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优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优选】

来源:爱玩科技网
九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B卷)

(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

b5ab ,则 的值是( ) a13ab2394A. B. C. D.

32492.如图是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其俯视图是( )

A. B. C. D.

3.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B、AC上的点,EF∥BC,且面积为2,则四边形EBCF的面积为( )

AE1,若△AEF的EB2

A.4 B.6 C.16 D.18

34.在Rt△ABC中,∠C=90°,若sinA=,则cosB的值是( )

54334A. B. C. D.

55435.如图,点A(t,3)在第一象限,OA与x轴所夹的锐角为α,tanα=是( )

3,则t的值2

A.1 B.1.5 C.2 D.3 6.反比例函数y=-系是( )

A. x1>x2 B. x1=x2 C. x17.已知长方形的面积为20cm2,设该长方形一边长为ycm,另一边的长为xcm,则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3的图象上有P1(x1,-2),P2(x2,-3)两点,则x1与x2的大小关x

8.某同学的身高为1.6米,某一时刻他在阳光下的影长为1.2米,与他相邻的一棵树的影长为3.6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 )。

A.5. 3米 B. 4.8米 C. 4.0米 D.2.7米

9.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DC、BC边上的点,且∠AEF=9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F∽△AEF B、△ABF∽△CEF C、△CEF∽△DAE D、△DAE∽△BAF

10.为了测量被池塘隔开的A,B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如图图形,其中AB⊥BE,EF⊥BE,AF交BE于D,C在BD上.有四位同学分别测量出以下四组数据:①BC,∠ACB; ②CD,∠ACB,∠ADB;③EF,DE,BD;④DE,DC,BC.能根据所测数据,求出A,B间距离的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若与成反比例,且图象经过点

,则

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12.在Rt△ABC中,∠C=90°,AB=5,BC=3,则sinA= . 13.如图,点在是 ______________.

的边

上,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

,这个条件可以

14.若,则=________.

15.完成某项任务可获得500元报酬,考虑由 x人完成这项任务,试写出人均报酬 y(元)与人数 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16.已知四条线段a=0.5 m,b=25 cm,c=0.2 m,d=10 cm,则这四条线段________成比例线段.(填“是”或“不是”)

17.如图,某飞机于空中A处探测到目标C,此时飞行高度AC=1200米,从飞机上看地面控制点B的俯角20,则飞机A到控制点B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sin20°≈0.342, cos20°≈0.939, tan20°≈0.3)

18.如图,P是∠α的边OA上一点,且点P的坐标为(3,4),则sin=____________.

19.三棱柱的三种视图如图,在△EFG中,EF=8 cm,EG=12 cm,∠EGF=30°,则AB的长为_____ cm.

20.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成几何体的从上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图.这样搭建的几何体最 个小立方块,最多各需要 个小立方块.

21.(5分)如图,已知△ABC,以BC为边向外作△BCD并连接AD,把△ABD绕着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ECD,且点A,C,E在一条直线上,若AB=3,AC=2,求∠BAD的度数与AD的长?

22.(5分)已知BC为半圆O的直径,AB=AF,AC交BF于点M,过A点作AD⊥BC于D,交BF于E,求证:AE=BE.

AMEBDOC

F

23.(6分)如图,△ABC三个定点坐标分别为A(﹣1,3),B(﹣1,1),C(﹣3,2).

(1)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1B1C1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A2B2C2,请在第三象限内画出△A2B2C2,并求出S△A1B1C1:S△A2B2C2的值.

24.(7分)如图,一次函数y=mx+n(m≠0)与反比例函数y=于A(﹣1,2),B(2,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求△ABD的面积.

k(k≠0)的图象相交x

25.(7分)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 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1.

2m,CE=0. 8m,CA=30m(点A、E、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小明的身高EF是1.7m,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结果精确到0.1m)

26.(8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6)x+3m+9=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x2.

(1)求证:该一元二次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n=4(x1+x2)-x1x2,判断动点P(m,n)所形成的函数图象是否经过点A(1,16),并说明理由.

27.(10分)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C(1,0),直线yxm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A点的坐标为(3,4),B点在轴y上. (1)、求m的值及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A、B不重合),过P作x轴的垂线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E点,设线段PE的长为h,点P的横坐标为x,求h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D为直线AB与这个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的交点,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四边形DC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8.(本题12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AD=8cm,点P从点B出发,沿对角线BD向点D匀速运动,速度为4cm/s,过点P作PQ⊥BD交BC于点Q,以PQ为一边作正方形PQMN,使得点N落在射线PD上,点O从点D出发,沿DC向点C匀速运动,速度为3m/s,以O为圆心,0.8cm为半径作⊙O,点P与点O同时出发,设它们的运动时

8间为t(单位:s)(0<t<).

5(1)如图1,连接DQ平分∠BDC时,t的值为 ;

(2)如图2,连接CM,若△CMQ是以C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 (3)请你继续进行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

①证明:在运动过程中,点O始终在QM所在直线的左侧;

②如图3,在运动过程中,当QM与⊙O相切时,求t的值;并判断此时PM与⊙O是否也相切?说明理由.

(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

b5ab ,则 的值是( ) a13ab2394A. B. C. D.

3249【答案】D

2.如图是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其俯视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从上面看可得到一行正方形的个数为3.

3.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B、AC上的点,EF∥BC,且面积为2,则四边形EBCF的面积为( )

AE1,若△AEF的EB2

A.4 B.6 C.16 D.18 【答案】C

∴S△ABC=18,

则S四边形EBCF=S△ABC-S△AEF=18-2=16. 故选C.

4.在Rt△ABC中,∠C=90°,若sinA=35,则cosB的值是(A.435 B.5 C.34 D.43

【答案】35

【解析】

在Rt△ABC中,∵∠C=90°, ∴∠A+∠B=90°, ∴cosB=sinA,

∵sinA=35,

∴cosB=35.

故选B.

5.如图,点A(t,3)在第一象限,OA与x轴所夹的锐角为α,tanα=是( )

3,则t的值2

A.1 B.1.5 C.2 D.3 【答案】C

[

6.反比例函数y=-系是( )

A. x1>x2 B. x1=x2 C. x1k,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x3的图象上有P1(x1,-2),P2(x2,-3)两点,则x1与x2的大小关x7.已知长方形的面积为20cm2,设该长方形一边长为ycm,另一边的长为xcm,则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xy=20,则y=

20,则函数图像为反比例函数. x8.某同学的身高为1.6米,某一时刻他在阳光下的影长为1.2米,与他相邻的一棵树的影长为3.6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 )。

A.5. 3米 B. 4.8米 C. 4.0米 D.2.7米 【答案】B

9.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DC、BC边上的点,且∠AEF=9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F∽△AEF B、△ABF∽△CEF C、△CEF∽△DAE D、△DAE∽△BAF

【答案】C 【解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C=∠D=90°,∠DAE+∠DEA=90°,根据∠AEF=90°可得:∠CEF+∠DEA=90°,则∠DAE=∠CEF,则△CEF∽△DAE.

10.为了测量被池塘隔开的A,B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如图图形,其中AB⊥BE,EF⊥BE,AF交BE于D,C在BD上.有四位同学分别测量出以下四组数据:①BC,∠ACB; ②CD,∠ACB,∠ADB;③EF,DE,BD;④DE,DC,BC.能根据所测数据,求出A,B间距离的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答案】C.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若与成反比例,且图象经过点【答案】【解析】 ∵与成反比例, ∴可设

,则

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又∵图象经过点∴k=-1×1=-1 ∴

.

12.在Rt△ABC中,∠C=90°,AB=5,BC=3,则sinA= .

3【答案】

5【解析】∵∠C=90°,AB=5,BC=3,∴sinA=13.如图,点在是 ______________.

的边

BC33=,故答案为: . AB55上,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这个条件可以

【答案】∠C=∠ABP(答案不唯一) 【解析】

因为有公共角∠A,所以当∠C=∠ABP时,△APB∽△ABC(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C=∠ABP(答案不唯一). 14.若【答案】

,则

=________.

15.完成某项任务可获得500元报酬,考虑由 x人完成这项任务,试写出人均报酬 y(元)与人数 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答案】y=

500 x【解析】∵由x人完成报酬共为500元的某项任务, ∴xy=500, 即:y=

500. x故答案为:y=

500. x16.已知四条线段a=0.5 m,b=25 cm,c=0.2 m,d=10 cm,则这四条线段________成比例线段.(填“是”或“不是”) 【答案】是 【解析】

∵四条线段a=0.5m=50cm,b=25cm,c=0.2m=20cm,d=10cm, 50×10=5000,

25×20=5000,

∴四条线段能够成比例.

17.如图,某飞机于空中A处探测到目标C,此时飞行高度AC=1200米,从飞机上看地面控制点B的俯角20,则飞机A到控制点B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sin20°≈0.342, cos20°≈0.939, tan20°≈0.3)

【答案】3509

18.如图,P是∠α的边OA上一点,且点P的坐标为(3,4),则sin=____________.

4【答案】

5【解析】∵点P的坐标为(3,4), ∴OP=32425, ∴sin4. 5故答案为:

4. 519.三棱柱的三种视图如图,在△EFG中,EF=8 cm,EG=12 cm,∠EGF=30°,则AB的长为_____ cm.

【答案】6 【解析】

左视图中的AB应为俯视图△EFG的边FG上的高,作EF⊥FG于M,∵EG=12cm,∠EGF=30°,∴EM=EG·sin30°=6(cm),即AB=6cm.

20.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成几何体的从上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图.这样搭建的几何体最 个小立方块,最多各需要 个小立方块.

【答案】11,17

三、解答题(共60分)

21.(5分)如图,已知△ABC,以BC为边向外作△BCD并连接AD,把△ABD绕着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ECD,且点A,C,E在一条直线上,若AB=3,AC=2,求∠BAD的度数与AD的长?

【答案】60°;5. 【解析】

∵点A、C、E在一条直线上,而△ABD绕着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ECD,∴∠ADE=60°,DA=DE,∠BAD=∠E=60°,∴△ADE为等边三角形,

∴∠E=60°,AD=AE,

∴∠BAD=60°,∵点A、C、E在一条直线上,∴AE=AC+CE, ∵△ABD绕着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ECD, ∴CE=AB,∴AE=AC+AB=2+3=5,∴AD=AE=5.

22.(5分)已知BC为半圆O的直径,AB=AF,AC交BF于点M,过A点作AD⊥BC于D,交BF于E,求证:AE=BE.

AMEBDOC

F【答案】证明见解析

23.(6分)如图,△ABC三个定点坐标分别为A(﹣1,3),B(﹣1,1),C(﹣3,2). (1)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A1B1C1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A2B2C2,请在第三象限内画出△A2B2C2,并求出S△A1B1C1:S△A2B2C2的值.

【答案】(1)、图形见解析,(2)、图形见解析、1:4. 【解析】

(1)、△A1B1C1如图所示;

(2)、△A2B2C2如图所示, ∵△A1B1C1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A2B2C2, ∴△A1B1C1∽△A2B2C2,且相似比为

111,∴S△A1B1C1:S△A2B2C2=()2=. 224

24.(7分)如图,一次函数y=mx+n(m≠0)与反比例函数y=于A(﹣1,2),B(2,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求△ABD的面积.

k(k≠0)的图象相交x

【答案】(1)y=﹣x+1;y=﹣

2;(2)3. x(2)在y=﹣x+1中,当x=0时,y=1,∴C点坐标为(0,1),∵点D与点C关于x轴

11对称,∴D点坐标为(0,﹣1),∴CD=2,∴S△ABD=S△ACD+S△BCD=×2×1+×2×2=3.

2225.(7分)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 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

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1. 2m,CE=0. 8m,CA=30m(点A、E、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小明的身高EF是1.7m,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结果精确到0.1m)

【答案】AB≈20.0m

由题意,知FH=EF﹣EH=1.7﹣1.2=0.5, ∴

0.50.8 ,解得,BG=18.75, BG30∴AB=BG+AG=18.75+1.2=19.95≈20.0. ∴楼高AB约为20.0米.

26.(8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6)x+3m+9=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x2.

(1)求证:该一元二次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n=4(x1+x2)-x1x2,判断动点P(m,n)所形成的函数图象是否经过点A(1,16),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经过,理由见解析.

27.(10分)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C(1,0),直线yxm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A点的坐标为(3,4),B点在轴y上. (1)、求m的值及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A、B不重合),过P作x轴的垂线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E点,设线段PE的长为h,点P的横坐标为x,求h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D为直线AB与这个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的交点,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四边形DC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m=1,y=x2-2x+1;(2)、h=-x2+3x(0<x<3);(3)、P(2,3)

(3)、存在.要使四边形DCEP是平行四边形,必需有PE=DC. ∵ 点D在直线y=x+1上, ∴ 点D的坐标为(1,2),∴ -x+3x=2 .即x-3x+2=0 . 解得:x1=2,x2=1 (不合题意,舍去) ,∴ 当P点的坐标为(2,3)时,四边形DCEP是平行四边形.

28.(本题12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AD=8cm,点P从点B出发,沿对角线BD向点D匀速运动,速度为4cm/s,过点P作PQ⊥BD交BC于点Q,以PQ为一边作正方形PQMN,使得点N落在射线PD上,点O从点D出发,沿DC向点C匀速运动,速度为3m/s,以O为圆心,0.8cm为半径作⊙O,点P与点O同时出发,设它们的运动时

8间为t(单位:s)(0<t<).

52

2

(1)如图1,连接DQ平分∠BDC时,t的值为 ;

(2)如图2,连接CM,若△CMQ是以C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 (3)请你继续进行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

①证明:在运动过程中,点O始终在QM所在直线的左侧;

②如图3,在运动过程中,当QM与⊙O相切时,求t的值;并判断此时PM与⊙O是否也相切?说明理由.

【答案】(1)1;(2)t=(3)①证明见解析; ②t=

40s时,△CMQ是以C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494s时,⊙O与直线QM相切.此时直线PM与⊙O不相切,理由见解析. 3

∵∠PBQ=∠DBC, ∴△PBQ∽△CBD, ∴∴

PBPQBQ, BCDCBD4tPQBQ, 8610∴PQ=3t,BQ=5t,

∵DQ平分∠BDC,QP⊥DB,QC⊥DC, ∴QP=QC, ∴3t=8-5t, ∴t=1, 故答案为:1.

(2)如图2中,作MT⊥BC于T. ∵MC=MQ,MT⊥CQ, ∴TC=TQ, 由(1)可知TQ=∵MQ∥BD, ∴∠MQT=∠DBC, ∵∠MTQ=∠BCD=90°, ∴△QTM∽△BCD, ∴

QMTQ, BDBC1(8-5t),QM=3t, 21(85t)3t2∴ , 108∴t=∴t=

40(s), 4940s时,△CMQ是以C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49

②如图3中,由①可知⊙O只有在左侧与直线QM相切于点H,QM与CD交于点E. ∵EC=

3(8-5t),DO=3t, 433(8-5t)=t, 44∴OE=6-3t-

∵OH⊥MQ, ∴∠OHE=90°, ∵∠HEO=∠CEQ, ∴∠HOE=∠CQE=∠CBD, ∵∠OHE=∠C=90°, ∴△OHE∽△BCD, ∴

OHOE, BCBD43t∴54, 810∴t=∴t=

4. 34s时,⊙O与直线QM相切. 31∠PMQ=22.5°, 2连接PM,假设PM与⊙O相切,则∠OMH=

在MH上取一点F,使得MF=FO,则∠FMO=∠FOM=22.5°, ∴∠OFH=∠FOH=45°, ∴OH=FH=∴MH=由由

44 ,FO=FM=2, 554(2+1), 5OHHE3得到HE=, BCDC5ECCQ5得到EQ= , BDCB33526∴MH=MQ-HE-EQ=4--=,

5315∴

426(2+1)≠,矛盾, 515∴假设不成立.

∴直线PM与⊙O不相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