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上册数学.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来源:爱玩科技网


第2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例2,完成教科书P48“做一做”,P49“练习八”第3、4、6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及概括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逐步形成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对位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算理理解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课题

1.复习旧知识。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指名汇报算法。

师:你们是怎么计算这些题的?谁愿意说一说?

【学情预设】学生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都能运用先去0再进行口算,最后在乘积后面添上0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有学生会选择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面的计算题有的是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有的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相信大家都能正确地算出它们的乘积。如果这些因数的位数进一步增加,大家还会算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计算。然后请学生讲解、交流算法,重点关注口算时如何确定积末尾0的个数和笔算时乘的方法及积的书写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顺利进行知识、方法的迁移。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第(1)小题。

【教学提示】

学生汇报时,重点关注口算时如何确定积末尾0的个数,因数中间有0时怎样用简便方法进行笔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全班交流算法。

【学情预设】预设1:有学生会用口算的方法,先不看这两个因数末尾的0,计算16×3=48,再在48的末尾添上两个0,结果是4800。

预设2:也有学生会列竖式计算。会出现两种情况:

通过对比,学生能发现先不考虑因数末尾的0,根据口算方法,算出16×3的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这种方法更简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2)对应小练习。

课件展示教科书P48“做一做”第1题。 学生完成,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2.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第(2)小题。

师:这道题因数末尾、中间都有0,你们还会计算吗?试一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学情预设】

学生做完之后讨论:3为什么要和6对齐?因数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积的百位上的1是怎么得来的?

【学情预设】预设1:3和6对齐,相当于先算106×3的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预设2:0与3相乘得0,这个过程不能省略,0也要参与运算。 预设3:积的百位上的1,是由3×0得0,再加上进位上来的1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2)对应小练习。

课件展示教科书P48“做一做”第2题。 学生完成后与同桌互评并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教师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体验到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以及为何能这样算。在计算因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乘法时,学生往往受到末尾有0的干扰而不知道哪个0该乘,哪个0不该乘,经教师组织讨论引发思考,理解其本质。

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

1.课件展示教科书P49“练习八”第3、6题。

做第6题时,先说一说应该怎么比较大小,再完成填空,最后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设计意图】第3题和第6题都是口算练习,但是第6题在形式上有了变化,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来解答,让学生通过训练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感受到解答方法的多样性。

2.课件展示教科书P49“练习八”第4题。 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再完成计算。

【教学提示】

此处重点引导学生注意竖式简便

计算的书写及积末尾的0的个数的确定。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计算过程中涉及因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计算,进一步巩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师生共同回顾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是有经验基础的,因此教学中在学生计算后,教师把重点放在了探讨如何算较为简便上。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积的末尾0的个数怎样确定,以及因数中间有0时这个0为什么可以不乘,百位上又该怎样写数的问题。本节课的难点在学生的辨析讨论中得到顺利突破,效果不错。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P30第3~6题。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2019·湖北武汉江岸区)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读书活动,需要购买308本《诗经》。已知《诗经》的价格为42元/本。请你算一算,采购老师带12000元钱够吗?

5.有一种树叫紫金牛,它最高也不过30厘米。世界上最高的杏仁桉树约是最高紫金牛树的520倍。最高的杏仁桉树大约高多少米?

6.(2019·湖北黄冈)商场上午卖出14台电暖器,下午卖出20台,每台电暖器308元。这些电暖器一共卖了多少钱?

参 3.

4.308×42=12936(元)12936>12000,不够。 5.520×30=15600(厘米)15600厘米=156米 6.14+20=34(台)308×34=10472(元)

知 识 技 能 (72分)

一 我会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 ) 2.25g食盐溶解到100g水里,食盐占盐水的 。 ( ) 3.甲数比乙数多 ,则乙数比甲数少 。 ( ) 4. m∶2cm化简后是40∶1。 ( )

5.羽毛球队的人数增加 后,再减少 ,现在的人数和原来的人数相等。 ( )

二、 我会填。(每空1分,共28分)

1.修一条长9km的公路,如果1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全长的( ),平均每天修( )km。

2.( )的 是27;60kg是( )kg的 ;300t比( )t少 。 3.( )没有倒数;( )的倒数是它本身;1.5的倒数是( )。 4.( )∶7= =9÷( )= 5.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乙队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是( )。如果两队合做,( )天就能完成工程的 。

6.下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与阴影部分的面积之比是( )。

7.在 里填上“>”“<”或“=”。

8.如果路路家在学校西偏南40°方向上,距离是300m,那么学校在路路家( )偏( )( )°方向m处。

9.某县今年出生的男、女婴人数比是5∶4,男婴的出生人数是女婴的 ,女婴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 。已知这个县今年出生的女婴比男婴少820人,那么这个县今年出生的婴儿一共有( )名。

10.有一根长 m的绳子,第一次截下它的 ,还剩m;第二次又截下 m,最后还剩下( )m。

1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同学多收集了 ,五年级同学比四年级同学少收集了 。六年级同学收集了个易拉罐,四年级同学收集了( )个易拉罐。

三、我会算。(共26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2.化简下列各比,并求出比值。(4分)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4.解方程。(6分)

四、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下列各数量关系中,把甲看作单位“1”的是( )。

A.乙的 等于甲 B.甲的 等于乙 C.甲是乙的

2.一条公路,甲走了全长的 ,再走6km到达公路的中点,这条公路长( )km。 A.9 B.18 C.36

3.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南偏东40°方向飞行1500km,原路返回时这架飞机要向( )方向飞行1500km。

A.南偏西40° B.东偏南40° C.北偏西40°

4.一辆汽车 小时行驶30km。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 小时能行驶( )km。 A.54 B.90 C.150

5.甲、乙、丙三人赛跑,甲比乙快 ,乙比丙慢 ,甲、乙、丙的速度比是( )。 A.4∶1∶4 B.5∶4∶3 C.15∶12∶16

五、我会做。(共8分)

1.根据下图填一填:小玲从家出发往( )偏( )( )°方向走600m到达书店,再往( )偏( )45°方向走( )m到达电影院。小明从公园出发,往( )偏( )( )°方向走( )m到达电影院。(5分)

2. 博物馆在书店西偏北30°方向400m处,请在图中画出博物馆的

生 活 应 用 (28分)

六、解决问题。(共28分)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之比是1∶2,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5分)

3.首阳水果店运进的香梨比苹果少8筐,运进的香梨筐数是苹果的 。首阳水果店运进香梨和苹果各多少筐?(6分)

4.一款电视机原来每台售价3800元,第一次降价 后,第二次在第一次降价的基础上又降价 。现在该款电视机每台的售价是多少元?(5分)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5天可完成,乙队单独做4天可完成。甲队工作1天后乙队才开始工作,甲、乙两队合做还需要多少天完成?(6分)

甲、乙两人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 ,乙用的时间比甲多 。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多少?(1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