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让人生更美丽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2012年的春天,我第一次接触《弟子规》,也从此开始了我的国学学习之路。
走进国学经典,能让我们浸润传统文化,分享古人智慧。简明扼要的《弟子规》教导了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形象生动的《论语》教育了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道德经》、《中庸》、《孝经》一部部国学经典,在我们手中温热、在我们心中诵读,我们仿佛展开了一幅历史的画卷,我们好像跨越了时间的界限,我们通过经典与古圣先贤对话,我们通过诵读与古圣先贤交流,我们用前人的智慧点亮自己的心灵,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丰富多样,但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对立面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营养不良。所以我们现在应当重视精神文明,以提高自身修养。如何提升修养,让我们的人格闪耀光辉呢?是去美国学习还是到欧洲借鉴,不,不需要,只要我们回一回头,将我们先辈们留下来的文化精髓拾起一二,便可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出淤泥而不染。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经历五千年的时光洗礼,我们的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经典,诗经为劳动者而歌,为爱情而颂,向我们展示了最原始的美。论语中“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了我们只有思学结合才能学有所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示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看孔子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提醒我们时不我待,应当抓住青春年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人应当有博爱的胸怀。 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给了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孝道。 再看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万丈豪情;以及杜甫那“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忧国忧民情怀。
听完这些,你还会对父母的耳提面命嗤之以鼻吗?你还会在看到摔倒的老人时在扶与不扶之间犹豫再三吗? 当我们的良知沉睡不醒,当我们的道德底线一降再降时,请回过头去,看一看,听一听先辈们对我们的教诲。
我们迷惘过、困惑过,但是,在国学经典的陪伴下,在古圣先贤的教诲下,我们在曲折中前进、在探索中前行。我们在陶渊明的诗歌里寻找君子的隐逸,在苏轼的奔放里学习逆境中的淡定,在关汉卿的留连中抽取洁净的血液。在未来的日子里, 我希望,老者慈善从容,幼者聪颖无忧。少年有理想,壮年有担当,老年有所归。我希望,人们衣食无忧的同时,更能内心无忧。生活脱贫,精神脱困。我希望,远游之日无牵挂,居家之时无妄思。行无羁,思无邪。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