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统招专
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
1.勤奋、懒惰、谦虚、骄傲,这些特点反映的是()特征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感
2.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的争论
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3.不属于义务教育特点的是() A.强制性 B.普通性 C.普及性 D.免费性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A.知识 B.能力 C.智力 D.创造力
6.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如果各组均值不变,被试间差异增大,那么()
A.F值会变小 B.F值保持不变 C.组间方差会变小 D.误差方差会变小
7.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
A.言行一致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8.正讲课时,迟到的小明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这种现象属于()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9.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A.卡特尔 B.霍华德·加德纳 C.华生 D.韦克斯勒
10.上课过程中,突然有人推门进来,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把头转向门开的方向。这种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观察注意
二、填空题(10题)
11.意志行动的关键和中心环节是____
12.信息的双重编码是指表象编码和____
13.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说明教师应该具有____知识
14.1951年,____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张
15.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古代的____社会
16.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____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7.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缺失需要,一类是____
18.____最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19.教师管理方法包括行为控制、思想教育,自我教育和____
20.利托尔诺是教育的____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名词解释(5题) 21.全民教育
22.常模参照评价 23.信度
24.学生的发展 25.道德
四、论述题(5题)
26.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用记忆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7.造成群体极化的原因有哪些?
28.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相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29.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0.简述心理的实质
五、案例分析(2题)
31.请你对拓展学生甲的思维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32.试分析该案例中的班主任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
六、简答题(1题) 33.简述情绪调节的维度。 参 1.C
2.AA形式教育论以洛克为代表,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实质教育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注重知识的传授。两者争论的实质是关于知识与能力的争论
3.BB义务教育是根据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4.AA读万卷书是理论,行万里路是实践,两者结合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B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心理条件 6.D 7.D 8.C
9.BB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10.AA题干中大家不由自主把头转向门开的方向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无意注意 11.执行决定
12.语义编码 13.广博的文化科学 14.瓦·根舍因 15.奴隶 16.学生的学 17.成长需要 18.性格 19.动机激励 20.生物
21.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22.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 23.一个测验量其所要测的东西前后一致的程度
24.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
25.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26.案例中丰子恺运用了正确的复习方法,达到了记忆目的,高水平地掌握了外语。他做到了以下几点:(1)复述策略。在刚开始学习时,他把课文读了十遍,是利用复述达到记忆的目的。(2)及时复习。第一天读了十遍后,在第二天学习新知识之前,又将第一天学习的内容读了五遍,
达到巩固知识、减少遗忘的目的。(3)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每天都重温已学过的知识并学习新知识,可以避免在集中时间里重复学习而产生的学习疲劳
27.(1)群体使个人的责任得到分散。(2)群体内的信息交流使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3)群体领导者的冒险信息促进了整体群体的冒险性。(4)社会比较的机制使群体成员之间互为影响。(5)竞争性的群体气氛鼓励冒险
28.(1)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2)题干中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德育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该原则要求:①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③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
29.(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
30.(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①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③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31.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有:①大脑风暴法(脑激励法)。②直觉思维训练。③发散思维训练。④推测与假设训练。⑤自我设计训练 32.(1)该班主任遵循了导向性德育原则,针对学生的捣蛋及不良行为,将理想性和方向性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2)该班主任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及品德发展现状,因材施教,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该班主任遵循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利用学生打篮球的热情,因势利导,科学组织学生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以往纪律差、自我控制能力弱的消极因素。(4)该班主任遵循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将这些学生组成球队,订下队规,依靠集体来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促进集体的形成发展
33.(1)生理调节。(2)情绪体验调节。(3)行为调节。(4)认知调节。(5)人际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