方法下对肺结节的显示能力。1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9月经西门子排螺旋CT 常规容积扫描的患者,选取肺内大小不等的小结节患者 50例,患者选择标准为在我院行常规肺CT扫描经我科 室2名主治以上诊断医师诊断有lOnrn以下的肺结节患 者,既往无其他疾病影响检査。患者应除外:有影响肺 结节检查大小的疾病存在,有严重心肝脑肾等原发性疾 病患者,有神经智力障碍或精神异常,精神类疾病患者。 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5〜77岁,平 均年龄48. 3岁。
1_2方法
所有扫描均在同一台西门子排螺旋CT上进行常规 肺部容积扫描,完成一次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的全肺范 围内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30KV,有效管电流5.6mAs, 5mm层厚,5mm层间距,窗宽1200,窗位-600。扫描完成 后以相同的层厚与层间距分别重建Iran,3mm,5mm,7mra, 10mm,将所得的重建图像上传至放射科工作站,用于诊断 医师读片使用,然后由科内两名主治以上诊断医师对重建 的图像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肺小结节的标准进行进一步 分析和统计。
1. 3肺小结节的测量标准为径线测量值均小于l〇mm,且最大长径与其他两径线之 比小于2: 1, CT不超过130HU。2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累计发现50枚小结节,其中, 结节直径范围3mm〜8. 3mm,结节平均直径4. 9mm,其中 直径< 5mm的结节有21例,占42%, 29例患者结节5〜 10mm,占58%。通过对不同层厚的重建显示,lmm,3mm, 5mm, 7mm, 10mm层厚对肺结节的显示率分别为100%( 50/50), 98% (49/50) , 70% (35/50) , 50% (25/50) , 22% (11/50), 具体不同重建层厚对肺小结节的显示能力见表。
表不同重建层厚(层厚=层间距)肺内小结节的显示能力社甘Si
]■)业小可见隐约可见不可见
层厚(mm)
15000
34910
53569
725223
1011435
K
到的一个两难的问题:首先要早期检出恶性结节,其次又 要避免对良性结节进行不必要的医疗处置。由于肺内小结
节病灶较小,受到呼吸运动影响比较大,穿刺活检难度系 数高,成功率较低。因此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策略是密 切随访观察,以期及早发现肺结节的变化,做进一步处理 和诊治。
肺内小结节的筛査己成为目前肺癌早期诊断的最有效 方法。肺内小结节是肺部常见病变,病因复杂,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在临床工作中,可由多种病因形成 肺内小结节,其中良性结节占大多数,但也不能除外恶性 结节的早期阶段,早期治疗较为关键,因此临床需要提高 一定的检出率。在临床常规CT扫描中发现,影响肺小结 节的显示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小结节的位置或大小,小结 节与周围正常肺组织之间的对比度。小结节的对比度 主要受到病灶与肺实质的密度,图像重建层厚,层面位置 关系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不同层厚的重建显 示,lmin, 3mm, 5mm, 7mm, 10腿层厚对肺结节的显示率分 别为 100% (50/50) , 98% (49/50) , 70% (35/50) , 50% (25/50) , 22% (11/50)。利用层螺旋CT的无间隔重建, 随着层厚的增加,肺小结节的显示能力减弱。究其原因主 要是因为图像重建时肺内小结节的大小与能否充满层厚相 关,当结节较小时,小结节仅位于重建图像层面的一部分 时,由于部分容积效应的存在,结节范围缩小,显示模糊; 当小结节位于重建层面以外则会被遗漏。结节较大则充满 层厚的机会大,显示更清楚。薄层扫描时,肺小结节能够 充满层厚的机会就越多,肺结节显示概率就越大,能力就 越强[M]。
此外,对于发现肺部小结节,除了运用尽可能的薄层 层厚外,需要将保持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 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投影显示(SSD), 最小密度投影(MlnIP)等后处理重组,通过不同的窗宽 窗位对结节的分布,形态,密度,边缘结构等进行进一步 观察,判断其良恶性并通过随访复査,来评价CT诊断的 准确性。
综上所述,螺旋CT常规扫描,对于5〜lOinm的结节 检出率差异性小,对于小于5mm结节检出率差异性大。螺 旋CT常规扫描后lnra薄层重建可以发现较小的肺结节, 提高小结节的显示率,但是其不足在于成像成本增髙,需 要的设备硬件和软件要求高,生成的薄层图像较多,医师 分析报告时间亦随之增加,随着人工智能的AI技术影, 该缺陷将被大大弥补,因此重建层厚与层间距的设置不同 将对肺小结节的显示能力有较大影响,选择的层厚与层间 距越大,肺结节越容易遗漏;选择层厚与层间距越小,肺 结节越容易显示。在临床实际的随访工作中,建议使用尽 可能薄的层厚,提高肺小结节的检出率。
3讨论
随着多排螺旋C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肺 结节,特别是肺小结节被检测出来,肺小结节的标准为: 各径线测量值均小于l〇mm,且最大长径与其他两径线之 比小于2 : 1, Cr不超过130HU。根据国外一项肺癌筛查 研究报告发现,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抽烟者,74%的 人中有至少一个肺结节,其中92%的结节为< 7nnn的小结 节M_5]。如何对这些小结节进行临床处理是目前临床所遇
【参考文献】
[1]杨荣荣,于铁链,王颖,等.重建参数对CT肺结节容积测 量的影响[J].中国肺癌杂志,2012, 15 (2): 72-77.
19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 020年2月第4卷第3期
对X线临床诊断踝部损伤的分析
王喜刚\\于文海2
(1威海市文登区高村中心卫生院 山东威海 2408)
(2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文登 24 00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踩部损伤进行诊断时使用X线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9月一2019年9月进行回顾性分析, 选择77例球部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测和X线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不同损伤的 检出率,不同类型损伤等检出率。结果:X线诊断准确率比常规检测高(尸< 0.05),对不同损伤的检出率比常规检测 高(P < 0.05),不同类型损伤等检出率比常规检测高(Z34
< 0.05)。结论:对課部损伤进行诊断时使用X线的诊断准 确率较高,也可对不同损伤进行有效的检出,不同类型损伤检出率较高,但是其诊断还是有局限性,存在漏诊和误诊, 临床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联合其它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踩部损伤;X线;诊断准确率;不同损伤;常规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幸编号】2096-3807 ( 2020) 03-0191-02踝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是由于交通意外、 1. 3观察指标
扭伤、坠落以及砸伤等原因造成的,主要有骨折、软组织 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不同损伤(外 挫伤、初带拉伤/撕裂、扭伤等[1]。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 旋损伤、外翻损伤、内翻损伤、垂直压迫损伤)的检出率, 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对于踩部损伤 不同类型损伤(下胫腓分离、距骨向外脱位、三角韧带拉 需要进行有效的诊断,方能为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本研
伤、外踝的腓距前韧带损伤、下胫腓前靭带损伤、骨间膜 究探讨2017年9月一2019年9月,分析对踝部损伤进行 损伤)[2]等检出率。
诊断时使用X线的效果。
1. 4统计学处理
1资料与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 1. 1基本资料
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P< 0.05为差异 2017年9月一2019年9月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77 具有统计学意义。例踝部损伤患者,对照组48例男性,29例女性,患者年 2结果
龄18〜75岁,平均年龄(44. 25± 11. 23)岁,受伤原因: 2. 1诊断准确率比较
16例交通意外、28例扭伤、13例坠落以及9例砸伤,11 X线诊断准确率比常规检测高(P< 0.05),见表1。
例其它原因。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伦 表1
诊断准确率比较[n(%)]
理委员会也批准了本次实验,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 组别n准确率漏诊误诊病理等确诊为踝部损伤,并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不 常规检测7746 ( 48.39)31 (41.94)配合本次研究,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精神性疾病,凝血 X线
77
69 (22.58)8 (32.26)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
X2
4. 450910. 62211.2方法
P
0. 0334
0. 4303
常规检测:按照渥太华踝关节准则进行诊断。
X线诊断:对所有患者使用X线机对踝关节部位进行 2.2不同损伤检出率比较
诊断,参数设为40〜150kV、500mA、50kW,对踝关节的 X线对不同损伤的检出率比常规检测高(P < 0. 05), 正侧位、内侧等进行拍摄。
见表2。
[2] 杨兴云,宋立江,王涛,等.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 [5] 张高峰,张国明,彭岚,等.低剂量螺旋CT不同重建层 在肺部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 (8):
厚对检出肺小结节的影响[门.遵义医学院学报,2013, 36 (2): 33-36.
148-150.
[3]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 [6] 赵相胜,罗良平,向子云,等.胸部螺旋CT不同重建间 组.胸部CT肺结节数据标注与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18) [J]. 隔及层厚与肺结节检出率的关系分析[门.中国医师进修杂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 53(1): 9-15.
志,2004, 27 (9): 22-24.
[4] 史燕杰,张晓锦,李剑颖,等.多排低剂量螺旋CT鉴别肺 [7] 阴祖栋,周建房,韩武师,等.256螺旋CT不同重建 结节:两种重建层厚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相•术,2010, 26 (8):
层厚及层间距对肺小结节检出数目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 1477-1480.
志,2014 (11): 124—124.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