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特长
茗南小学:朱雅莉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 色彩的心理倾向。例如对绘画感兴趣的人,喜欢拿笔在纸上墙上胡乱一通的画,看见什么东西就喜欢拿笔把它画出来。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听到音乐就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节奏摇晃起来,有的还会跟着哼唱,陶醉其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如果让学生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时间也许很长,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反倒像是在游戏。爱迪生就是一个好例子。爱迪生几乎每天都在他的实验室辛苦工作长达18个小时,在里面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此为苦。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难怪他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王羲之是我国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东晋以后,历代书法家大多都受到他的影响,故后人尊之为\"书圣\"。王羲之练字,真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他在书房练字,到了吃饭时间,书童送来他最爱吃的蒜泥和蒸馍,几次催他吃,王羲之仍专心致志练字,连头也不抬一下。书童只好去请王羲之的夫人来劝他吃饭。夫人到书房时,只见王羲之正拿着一块沾满墨汁的馍往嘴里塞,弄得满嘴乌黑。王夫人见此情景,忍不住哈哈大笑。王羲之
此时仍心醉神往地写他的字,还没发觉把墨汁当成了蒜泥,见夫人到来,直夸她今天做的蒜泥特别好吃。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兴趣有时真的可能影响人的一生。而怎样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呢。
一、 让学生对音乐教师感兴趣
现在学生经常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不喜欢某某老师,某某老师的课我不想听,看见某某老师来上课我就烦躁。所以呢我们音乐教师的第一堂课很重要,在上第一堂课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征服学生,发挥自身素质的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让学生对音乐老师感兴趣,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纯熟的技巧技能,比如乐理知识、舞蹈编排、和乐器演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表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展现知识技能,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要从学生的眼中看到对音乐教师的喜欢、敬佩、欣赏、崇拜之情,被你这位音乐教师 折服,学生才有兴趣去听你的音乐课。
二、要喜爱音乐、从音乐课中感到快乐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波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比如音乐游戏往往把节奏、音乐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美的感受等融为
一体,学生乐学易记,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自主、自发的游戏氛围中感悟和理解音乐,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我在上二年级音乐课《快乐的音乐会》的时候,我首先会自己用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导入,让学生来猜这是什么乐器?然后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方式,让学生内心产生对乐器的好奇感,在加入舞蹈动作让学生全体跟着音乐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学生的脸上看到笑容,我觉得这节音乐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在实践中启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一个人的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学校组织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小学生合唱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音乐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表演,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陶冶了学生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
四、校外音乐资源利用
校外音乐资源是指校园范围之外的音乐资源,比如家庭音乐资源,网络信息音乐资源等。校外音资源可以弥补校内音乐资源的不足,可以请一些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家长担任学校音乐活动的辅导员或校外音乐活动的组织者,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带学生去欣赏音乐会,观看文艺演出,参加社会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
与学生共同探讨音乐方面的问题。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音乐教育的方式应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情感交融、想象力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所以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