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8)班语文(上册)教科书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 时 数:99-115 课时 授课教师: 吴钦建
授课对象:三穗县城关第一小学三年级(8)班全体学生
使用时间: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课程总目标: ㈠、政治思想方面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㈡、语文知识方面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40个生字,会认85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
3、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⑤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4、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③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 5、综合性学习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语“等,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 6、渗透相关法制教育
要渗透法制教育的课文有7篇,分别是第17课《孔子拜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9课《赵州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24课《,璀璨的明珠》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9课《掌声》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 二、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8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
4、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
2
写日记。
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4、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6、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7、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4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0个生字、正确读写5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4、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 5、“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3
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6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 让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 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4、渗透相关法制教育。
第17课《孔子拜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 第19课《赵州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第二条
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第五十一条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6、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7、渗透相关法制教育。
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24课《,璀璨的明珠》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第七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第八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我们献出自己的爱,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4、渗透相关法制教育。
第29课《掌声》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 四、教材编排特点
4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与低年级教材“我会读”“我会写” 的设计思想一脉相承,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本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改变了过去以布置、要求的语气提出思考练习内容的叙述方式,采用了以激励的口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其中,有的是以“我能„„”“我要„„”的方式引领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有的是以“我们来讨论讨论„„”“我们来交流交流„„”这样一些富有激情的话语引导大家合作学习。有的用富有活力和个性的儿童化语言,激励学生认真朗读课文。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二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
5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随着学生会认、会写的字的增多,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本册在二、四、六、八单元分别安排了的四次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 “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但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把它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
(四)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加强“口语交际”和“习作”,本册教材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两个栏目,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五、课程内容(各单元内容与课时安排情况):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1、《我们的民族小学》 3 课时 2、《金色的草地》 2 课时 3、《爬天都峰》 2课时 4*、《槐乡的孩子》 1 课时 《语文园地一》 5 课时。
第二单元课文有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 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5、《灰雀》 2 课时 6、《小摄影师》 2 课时 7、《奇怪的大石头》 2 课时 8*、《*我不能失信》 1 课时 《语文园地二》 5 课时。
6
第三单元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9、《古诗两首》 3 课时 10、《风筝》 2 课时 11、《秋天的雨》 2 课时 12*、《听听,秋的声音》 1 课时 《语文园地三》 5 课时
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五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且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13、《花钟》 2 课时 14、《蜜蜂》 2 课时 15、《玩出了名堂》 2 课时 16*、《找骆驼》 1 课时 《语文园地四》 5 课时
第五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
17、《孔子拜师》 2课时 18、《盘古开天地》 2 课时 19、《赵州桥》 2 课时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 课时 《语文园地五》 5 课时
第六单元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21、《古诗两首》 3 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 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 课时 24、*《,璀璨的明珠》 1 课时 《语文园地六》 5 课时
第七单元是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
7
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2课时 26、《科利亚的木匣》 2课时 27、《陶罐和铁罐》 2课时 28*、《狮子和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5课时
第八单元以“爱的奉献”为专题,本单元有4篇课文,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一个“爱” 字贯穿全组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
29、《掌声》 2 课时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2 课时 31、《给予树》 2 课时 32*、《好汉查理》 1 课时 《语文园地八》 5 课时 六、本班学生的学情分析
三(1)班共有学生61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由于年龄较小,顽皮的较多,部分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两级分化明显。当前,他们正处在从低段到中段的一个过渡期,他们需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快的适应转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准确的心里定位,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和积淀丰富的知识经验。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习惯不好:字迹潦草,作业不按时完成,平时没有预习习惯,课外书看得少,日记写得2、3句的流水帐等等。给他们的发展带来困难,同时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有些缺乏。如何辅导好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成绩是重中之重。
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按时按量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有待提高,学生易学易忘,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3、学生分析、理解题意的能力有待加强。
4、学生课外阅读少,知识面窄,说话、写话及阅读能力较差。 七、课程实施建议
1、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研讨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如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 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等。自然风光、文物 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上网,读课
8
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 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4)重视朗读指导,给学生示范,听录音或范度,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培养语感。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5)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交际的信心,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6)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理论服务和实际
(7)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写话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从课文中学习写话。坚持写日记,为学生的作文起步打好基础
(8)深入钻研教材,写“下水文”不断学习理论,努力备好每节课,因材施教。 八、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一)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及形式(70%)
1、听的能力: (会认真倾听,领会要点,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 评价内容:课本内容、课外精选。
评价形式:
①听规定数量词语,复述; ②听规定数量句子,复述; ③听一段话或一个小故事,复述。
2、说的能力: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能 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 他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 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评价内容:课本内容、课外精选。
评价形式:
① 复述指定内容; (课文、选读、课外) ② 根据阅读内容表达阅读感受;
③ 根据规定内容说一段话; (重点句、重点词语、主要意思、图、符号) ④ 讲一则见闻或一个小故事; (自选) ⑤ 根据规定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9
3、读的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000 个。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 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 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 诗文 50 篇(段)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在家 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评价内容:文章类(精读、背诵、略读、选读、精选、生活中常见内容。 )词语类(双音 节、四字的、成语)
评价形式: (1)个人读; (2)同桌合作读; (3)小组合作读;
(4)背诵(根据规定意思自主选择内容背诵;规定内容背诵,合作背诵) (5)查字典(根据所读内容很快选择关键字的意思)
4、写的能力:其中 2000 个左右会写。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 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 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 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 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评价内容:课文要求、规定要求。
评价形式:
(1)以写的形式考查积累; (词语、成语、古诗、精彩句子、精彩段) (2)抄写、听写规定内容或听后简要写出主要内容。 (3)围绕规定词语写一段话; (4)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5)围绕主要意思写一段话; (6)看图写一段话;
(7)根据规定标点符号写一段话;
(二)、学期结束评价(30%) 考察:用 90 分钟完成一份试卷,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四个等级。
【教学进度计划】附后
10
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目录
单元 备课主题名称(课题)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备注 第一单元 4、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第一单元素质检测与讲评 5、灰雀 6、小摄影师 7、奇怪的大石头 第二单元 8、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第二单元素质检测与讲评 9、古诗两首 10、风筝 11、秋天的雨 第三单元 12、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第三单元素质检测与讲评 第四单元
13、花钟 11
14、蜜蜂 15、玩出了名堂 16、找骆驼 语文园地四 第四单元素质检测与讲评 17、孔子拜师 18、盘古开天地 19、赵州桥 第五单元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五 第五单元素质检测与讲评 21、古诗两首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六单元 24、,璀璨的明珠 语文园地六 第六单元素质检测与讲评 25、矛和盾的集合 26、科里亚的木匣 第七单元 27、陶罐和铁罐 28、狮子和鹿
12
语文园地七 第七单元素质检测与讲评 29、掌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31、给予树 第八单元 32、好汉查理 语文园地八 第八单元素质检测与讲评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