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想象画面,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故事情节写得跌宕起伏,揭示“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故事情节写得跌宕起伏,揭示“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引入: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篇篇动人优美的童话让我们深深陶醉,久久迷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
2.走近作者: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 世纪英国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
主要作品: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诗歌《瑞丁监狱之歌》,童话《快乐王子》《少年国王》《夜莺与玫瑰》等。本文改编自他的童话《自私的巨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想象画面,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
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和孩子们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硕:秋天到了,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硕的果实。
砌:炎炎烈日下,叔叔正在紧张地给院子砌墙。
禁:学校规定,禁止学生穿奇装异服。
踪:目前为止,这一带还没有发现华南虎的踪迹。
颊:三月的春风就像母亲的手一样轻拂我的脸颊。
拆:那座灰色的老房子早已被拆除了,只留下院子里那棵老槐树。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想象画面,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故事情节写得跌宕起伏,揭示“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难点)
二、品读释疑
1.巨人没回来时,他的花园是怎样的?
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还有十二棵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小鸟们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歌声是那么动听,孩子们都停止了游戏来听他们唱歌。“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孩子们欢叫着。
作者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写法,描写了巨人的花园里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色,以及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玩耍的情景,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春天(鲜花盛开)
秋天(鲜果飘香)
2.讨论交流:巨人回来后他的花园有什么变化?
3.“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
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位没有爱心的、粗暴的巨人。
4.阅读方法解密:通过对比阅读理解课文
(1)对比阅读,不仅可以让我们掌握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比后的自我分析,把握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述的方法。
(2)运用: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多处进行了对比描写,如,孩子们从墙上的小洞爬进花园,坐在桃树上面玩耍时,花园里草绿花红,小鸟快乐地飞舞歌唱,一派春天的景象;当巨人走进花园,孩子们被吓跑时,花园里
又出现了冬天的景象。这里通过花园景色的对比,揭示了做人不能自私,快乐应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5.巨人醒悟后,他的花园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1)巨人看见这个情景,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他十分后悔自己先前的举动。
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什么?
春天不到花园里来是因为巨人太自私了,他叱责孩子们,把孩子们赶出花园,想独享花园里的一切,得到的却是寒冷和凄凉。
(2)小男孩伸手搂住巨人,亲吻着他的脸颊。别的孩子看见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样凶狠了,也都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一起回来了。巨人对他们说:“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他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
小男孩的“亲吻”让巨人感到温暖和愉快,巨人“拆除”围墙,用实际行动接受了孩子们。
6.许多年过去,巨人老了。他不能再跟孩子们一块儿玩了,只能坐在椅子上看孩子们玩各种游戏,同时也欣赏着他自己的花园。他说:“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
7.讨论交流:看到巨人的变化,你想对巨人说什么呢?
我想对他说:“你拆除围墙,向孩子们开放花园的做法非常棒,当快乐和大家分享时,自己才会更快乐。”
8.讨论交流:巨人的花园发生的变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做人不可任性、自私。
9.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课后小练笔)
示例: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奔跑、打闹、捉迷藏,有的藏在花下,有的藏在树后面,有的爬到巨人身上,藏到了巨人的背后。找人的孩子站在巨人脚下,巨人和他们一起玩儿。大家跑跑躲躲,好不热闹。
三、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受到孩子的启发,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和孩子们一起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对比,是通过不同人、事、物的对比描写或说明,以突出其各自的特色;或者将同一人、事、物在不同时空和情况下的情景进行对照,以彰显其变化。
作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厚实,形象生动而鲜明,中心明确而集中。
(2)举例:如本文“春天来了,乡下到处开着小花,到处有小鸟歌唱。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仍旧是冬天的景象。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因为那里没有孩子们的踪迹;桃树也忘了开花……”通过春天花园内外不同景象的对比,表现了巨人花园的冷清。
(3)练一练:试着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一写你对某个人或动物的不同看法。
4.课堂小结
《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等。正是在这种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了。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对应的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巨人外出:巨人外出,孩子们在花园里欢乐玩耍
巨人回来:巨人给花园筑起高墙,将孩子拒绝在外
巨人醒悟:巨人被小男孩触动,醒悟过来,拆除了围墙
巨人幸福:巨人生活在漂亮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无比幸福
孩子带来快乐乐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