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来源:爱玩科技网
第36卷 第5期 2014年1O月 辽宁体育科技 U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CY Vo1.36 No.5 0ct.2014 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陈金凤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部,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先进,科学化训练程度较高,训练保障体系优越。 但教练员执教年限较短,科研能力薄弱;后备人才生源区域局限性明显,各个年龄段人才储备不均 衡;后备人才文化学习现状不理想;曲棍球项目普及率低,出路相对狭窄,缺乏社会关注和安置政 策保障。建议:提高教练员科学化训练水平;推动曲棍球项目普及开展;出台措施,促进后备人才 全面发展;拓宽后备人才的出路与就业渠道。 关键词: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05;G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204(2014)05—0007-04 A research on the situati0n 0f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women field hockey in Jiangsu Province CHEN Jin—-fe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of LIU Guojun high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in Changzhou,Changzhou 213000,Jiangsu,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use documentar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explore current talent reserve situ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women hockey.It turns out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women hockey is very advanced,the scientific training effect is very high,the training security system is very superior,but coaches have few teaching life and weak scientiifc research ability;the areas of reserved talents are limited in few places and imbalanced in ages;the reserved talents poor in study;hockey has low popularity rate and dull future,and lacks of public care and protection of policy.Suggestion:more scientiifc training methods of coached,more popular of hockey itself,more introduced measures to entire development and more future guarantee to reserved talents. Key words:women;hockey;reserve talents;training 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后备人才培养问题 是竞技体育的战略问题,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竞 技体育才有未来。江苏省女子曲棍球队自2002年建 立以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8年获得了全国曲棍球 锦标赛、冠军杯赛两个第一名,2009年在第1 1届全运 1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1.1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先进 江苏省女子曲棍球队是我国唯一省队区办的运动 队,在管理模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江苏省女子曲 会女子曲棍球比赛中夺得银牌,2013年第12届全运会 夺得铜牌,竞技实力居全国前列。为了顺应江苏省女 棍球队虽然是省级专业队,但是省体育局并不负责具 体事务的管理,只承担统筹管理职责。训练基地位于 子曲棍球的发展,为建设体育强省贡献力量,本文对江 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找出不足,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促进我省曲棍球项目 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 常州市武进区,由省、市体育部门和区三级投资建 收稿日期:2014—06・26;修回日期:2014—09—23 基金项目:江苏省体育局科技项目(项目编号:TY9215)。 作者简介:陈金凤(1981一),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 1 ・ 2014年第5期 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总第185期 设,由武进区体育局任训练基地主任,武进区体育 局副任领队。目前,江苏省少年女子曲棍球队队 伍共有3支,分别是常州市武进区女子曲棍球队、无锡 市女子曲棍球队、镇江扬中国家奥林匹克曲棍球基地 运动队,各队均由所在城市体育局主管,挂靠在当地的 一所中学内,所在中学的副校长担任领队,另有教练员 1 ̄2名,医生1名,训练由教练员负责,领队统筹管理运 动员的生活、学习和训练。各支队伍均坚持“读、训”并 进原则,坚持“三集中”管理模式,即集中学习、集中训 练、集中生活。 1.2科学化训练程度较高 科学化训练主要体现为选材、训练、管理和监控。 通过调查得知,各队的运动员选材均由教练员负责,选 材内容、方法和标准主要根据《全国曲棍球青少年儿童 教学训练大纲》中的“曲棍球运动员的选材”相关内容 进行,较为全面的进行了形态、素质、机能、心理四个方 面的测试;各队在准备期平均每周训练l0次,竞赛期9 次,过渡期7次,训练时间平均为2h~2.5h,教练员均制 定书面的课训练计划,大部分教练员能制定阶段训练 计划和周训练计划。教练员主要依据阶段目标、训练 内容及运动员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运动员成才规律及 专项实际需求来安排训练负荷,且经常对运动员进行 专项理论教育,这对运动员掌握专项理论知识,提高专 项技战术水平有较大的帮助。调查发现,83.33%的教 练员表示对训练监控“很重视”和“较重视”,并认为在 训练中“必须使用”科学仪器对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进 行测试和分析,说明教练员对训练监控以及科学仪器 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认知。 1.3训练保障体系优越 各队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都有相应制度和要求, 对训练时间、作息时间、训练要求等均作出了较为具体 的规定,对运动员参加比赛获奖也有具体的奖励措 施。训练制度作为运动员参与训练的指导性文件,对 运动训练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让运动员日常训练有 法可依、有据可循,对提高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和制度化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实地考察,武进队有两片11 人制室外场地;扬中基地有一片6人制室外场地,一片 l1人制室外场地;无锡队有一片6人制室外场地。运 动员护具、球杆、训练用球等配备齐全,所有教练员对 场地器材的保障条件比较满意。3支队伍的经费隋况 也较为理想。营养补充方面,各队均设有专门的运动 员餐厅,扬中基地在中学食堂就餐,有专门的就餐区域 及标准;无锡队在体育运动学校食堂就餐。武进队与 ・ 8 ・ 省队运动员在一个基地训练,共用一个食堂。三分之 二以上的教练员认为运动员营养补充能够“正常维持” 日常训练的需要。 2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教练员队伍执教年限较短,科研能力薄弱 各队教练员中,60年代出生的1人,70年代出生 的3人,80年代出生的2人。有关资料表明,江苏省 优秀教练员开始从教的平均年龄为27.8岁,初次取得 成绩的年龄为33.1岁,达到个人顶峰的理论年龄为 38岁左右。可见,江苏省教练员较年轻化,所有教练 员均为职业运动员出身,运动等级均为一级及以上, 学历均为本科,中级教练员与初级教练员各占50%。 研究表明,教练员从开始执教到成为优秀教练员,一 般要经历适应准备期、适应发展期、创造提高期和稳 定发展期等四个阶段,约12~14年,而江苏省教练员执 教年限均在10年以下,教练员执教时间较短、经验尚 浅。教练员执教后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合计不足10 篇,有2人未发表过论文,说明教练员的理论水平、科 研能力欠缺,从调研情况看,教练员每年均能参加1次 以上的培训,但参加培训内容大同小异,缺乏渐进性, 有的教练员连续参加三年都是初级教练员培训,组织 流于形式。 2.2后备人才生源区域局限性明显,在各个年龄段人 才储备不均衡 运动员生源范围反映了可供选拔运动员的数量, 生源范围越广,可选性越大。调查发现,3支队伍在选 材时很难突破行政区域的,在训运动员均来自同 一城市,来源相对狭窄,区域局限性明显,不利于调整 余缺和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曲棍球运动有其自身的特 殊性,在场地、器材、运动装备上要求较高,经济上花费 较大,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许多优秀的苗子没有 被发现,可见江苏省曲棍球运动的人才资源无法得到 充分的利用。目前,江苏省青少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 中没有l3岁以下的,13~15岁年龄段有21人占 41.17%,16~17岁年龄段有20人占39.22%,18~19岁年 龄段有10人占19.61%。从少年运动员的成长过程来 看,7~12岁是初始训练阶段,13~l5岁的运动员基本进 入早期专项训练阶段,16~17岁是初级专项训练阶段, l8~19岁是专项提高训练阶段。而江苏省少年队在各 个年龄段的储备并不均衡,没有7~12岁的运动员,而 l3~17岁的运动员是江苏省少年队的主力年龄段,这 说明绝大部分运动员是进人中学后才开始进行曲棍球 2014年第5期 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总第185期 训练的,换言之,这些运动员已经错过了发展专项身体 素质的基础训练期。 2.3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不理想 调查发现,大多数运动员能够认识到学习文化知 识的重要性,但由于长期参加专业训练,文化成绩基础 差是不争的事实,部分运动员对文化学习存在着“畏 难”和“恐惧”的心理,这需要家长、教练员、管理人员、 教师等加强配合,给予疏导。在对所有运动员文化成 绩的调查中发现,她们的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运动员 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选择率排第一位的是 “有的课听不懂,想学也学不进去”,占调查总人数的 70.59%;排第二位的是“运动员学习氛围差,容易相互 影响”,占47.06%。;排第三位的是“因训练导致身体疲 劳,上课时精力不集中,课后不想学”,占35.29%;排第 四位的是“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不想学”,占15.69%; 排第五位的是“老师讲课不好,上课气氛单调”,占 9.80%。而三分之二的教练员认为自己对运动员文化 学习“不太重视”,这种情况也应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 高度重视。 2.4项目普及率低,出路狭窄,缺乏社会关注和安置 保障 目前,江苏省只有三座城市建有少年队伍,而江苏 省共有13座地级市,曲棍球运动普及范围很低,而即 使在这三座城市,曲棍球普及率同样不高。三座城市 的普通中小学均没有开展曲棍球运动,大部分学生不 了解曲棍球这个运动项目,而运动队与社会各界几乎 没有接触和交往。曲棍球比赛从不售票,包括国际比 赛,观众上座率仍寥寥无几,各种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 也极少播放有关曲棍球运动或比赛的报道,少年曲棍 球比赛除了专业队教练员外几乎无人关注。另外,少 年运动员就业情况不理想,虽然有部分运动员能进入 省专业队继续训练,但仍有相当数量的运动员无法进 入输送行列,这些运动员退役后主要有三个就业方向: 进入社会;读高中;读五年制大专。目前,江苏省针对 基层运动员的保障还比较局限,在这种背景下,大 多数家长因担心孩子参加训练影响文化学习,所以并 不支持孩子参加曲棍球训练,导致后备人才培养缺乏 应有的社会吸引力。 3对策 3.1进一步提高教练员科学化训练水平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实施者,其综合素质和训练 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运动员培养的质量。为此,必 须尽快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要求教练员加强学 习、总结、钻研和创新。管理部门应定期举办曲棍球 教练员、培训班和科研班,邀请国家队教练组 成员、有关专家举办讲座活动,与本地教练员共同交 流、研究曲棍球项目特征和训练特点与规律,明晰青 少年训练指导思想,掌握现代曲棍球训练理念、训练 内容、训练方法与手段、训练发展趋势,加强信息与知 识共享。主管部门还应把教练员的培训计划列入规 划,加强对教练员培训的指导工作,促使培训工作走 向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效益化,不断提高教练员 对专项训练理论和方法的运用水平,提高其科学化训 练水平。 3.2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推动曲棍球项目普及开展 近年来,江苏省女子曲棍球成绩优异,其竞技实 力水平在全国排名前三位,有多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 参加国际性大赛。省、市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 功能与作用,大力宣传和报道曲棍球运动,如利用省 市电视台、报刊和网络等加大对曲棍球运动的宣传力 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报道曲棍球赛事和运动知识,使 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曲棍球,从而获得对曲棍球运动 的关注与支持。只有通过媒体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创 造有利于曲棍球运动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氛围,才能吸 引更多的人积极参与曲棍球运动,唤起社会对曲棍球 运动的关注,使家长认同孩子的选择和支持曲棍球运 动,扩大后备人才数量。此外,部门还应积极创 造条件,推动曲棍球项目的开展与普及,如大力建设 曲棍球传统项目学校;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曲棍球运 动;设置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组织大中小学 曲棍球比赛,真正做到促进江苏省女子曲棍球运动持 续发展。 3.3出台措施,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 正确处理好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是影响后备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也是 关系到后备人才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提 高江苏省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首先要 激励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从领导到教练员要利 用一切机会和场合向运动员宣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帮助运动员树立就业压力的紧迫感,千方百计地激发 运动员的学习意识;其次,要培养运动员的自主学习 能力,不断让运动员认识到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越 来越高,要被社会所认可,就必须学会学习;最后,要 深入分析、研究学训矛盾的原因和症结,全面推出学 训结合的和举措,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要加强协 ・ 9 ・ 2014年第5期 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总第185期 作,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双管齐下,不断改革、完善 办全国大学生曲棍球联赛的契机,合理配置江苏省高 等教育资源,对招收曲棍球运动员的高等院校给予优 惠,尽快提供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拓宽运 动员的出路与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中国曲棍球协会.关于认定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 基地通知[N].2oo7—7—16. “学训结合”的教学训练模式,促进运动员文武双全、 全面发展。 3.4深化社会保障意识,拓宽运动员的出路与就业渠道 各级在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担负相应的职 责,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青少年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寻求社会支持,注重制度建 设,努力拓宽运动员的出路和就业渠道。从江苏省现 状来看,目前还没有举办高校曲棍球比赛,具有招收曲 棍球运动员的高校只有常州大学一家,而且只面向现 役省队运动员,少年运动员无法以运动员的身份进入 [2] 中国曲棍球协会.全国曲棍球青少年儿童教学训练大纲[EB, OL].http://www.chnhockey.tom. 【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4],过家兴.我国优势项目教练员成材过程的时间特征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2(2):12—16. 【5】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高校。考虑到曲棍球运动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竞争 机制,部门应加强宏观,充分利用2011年举 (上接第6页)言,在管理、训练、技战术、后备人才 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应在管理的科 学化水平不够;另一方面,提高管理人才的文化素质, [4]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0—221. [5]孙喜保.中国排球后备人才现状堪忧女排一线球员不到 400 A-[EB/OL].http://sports.sina.corn.cn/o/2009—05-27/09204 401656.shtm1. 管理人才的文化素质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它直接关系着竞技团队的管理效益,对竞技团队的发 展至关重要。因此,提高排球竞技团队管理人才的素 质,不断提高女排团队管理的综合效益,是中国女排崛 起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6】 吕敏.解决女排伤痛成重中之重 中心下大力度寻求解 决办法【EB/OL].http://sports.sina.tom.cn/o/2010-09-15/1255 5202842.shtm1. [7】 组织部人事部编.论人才[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4. [8]赵【1】孙鹏.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事务全书[M】.北京:中国 阳.中国国家运动队科研团队运行机制研究【D】.太原: 山西大学,2012:20. 【9】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10]黄志阳.刘鹏探班女排为郎平打气【N].北京日报,2014-5- 23(15). 知识出版社.2005:741. [2】唐 炎,朱维娜.体育人才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35. [3】.论科学技术【M】.北京:文献出版社,2001:77. ・ 1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