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爱玩科技网
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5012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对外汉语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与现状,把握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学术成果,有一定对外汉语理论研究、应用能力及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具备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科研以及国际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对外汉语本体研究 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3.第二语言习得

4.汉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5.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为2-3年,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在学期间,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已公开发表3篇以上(含3篇,

第 1 页

其中至少有1篇为CSSCI检索源刊物)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经硕士生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27学分。修满规定学分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和指导教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2.采取师生互选方式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 3. 硕士生应于入学之初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根据本专业硕士生必读文献阅读目录,每学期至少提交一篇文献阅读报告。

4.根据需要,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学习,承认学分,实现开放式培养。

5. 有计划地聘请校内外专家担任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第 2 页

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 程 类 别课 程 编 码课程名称开课 学期学 时学 分备 注 公共

基础课100020001001马克思主义理论春季603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外语背景的学生可申请免修基础外语课,但必须修读汉语言专业基础课。

100020001002-x基础外国语春季 秋季804 学科

基础课200020192001汉语言专业基础秋季804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其中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中文背景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汉语言专业基础课。 200020192002理论语言学秋季402

20002019200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秋季402 200020192004语言学方春季402

第 3 页

专业

主干课200020193001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春季402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课程

200020193002对外汉语语音词汇问题研究春季402 200020193003汉语语法问题研究秋季402 200020193004中国文化专题研究秋季402 发 展 方 向

课专业方向课20002019400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春季402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课程。

20002019400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春季402 200020194003语用修辞研究秋季402 200020194004语篇分析研究春季402 200020194005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秋季402 200020194006跨文化交际专题研究秋季402 200020194007汉字教学研究春季402 200020194008应用语言学导论春季402 200020194009社会语言学春季402

第 4 页

200020194010语言测试研究春季402 200020194011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秋季402 200020194012中国文学专题秋季402

公选课、跨专业课100020004026现代教育技术春季 秋季402

100020004020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春季 秋季402 必修

环节论文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3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为课程讲授和研讨并重,选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水平论文、著作进行研读并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其中至少有一门学科基础课的考试为闭卷形式。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倡

第 5 页

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等书写规范和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按照百分制评定,考查按照合格、不合格评定。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全部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入学3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由硕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由导师组教师参加。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第 6 页

3. 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学位论文答辩

提前修满学分,经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学位论文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在第三学年末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八、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一至第五学期进行。第一学期开始,结合所学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知识,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参加留学生教育学院的教学见习活动。教学见习活动要听3门以上主干课程,每门课不少于4课时,并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完成1次教案写作,参加统一试讲。完成以上环节的学生可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教学实习。教学实习要在学院统一安排下进行,集中进行一至两次讲评,教学实习不少于20学时。教学实习结束后,撰写3500字左右教学实习报告。 附:经典文献目录:

第 7 页

一、汉语本体研究(13)

1.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 3.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6.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陆俭明、沈阳著,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10.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商务印书馆,2005。 11. 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2. 沈阳编著,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二、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5)

14. 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 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第 8 页

16. 刘珣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17.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也在1994年至1997年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 18.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三、语言学习与习得(5)

19. 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0. 温晓虹,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21. 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2. 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3. 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二语言习得,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四、二语/外语教学法(7)

24. 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2006。 25. 彭增安、陈光磊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第 9 页

26. 徐子亮、吴仁甫著,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7. 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9。

28. 杨寄洲、崔永华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9. 张和生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0. Jack C. Richards & Theodore S. 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语言教学的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五、文化教学(3)

31.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2.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3. 赵金铭,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六、语言测试与教学评估(3)

34. 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5. 杨惠中,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10 页

出版社,2000。

36. 张凯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七、教育心理学(3)

37.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8. 江新著,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39. 李广平、杨玉宝主编,教育科研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八、对外汉语教师技能(11)

40. 陈宏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41. 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9。

42. 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3. 李泉主编,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4.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5.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第 11 页

46.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7.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8. 卢福波著,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9.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0. 周健著,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第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