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雇用工人是否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雇用工人是否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来源:爱玩科技网

劳务派遣工不需要与接收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双方的权益以派遣公司与接收单位签订的合同为准。劳务派遣合同纠纷应根据最高的相关解释进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需通过劳动仲裁程序处理,而派遣单位与接收单位的民事诉讼则由人民受理并依法裁决。派遣员工在派遣前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劳动报酬由劳务派遣单位支付。

法律分析

一、派遣工也需要签劳动合同吗?

劳务派遣人员与接收单位属于普通民事合同关系(劳务合同),不是劳动合同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以派遣公司与接收单位签订的合同为准。劳动者已经与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已经属于派遣公司的员工,不需要也不应该与接收单位再签订劳动合同。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

二、劳务派遣合同中遇到纠纷如何处理?

针对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劳务派遣情形,最高人民就此问题出台《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就是专门针对这种情形的具体处理办法。以此来为劳动者正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

劳动力派遣合同涉及两个法律关系,即劳动力派遣合同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对内而言,派遣单位与劳动者(本单位职工)有劳动合同关系。对外而言,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有劳动力派遣合同关系。劳动力派遣合同的履行把三方形成的劳动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结合在一起。由于这两种法律关系产生的纠纷性质不同,处理争议的程序、适用的法律以及时效也各不相同。在审判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对待。劳动者依据劳动关系起诉派遣单位、接受单位的案件为劳动争议案件,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依据劳动力派遣合同起诉的案件为普通民商案件。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和接受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应通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适用劳动法规定的60天仲裁时效,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处理。进入诉讼阶段,由人民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并且审查仲裁程序和实体处理是否合法,依法做出裁决。

对于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因劳动力派遣合同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由人民直接受理。然后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在实体上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依法做出裁决。

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派遣的员工,在派遣到接收单位前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合同,与劳务派遣单位属于劳务关系,在派遣到接收单位就不在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每月的劳动报酬是由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如果发生了劳务纠纷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处理。

结语

劳务派遣工与接收单位签订的是劳务合同,不是劳动合同。派遣工已与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不需要再与接收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对于劳务派遣合同纠纷,最高人民已出台相关解释,为劳动者维护权益提供法律依据。劳务派遣合同涉及两个法律关系,处理争议的程序和适用的法律各不相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应通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处理,进入诉讼阶段由人民审理。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因劳务派遣合同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则由人民直接受理,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处理。派遣员工在派遣前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劳动报酬由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如发生劳务纠纷可通过诉讼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