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物理走进实验室测量教案讲义1

初中物理走进实验室测量教案讲义1

来源:爱玩科技网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学员编号: 年 级: 课时数:3课时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科学探究方法 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 教学目的 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重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量程、分度值、单位换算,减小误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测量工具的使用,尤其是读书和单位换算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上节课复习与回顾(包含作业处理) 二、新课讲解 (一)课程导入 教学进度 第 次课 (二)大数据分析( - 年,共 年) 基础题型 (三)本节考点讲解

1

考点一:科学探究 一)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1) 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1、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到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更多情况下,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科学研究中,人们在观察到一些现象后,往往不满足于停留在只进行观察上,而更想知道这些现象是否会反复出现,以及其中的道理。为此,人们需要进行反复观察和精确测量,并进一步设计各种实验,从中总结出普遍的规律。 2、科学探究的工具 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测量是物理实验的重要内容,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仪器。 3、科学探究的环节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交流与合作—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评估—分析论证 二)例题解析 1、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2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三)巩固练习 2.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认证 考点二:长度的测量 一)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1) 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米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33 1km=1000m=10m 1m=10dm=100cm=1000mm=10mm 33 1mm=10μm 1μm =1000nm=10nm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m 3369单位换算:1km=10m、1m=10dm=100cm=10mm=10μm=10nm 补充:时间单位:小时(h)、分钟(min)、秒(s)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s 单位换算:1h=60min、1min=60s 2.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最常用); 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二)例题解析 3.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4、(2016•湘潭中考)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3

三)巩固练习 5.在下面各题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 1、教室门的高度约20( ) ② 2、课桌的高度约750( ) ③ 3、常用圆珠笔的长度约1.5( ) ④ 4、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70( ) ⑤ 5、教室每层楼高约33 ( ) ⑥ 6、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16.5 ( ) ⑦ 7、练习册的长度约为0 .22 ( ) 6.下图是测量圆的直径的一种方法,如果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则该圆的直径d大约是 cm,其中你的估计值是 cm。 7单位换算:2500m= km= dm= cm= mm= μm= nm 45mm= μm= nm = cm 30cm= m= dm 2min35s= s = h 人的步行速度是2m/s= km/h 考点三:测量长度的几种特使方法 一)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1) 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4.截取法(化整为零): 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4

5.替代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代替。 二)例题解析 8.想要知道球的周长,测量方法是: 三)巩固练习 9.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方法是: 考点四: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一)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1) 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自然界的某些有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时间的单位,比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月圆月缺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确定了更加稳定并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接受的标准,并有了更加先进的测量工具。 要点诠释: 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 分(min) 毫秒(ms),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 2.时间的测量工具 (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 (2)使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应该注意: 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要过紧,以免损坏发条; ②注意调零; ③按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坏机件。 (3)古代有日晷、沙漏、水钟等。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 二)例题解析 10、在下列四个事件中,经历时间最接近一秒钟的是( ) A、人眨一下眼 B、人在安静时呼吸一次 C、人在感冒时打一个喷嚏 D、人在做剧烈运动时(如快速蹬楼)脉搏跳动一次 三)巩固练习 5

11、(2014•沾益县模拟)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考点五:误差与错误 一)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1) 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叫做测量误差,简称误差。 要点诠释: 1.误差: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常常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 二)例题解析 1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 (1)不遵守测量的操作规则会造成误差 ( ) (2)零刻线磨损的尺也可以使用 ( ) (3)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 ( ) (4)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 ( ) 三)巩固练习 13.(2015•阿城区一模)小明用刻度尺正确操作,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结果是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是用最小刻度为1cm的刻度尺测量的 C、该结果中的“3”是估读的 D、该结果是中不存在误差 (四)课堂总结 1、科学探究过程、工具 2、长度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3、时间单位、测量工具、读书 4、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三、出门测 1、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6

C.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2、小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 A.17.30cm B.17.31cm C.17.32cm D.17.52cm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马虎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我的身高15.8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17 。 5、用激光给零件打孔,小孔直径为1.9μm,而病毒直径大约为1.9×10m,则零件上小孔的直径______病毒直径(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十八中第一次月考)下面是某小组进行降落伞比赛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后的分析。 实验次数 降落伞伞绳长 1 2 3 4 5 6 1m 1m 1m 1m 1.5m 1.5m 降落伞的形状 圆形 圆形 圆形 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降落伞的面积 0.5m 1m 1m 1m 1m 1m 222222-7伞降落的高度 3m 3m 3m 3m 3m 6m 降落伞总重量 20g 20g 30g 20g 20g 20g 降落伞滞留的时间 3.67s 5.82s 4.91s 5.83s 5.81s 9.24s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 1)比较1、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 有关,降落伞 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2)比较2、3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 有关,降落伞 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 3)比较2、4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 无关。 4)比较5、6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 有关,降落伞 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 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 。 四、家庭作业 1.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C.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 ) A. 刻度尺 B. 量筒 C. 钟表 D. 天平 3.在学习物理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B要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C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D发现实验数据差距较大时,应进行修改

7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 A.分度值为1 cm的刻度尺 B.零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 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6.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 ) A.一支学生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7.(2016•招远市一模)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43cm、25.45cm、25.46cm,则此物长应是( ) A.25.44cm B.25.45cm C.25.46cm D.25.47cm 8.(2014秋•辉县市期末)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8.60cm B.1.60cm C.1.6cm D。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9.已知在温度升高相同的条件下,铜膨胀的程度比钢大,在20℃时用一个钢卷尺测得一个铜块的长度为2.60 cm,若在50℃的高温环境下,再次测量一次铜块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应 ( ) A.大于2.60cm B.等于2.60cm C.小于2.60cm D.无法确定 10、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________,在实验室常用________测量时间。 11.36mm=________dm,900 s=________min。 12.某同学进行测量记录时因粗心漏掉了单位,请你补上:物理教科书的长度为26________,课桌的宽度为0.65________。 13.(2016•深圳一模)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14.(2015•松北区二模)小文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请指出读数时的错误 ,如按照正确读数方法读数,则铅笔的长度为 cm。 15.为了测操场跑道的长,推车沿跑道绕操场一周,车轮正好转过128圈,如果车轮的直径是0.5m,则操场的跑道长________m。 16.(2015•蚌埠模拟)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17.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8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校园中有一棵百年老树,小明想知道此树的树干某处有多粗,可是小明身边只有直尺没有软皮尺,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A处直径大小的方案。要求:说明所需的辅助器材,并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