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区域间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写于西部大开发10周年
来源:爱玩科技网
2o1o。9 农星经;齐 区域经济 我国面部区域阃经矫发展格局的变动 ——写于西部大开发1O周年 李博 (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 贵阳550001) [摘要]西部大开发的十年中,西部各地区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彼此间的发展 进度并不一致,导致了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经过数据分析发现,西部各区域间发展差距有扩 大的趋势,并且经济发展重心也有较大变化。认真分析这一变化,对于因地制宜的制定区域发 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Y,.-O [关键词]西部地区发展格局变动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按照西部大开发总 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 体规划的三个阶段②,目前第一个阶段已经基本 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①。其土地面积538万平 结束。10年的发展,令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 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56%;目前有人口约 的变化,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 2.8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9%。西部地区疆 和建设显著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 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 发展初见成效、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快发展, 开发的地区。 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人民富裕的 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 新西部初步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国东西部地区间发展差异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 目前,对于西部大开发10年来所取得的成 大,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 就,各类新闻媒体都给予了重点关注和报道,学 全局眭问题。为此,2000年1月,成立了西 术界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大都是 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正式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 针对西部的整体状态。例如,孙妍(2008)分析了 序幕;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生态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比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 揭示出了西部生态建设已取得的成就。也有部分 一些资料中,将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等区域也包括在西部地区中,本文没有将这些地区纳入研究范围。 ②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三个阶段,分别是奠定基础阶段(2001~2010)、加快发展阶段(2010~2030)、全面推 进现代化阶段(2030 2050)。 XlNJ[ANG STATE懈Ms EcONo Y 区域经济 灰星经 201o.9 学者针对某一地区进行了单独研究,例如,朱玉 济差异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情况。单一指标具有 福(2OLO)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总结 操作简单、代表性强、统计资料容易获得等特点, 了l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经验。 因而易于进行区域差异的时间序列比较。 然而,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理论界还缺乏对 (二)单一指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一个问题的关注,即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 综合指标方法依赖于指标体系的构建,但指 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原 标体系构建却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基于不同视角 因是西部的各个区域并非是同质的,同样存在着 构建的指标系统往往是不同的,从而使评价结果 发展差异,而且伴随着西部的发展进程,这种差 缺乏说服力。而且,如果指标体系过于庞大,会使 异也会呈现出动态的变化特征。深入研究这些差 评价系统变得迟钝,增删几个指标或者改变几个 异,对于准确把握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正确预 指标数值的大小,对评价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影 测西部地区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区 响,从而导致“数字黑洞”的发生。 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国内生产总值具备广泛的代表性 二、研究指标的选择 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收入水平和消费 不同学者由于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理解不同 水平,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区域问 及受统计资料等的,往往采用不同的指标来 生产水平存在差异。将各个区域作为一个相对独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来说,这些研究可以分 立的经济系统来看待,虽存在产业结构、城市建 为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两种方法。综合指标方法 设、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只是生 是将区域经济发展依据某种原则划分为几个层 产水平差异导致的结果。可以说,国内生产总值 面,然后将每个层面再进行细化,由此组成一个 虽不能说明经济发展的全部信息,却是体现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90年 发展的重要指标。 提出由人均GDP、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 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 等16项指标构成的社会指标体系来衡量地区发 首先将研究视角定格在省域③。表1总结了 展水平;张淑花等(2007)建立了一个包含综合经 2000年和2009年西部各地区人均GDP在西部 济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环境质量状况、基础设 的相对位置和排名变化。 施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文化竞争力等6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个方面城市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单项指标方法仅 (一)西部各区域间发展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采用单一指标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这一指 西部大开发以来的10年中,西部各个地区 标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常采用国内生产总 均获得了较快发展,但这种速度是不一样的。例 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综合指标。例如周三 如,内蒙古人均GDP年平均增速达到21%,相比 (2008)采用单一指标分析了近年来福建省各区 西部平均水平,从2000年的125.8%增加到2009 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 年的220.5%,而贵州虽然年平均增速也达到了 从研究目的出发,本文采用单项指标方法, 13%(同样是贵州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但相 选用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评 比西部平均水平反而较2000年下降了3.8%。这 价依据。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说明西部大开发在为西部各地区都带来良好的 (一)单一指标具备操作上的可行性 发展机遇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 综合指标体系虽然能从多个角度反映区域 (二)西部地区经济重心有向西北地区偏移 问经济差异状况,但往往由于时间序列资料获取 的趋势 上的困难和统计口径的变化,不易反映出区域经 2000年,人均GDP排在西部前5位的省份 本文中,为了便于研究和对比,将重庆、四川、贵州、-Z-南、广西、统称为西南地区,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内蒙古统称为西北地区。 X[NJIANG sT E嘲MS E∞NOMY 201&9 农垦经矫 区域经济 数据来源:依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中西北地区有3个(、内蒙古、青海),西南地 深入的研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我们 区有2个(重庆、四川),虽有差距但并不明显; 将研究视角转向城市,查看2000年和2009年 2009年,西南地区仅有重庆人均GDP排在了西 GDP排在西部前30名的城市的具体分布(表2)。 部前列,排在西南地区第二位的四川I仅排在了西 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以得出: 部第七。同时从表1也可以看到,西北地区的人 (一)西北地区的城市发展迅速 均GDP相对西部平均水平有继续增加的趋势,而 2000年,经济总量排在西部地区前l0位的 西南则相对下降。 城市中,西北地区仅占3个,前2O位的城市中仅 (三)相比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各区域间发展 占6个;到了2009年,西北地区已拥有前1O位 的更加均衡 城市中的6个,前2O位城市中的11个。目前西 这种均衡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发展水平的均 北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已与西南地区平分秋色。 衡和发展速度的均衡。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均GDP (二)整体而言,成渝地区、北部湾地区以及 的标准差来衡量,2000年西北地区为1 139.71,西 关中地区仍然是西部的经济高地所在,但内蒙古 南地区为810.26,2009年西北地区为9192.48,西 “金三角”地区的崛起更加引人注目 南地区为4196.22。从发展速度看,西南各地区人 2000年内蒙古经济总量最大的包头市在西 均GDP的年增长率差异不大,西北地区则差异较 部也仅排在第l4位,但2009年内蒙古却有3个 大。这都说明,西北地区各区域间产生了明显的 城市进入了西部前十,这一情况不仅提高了内蒙 分化,而西南地区则相对平稳。 古在西部的地位,而且大大改变了西部地区的发 (四)从具体排名变化看,各地区在西部的经 展格局。 济地位也发生了改变 (三)省会城市的优势依然明显,但相对地位 从各地区人均GDP在西部的排名变化来看, 有所下降 在西北地区主要体现在内蒙古和陕西的突飞猛 除了重庆、成都、西安三个城市仍然稳居西 进,而和青海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在西南 部前三外,其他省会城市的排名具有不同程度的 地区主要体现在重庆的快速发展,而四川的经济 下降,例如兰州从2000年的西部第6位下降到 地位有所下降。 2009年的西部第14位,贵阳从2000年的第1l 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载体。为了更 位下降到第15位。 r——]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l 27I 区域经济 农垦经济 2010.9 数据来源:依据相关年份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计算。 (四)西部地区在发展中出现了一批新兴城 理论表明,当区域经济差异较小时,倾斜发展有 市,老牌工业城市的优势减退 利于整体速度的提高,但当区域差异扩大到一定 如四川的绵阳和德阳长期以来都是西南地区 程度时,又会反过来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重要的工业基地,但现在已经失去了他们原有的地 在重视东西部地区差异的同时,也要重视西部地 位。又如广西的桂林,曾一度是广西地区的经济中 区内部的发展差距,以及同一省区内部不同城市 心城市,目前也被同区的南宁和柳州超越。 之间的差距。应结合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 四、总结 宜地出台切实可行的发展,同时对经济发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百舸争流慢即落后”。 条件较差的地区予以扶持。西部各地区之间也要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你追我赶”是区域竞争的常 加强经济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形成明确 态,只有以发展的眼光对形势加以认真分析,才 的分工协作,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 能对区域发展格局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经济 活动所获得的成果受生产要素制约,区域经济发 参考文献 展也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自然地理环境、技术、经 [1]孙妍,韦苇。西部大开发以来的生态成就[J].开发 济、社会变革和演变过程。由于西部各地区经济 研究,2008(2):35—38. 基础、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以及发展的不同, [23朱玉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的成就和 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动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经验[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11. 必然现象。成渝、关中、北部湾等地区由于其良好 [3]张淑花,周利军.黑龙江省地级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2):14—15. 的基础、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教将继续快速发 [4]周三.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 展,并形成城市群的发展势态,进一步拉大与其 [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16—119. 他地区的距离,西部地区内部的不平衡性仍将进 [5]李博.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 ~步加剧。就同一的省区来说,不同城市的发展 对策[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00— 差距也不容忽视。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省 102. 会城市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逐步拉大与省内其 他城市之间的距离。 (责任编辑:王钟健) 区域绝对差异过大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 忽视的,著名经济学家Williamson的倒“u”字型 xINJlANG ST -ARMS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