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立身处世求真求诚——《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立身处世求真求诚——《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来源:爱玩科技网
立身处世 求真求诚——《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一、教材分析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这三篇文章以立身处世的思想认识为中心,从自我到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再到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阐述了真诚、怜悯心和坚持正义的重要性。理论论著研习在整体把握时有一定难度,常规的阅读教学方式会显得枯燥乏味,不容易唤起学生兴趣。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应该灵活组织多种学习活动,如思维导图、成果展示会、读书辩论赛等。

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三篇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内容的丰富性,并尝试写辩论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比较三篇文章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感受文章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理性思辨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验与感悟作者的思想主张,欣赏与评价苏格拉底拒绝逃跑、选择赴死

的行为。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真、善、正义的深刻内涵,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理解真、善、正义的深刻内涵,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难点

评价苏格拉底拒绝逃跑、选择赴死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 五、教学课时

共三课时,此课为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真、善、正义,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内涵,是公民追求的基本价值,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尺。真、善、正义的行为最能打动人,真、善、正义的价值最能感化人。街头巷尾,青年志愿者义务整理凌乱的共享单车;公交车上,“90后”女护士跪地抢救心脏骤停的老人;危急时刻,年轻的女教师舍生忘死保护自己的学生……

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先贤的脚步,去探寻真、善与正义的内涵……

二、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一:温故知新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三篇文章的结构,概括了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分析了文章的论证方法。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三篇文章。

格式:本文用……论证方法,阐述了……观点 《修辞立其诚》 本文用道理和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为人为文要“真”,要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即言辞或命题要与客观实际一致、理论与实践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一致的观点。作者对在“立诚”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和批判,强调了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 《怜悯是人的天性》 本文以驳论的方式,采用举例、对比和类比论证方法,并运用演绎推理归谬法,阐述了人的天性是“善”的观点。强调善良是人的本性,而怜悯心作为一种善良,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怜悯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人都需要的美德。 《人应当坚持正义》 本文以类比、对比论证方法和反问法,阐述了“正义”的理念,并深入浅出的阐明了苏格拉底唯正义是从的道德理念。 小结:三篇课文分别给了我们三个关键词:真诚,怜悯,坚持正义。其实,这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原则。

三篇课文中有一个人集三种品质于一身,他就是苏格拉底。

接下来,我们由单元研习任务二来共同探寻。P32齐读任务二的问题2 学生活动二:思辨与拓展

1、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么看?为什么?可以根据不同的观点组成两个小组展开辩论。

(把《逻辑的力量》单元中学到的辩论的技巧和方法与对文本的解读结合起来,交流分享,并选出主辩手。准备5分钟,辩论10分钟。)

总结:其实以苏格拉底的人格和实力,无论他是否越狱,他都能用自己的真诚、善良来维护社会正义,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2、那么,从这三篇文章的学习和刚才的辩论,我们思考一下“真善正义”等立身处世的原则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正反面都可以。(忌空忌大,有理有据)

(补充视频、图片) 学生活动三:思考与深化

在现实社会中,也许你的“善”心或“善”行被质疑、被否定,甚至给自己带来坏的结果,这时,你会怎么办?

总结:立身处世,求真求诚。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不断延续,正是因为一代代人对这种“真、善,正义”的美好品行的坚持。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要秉承这种美好品质。遵从内心,多行善事,多行义举,利己、利人、利国。

“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学生活动四:探究作业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这三篇文章既蕴含着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深刻的人生智慧,又体现出深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理趣。然而,在当代社会, 永恒的“真”“善”“正义”真的存在吗?是否具有时代性?让我们反思不同时代立身处世的根本法则,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