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3、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位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目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名言:
(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题目中“忆”的内容是“读书”,从题目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著名作家冰心的读书经历以及一些启迪人的经验之谈。
3、作者: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
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4、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写作此文,主要是勉励青少年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5、学习生字: 津津.有味(jīn) 催.促(cuī) 笸.箩(pǒ) 天罡.(gāng) 地煞.(shà) 荡寇.志(kòu) 消遣.(qiǎn) 堆砌.(qì) 6、理解生词。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六、教师小结: 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
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与反思第2篇】 《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编排在语文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冰心的一篇随笔,内容很切合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正确地引导好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懂得如何阅读课外书籍,拓展视野,提高文化品味。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求知欲强,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和阅读经验。但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学习情绪波动大、情感价值观不强,思维方式单一,思想动向不够明确,主观能动性也不够强,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只是一种机械式的认知。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外阅读名著的好习惯,也没有写读书笔记和摘抄的好习惯,需要正确的引导。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次教学设计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把握课文要点的能力,对作者提出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观点有比较透彻的理解。交流读书体会,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学会感悟书、评价书、选好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整体感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 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 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
好书”有较透彻的理解。
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具准备
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反复阅读法(速读法、朗读法和细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谁能说说有关读书的名言?(回忆学过的名言,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导语: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诵读活动 ----整体感知
(一)阅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1、了解作者、作品、文章体裁。
2、快速浏览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
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悬念 笸箩 酷爱 消遣 津津有味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 自已
4、男女各为一组,互相听、读,指出对方朗读的失误与不足。 5、听录音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二)思考、交流
1、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全文的中心)
2、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出表明顺序的
词语。(主要让学生理清记叙的顺序。)
时间顺序: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3、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主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总后分。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
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中心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4、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幼年时、少年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的读书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细读
带着“冰心介绍自己什么时候读了那些书?”这个问题去读。 (四)交流
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然后小组比赛,合上书本看哪组答得又多又准。
幼时:《三国演义》(罗贯中) 、《聊斋志异》(蒲松龄)、《水浒传》(施耐庵)、《荡寇志》(俞万春)、《精忠说岳》(钱彩)、《满江红》(岳飞)、《声声慢》(李 清照)
少时:《茶花女遗事》(小仲马)、《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
《封神榜》(许仲琳)
明确: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三、小结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著名女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四、作业
1、积累这课的生字词,并用“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等词语造句。
2、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的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诵读活动 (一)细读课文
1、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2、交流
①、四人为一小组,交流。
如:读《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 “含泪上床”,“哭了一场”;读《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读《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读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读《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多年读书经历让作者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得到了做人处世的‘思考’
的大道理。”
明确: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快速筛选信息并会概括的能力。)
这是全文的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柳州风骨,长吉清才”);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细读12—13段
思考: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明确:书读多了,就会有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二)品读-----品味语言,理解句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明确:由这个关联词构成的句子,让人感受到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2、如何体会“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3、朗读第4段,作者在回忆自己幼时读《三国演义》的情形时,用
“咬了牙”“居然”等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读《三国演义》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本书太吸引作者了,她决定咬牙读。用上“咬了牙”一方面很准确生动,同时表现了她对书的热爱。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表现了她读懂后的惊喜之情。 4、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三、提升------感悟体会(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1、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这句话说明了冰心老人一生对读书的喜爱。书籍已经成为她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只要读到好书,她就非常快乐。她在这一生中读的书很多并积累下了很多的知识;体会到了冰心老人在她这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说明她对读书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2、你们有什么读书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平时读书要有自己的体会)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读书体会。 四、拓展
1、交流自己喜欢的冰心的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可以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介绍一篇文章。
(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读出真心、真情,获得美的享受。) 2、趣味问答
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
②、《三国演义》中“三国”指哪三国? ③、《三国演义》中“三绝”指哪三个人?
④、“岳母刺字”的故事你可能知道,你知道岳母在儿子背上刺下了什么字?
⑤、“哪吒闹海”出自哪部书?
⑥、“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谁?他是哪部书中的人物? 五、总结课文,倡议学生课外时间多读好书。 六、课外作业:
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读书心得,各位同学也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呢?分析自己读书现状,制订读书计划。(列出推荐书目供学生拟定计划时选用。) 七、课后记(做到及时反馈) 板书设计
忆 读 书 冰心
时间顺序: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19年
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读书好 扩大知识面 提高写作能力 忆读书 体会 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经验 多读书 “读万卷书”
读好书 比较、选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与反思第3篇】 教学目标:
1. 学会“舅”等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要求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会抓要点梳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 猜书名,相机指导朗读
A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指名读、猜;指导斩和节奏,了解豪杰和英雄指的是谁?出示诸葛亮(指名读)
B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指名读、猜;指导《水浒传》读音,“浒”即水边,小说中那个英雄聚集的水边具体指哪?理解“天罡地煞”,这108名天罡地煞化身为水浒一百零八将,为民除害,所以称梁山好汉。读名字:林冲、武松、鲁智深
但在另一本书里,却把这些好汉写成盗匪
C出示《荡寇志》指导读音:理解“寇”:闯入者手拿武器,击打人的头部。
所以有贼寇、盗寇、匪寇等词语。 D“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指名读、猜;书中最主要的两个主人公叫?出示:贾宝玉、林黛玉 ,这本书以两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介绍了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出示,指名读)衰和哀特别容易混淆,有什么好办法记忆?再读词。 二、认识作者,了解经历
1. 有一位作家,也在很小的时候就读完了这些书,而且她一生读了很多的书,在她90岁的时候,她将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写了下来,她就是——出示,生介绍冰心(介绍到写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时,相机补充今天学的课文也是为青少年写的) 读课题——忆读书,师生板书。
2. 冰心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想告诉青少年什么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到一句话。
出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指名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课文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呢?那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作者的读书经历。
3. 读书经历应该包括什么?(读书时间、读书书目、读书感受等)先来梳理时间和书目,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圈画出冰心的阅读书目和阅读时间。 出示课文,师生圈画,交流: 重点指导:
(1)《水浒传》《荡寇志》没有具体的时间,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测—
—七岁至十二三岁之间
(2)1980年之后,读的书包括现代文艺作品。相机指导“刊” 这样看冰心的读书经历好像还不是很清晰,如果用一条时间轴来表示呢?
3.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出文章介绍的读书经历主要分为几个阶段?(童年、老年)板书 三、走进童年,学习梳理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读书经历。哪部书影响最大? 《三国演义》
作者读《三国演义》的经历是怎样的呢?
1. 指名读2-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冰心是怎样开始读《三国演义》的。
2. 交流汇报。指导:不要太复杂,抓住关键词。
3. 抓住关键词,可以对这段经历进行梳理:怎么读的,有怎样的感受(津津有味 无限期待)
出示表格:一开始 听舅父讲 津津有味 无限期待
但这只是阅读的开始,后来冰心又是怎样读《三国演义》的呢? 4. 小组合作梳理4-5自然段
指名读四人小组合作的要求,小组合作梳理。 5. 反馈交流:
接着 一知半解地读 越看越明白
后来 断断续续地读 感动(相机总结:寻找关键词,有时可以在文中
直接提取信息,有时需要我们进行概括提炼)
6.总结过渡:刚才用表格的形式对作者读《三国演义》的经历进行了梳理,作者读《三国演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起了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后来她又读了哪些书? 《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
1. 尝试用圈画的方式进行梳理,用不同符号圈画出阅读感受和原因。 2. 指名交流
《水浒传》 尤其欣赏 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为什么写《荡寇志》?对比突出对《水浒传》的尤其欣赏。指导:要点有时要进行筛选。
《红楼梦》 兴趣不大、厌烦、尝到滋味 为什么一开始不感兴趣,后来却尝到滋味了呢? 这对我们读书有什么启示?(反复阅读)
出示篇章页: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理解旧书。 四、总结方法
今天我们尝试着梳理了作者童年的读书经历,运用到了哪些方法?(时间轴、表格、圈画)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进行梳理呢?作者老年的读书经历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童年 提取 表格
26.忆读书 (中年) 概括 圈画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