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各方面的见识和意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下面是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案例
李同学是个男孩子,虽然聪明,但缺乏自觉性,不爱做作业,一份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就是不做,宁愿第二天被老师罚做几遍也不做。经常和学校的孩子打架,仗着自己人高马大的欺负别人。更可怕的是他很会撒谎,很经常不做作业,就谎称作业没带。一次他告诉老师练习册没带,还信誓旦旦地说已经完成作业了。第二天一定带来,可第二天又说忘带了,第三天说练习册没了,全家人一起帮忙找,把家翻了个底朝天。李同学以为练习册没了就可以不用做作业了,于是我打电话给他妈妈,要求找不到练习册的话就到书店买一本,从头做起。当天晚上李同学妈妈打电话说,书本找到了,是被孩子藏起来了。黄同学是个较叛逆的男孩,他的这种说谎行为的形成,一定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只有把根源找出来,才能帮助他。于是我了解到:李同学的父母离异,孩子跟着母亲生活,由于母亲一个人支撑一个家庭,需要工作。并没有把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加之孩子身上有很多坏毛病,永远不会自觉完成事情,总要让母亲在一旁监督着才肯做一点。导致母亲特别劳心劳力,在说教无用之后,经常会动手打孩子。
针对孩子的问题,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措施。家长更应主动到校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限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如果临渴才掘井,发现自己的孩子落后了才来关心,必然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一些曲折,甚至毁其终生。
二、教育过程
1、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有些父母的爱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女儿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
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样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增强了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再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当孩子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与她商量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3、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己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4、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三、反思
当然,作为一位老师,我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班上孩子居多,我未能时时有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在遇到屡教不改的孩子时,我也一样生气,激动,恨铁不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