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
作者:喻旭 王略
来源:《城市地理·论文版》2015年第03期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属于系统工程,是贯彻党精神的基本要求。文章简要介绍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分析了建设中的问题,并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产现代化、生活富裕化、环境生态化及个体文明化的转型过程。该过程不仅能转变农村风貌及卫生环境,还可整顿各类资源,形成特色山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营造和谐乡土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为: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治环境美及乡风文明素质美。 一、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即:“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宽裕、乡风文明及管理民主”。美丽乡村建设,延续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针,充实了其内涵,更注重生态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村持续发展。党的中,提出应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新农村建设首位,将其作为首要、根本性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从农民安居及环境整治方面着手,全面改善农村环境,提升产业化水平,推动广大农民走向富裕。美丽乡村建设是利民工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基本策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和“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必经之路;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核心抓手。 二、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
鉴于对美丽乡村建设了解的不深,各级及职能部门在开展或参与建设时,无法形成建设合力,无法整体联动、整合资源。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仅仅停留于“搞搞清洁卫生,转变农村环境”的浅层次上,而应上升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上来。*总提出,“即便将来城镇化>70%,农村居住人口也有四五亿人;农村不可成为荒芜、留守的农村。发展城镇化的同时,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重建设轻规划严重,项目建设标准缺失
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过程中,不少地方只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忽略了建设总体规划与长期行动计划,这就出现了很多同质化建设、美丽乡村无特色,短期行为多、长远设计不足;视野狭隘,建设目标缺失,未形成全域一体的错误思想。安吉县等地能取得显著的建设成效,原因在于规划与建设统筹兼顾。结合实践经验,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应注意:第一,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同时,规划应做到因地制宜。应根据村镇自身特点,编制镇域规划,进行村庄风貌设计,将建制村细分为工业特色村、休闲产业及高效农业村等多个部分。 (三)唱独角戏,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够
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很多地方均未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而是单纯依靠行政动员及运动式等方法。尽管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得到高标准建成,但因缺乏长效机制而无法长期运转。特别是,一方主导、农民参与不足情况极为普遍,农民的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如此一来,很多农民便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的职责,久而久之,美丽乡村建设便出现“上热下冷”、“外热内冷”,甚至“干部热情高、农民冷眼瞧”等情况,其症结为:乡村建设主体错位,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措施 (一)加強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
首先,应加强组织领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点多面广、性较强,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应增强责任意识,将其作为“―把手”工程纳入日程,并作为工作考评与干部考核的核心。其次,应制定科学规划。规划是建设的引导,规划不当很可能造成极大的浪费。领导干部应形成强烈的规划意识,并成为规划的行家里手。农村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发展水平及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其发展现状也各具特色。针对不同地区应做出不同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方案,综合考虑当地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为重进行规划;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为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做到因地制宜,走多样化路子
对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应加快城市化改造,实现农民市民化;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村,可考虑与城镇化发展规划合并,打造新型农村社区;针对传统农业生产区,如确定不动迁的村庄,应维持农村特色,只做局部翻新或者是改造升级,以转变村容村貌;历史文化名村或是自然生态特色村,应在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同时,坚持走多样化路子,实现农村文化氛围的稳步提升。 (三)妥善处理各主体间的关系
1.主导与农民主体间关系。建设美丽乡村,应发挥主导作用,但农民是主体,禁止搞包办代替、千篇一律等形象工程。2.与市场、社会间关系。建设美丽乡村,需发挥市
场调节作用,吸引广大工商资本、民间及银行信贷参与建设工作。3.财政奖补与乡村建设间关系。应遵循农村建设的基本规律,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用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居住环境;坚持普惠保基本,特惠保重点,处理好重点投入与普遍受益的关系。4.“硬件”与 “软件”建设间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同时也应推进农村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
1.紧抓农村经济。必须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农村服务业。2.逐步改善人居环境。应从治脏、治差、治乱着手,重视村容村貌的改观。应以城乡接合部为重点,综合治理,全面解决垃圾围村、面源污染等问题;完善覆盖全乡的卫生服务体系。3.重视民生保障。应将改善民生作为立足点,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应创新农村管理,推进农村社会稳步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美丽乡村建设是长远发展之计,应明确为了谁、依靠谁等问题,将决策权充分交予农民,让他们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人;应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乡村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帅丽芳.做好“美丽”文章 打造魅力乡村--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研究[J]. 丽水学院学报. 2013(01)
[2]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