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对军人叛逃罪的判刑标准及区分与逃离罪的界限。军人叛逃罪的刑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包括驾驶航空器、舰船叛逃等特别严重情节,而逃离罪则侵害兵役秩序。军人叛逃行为必须逃亡到境外,且具有背叛国家目的,而逃离罪只需逃避服兵役。军人叛逃罪应吸收逃离罪,以重罪论处。军人叛逃行为违背了职责,对和利益造成危害,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新刑法对军人叛逃罪的判刑标准是哪些
犯军人叛逃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驾驶航空器、舰船叛逃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情节严重通常是指,国(边)境值勤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外逃的;组织他人外逃的;携带武器外逃的;行凶殴打或以暴力威胁国(边)境执勤人员外逃的等。战争正在进行期间越境外逃;乘执行战斗任务之机外逃等。
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是指胁迫他人叛逃的;策动多人或者策动中、高级指挥人员和其他负有重要职责(如机要人员)的人员叛逃的;携带重要或者大量军事秘密叛逃的;叛逃后为敌人效劳,进行严重危害国防安全活动的,等等。构成本罪的行为人逃往的国家或者地区应属于非敌对性质的,如果逃往敌对国家或地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l09条的投敌叛变罪论处;如果是擅离或者逾假不归,情节严重的,可按擅离军事职守罪、逃离罪等论处。
二、区分军人叛逃罪与逃离罪的界限
军人叛逃罪与逃离罪都有离队不归的行为,在定罪上可能发生混淆。其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军人叛逃罪侵害的是国防安全秩序,而逃离罪侵害的是兵役秩序。
2、军人叛逃罪的行为人必须逃亡到境外,而逃离罪的行为人并不要求逃往境外。
3、主观方面,军人叛逃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背叛国家的目的,而逃离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仅有逃避服兵役的目的。
军人叛逃到境外的行为本身必然包含了逃离、逃避服兵役的行为,因此在适用法律上,应根据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以军人叛逃罪论处,不能再定逃离罪实行数罪并罚。
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如果他们以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危害祖国和人民利益为目的逃往境外的,不仅违背了军人的职责,同时对和国家利益也造成了危害,因而对这种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种犯罪行为既包括从境内逃往境外,也包括合法出境而在境外叛逃。
结语
军人叛逃罪是一项涉及的严重犯罪行为,对其判刑标准明确规定。根据新刑法,犯军人叛逃罪的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严重情节者甚至可能面临死刑。此外,区分军人叛逃罪与逃离罪的界限也十分重要。军人叛逃罪侵害国防安全秩序,行为人必须逃亡到境外,并具有背叛国家的目的;而逃离罪侵害兵役秩序,行为人并不要求逃往境外,仅有逃避服兵役的目的。在适用法律上,应根据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以军人叛逃罪论处,不能再定逃离罪实行数罪并罚。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对于以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为目的逃往境外的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维护和国家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三十五条 违反兵役法规,逃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二十四条 战时临阵脱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四十四条 在战场上故意遗弃伤病军人,情节恶劣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