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研究综述
作者:张海涛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年第12期
摘要:近几年,对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较多,但大多都是研究主观幸福感的,对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研究较少。本文就将几年来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研究的状况做一综述并做简要评价。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
有关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在最近十几年得到蓬勃的发展,但受幸福感研究理论、手段、方法等的影响,仍然是研究主观幸福感较多,研究心理幸福感较少,对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的研究更少。
一、基本理论问题
(一)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
研究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幸福的一种主观感受,主要是根据自身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目前,对主观幸福感研究呈现与经济学研究结合的趋势,这为心理学主观幸福感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心理幸福感则是由实现论演化过来的,认为幸福并不只是情感上的体验,而更应该关注个人潜能的实现,幸福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与显现。国内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研究的比较少。我国学者崔春华等人研究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在师范大学生中的应用。结论是:“比较适合正在大学校园积极进取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幸福感的测量。”要提高该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使用科学性需要进一步修订。 (二)关于大学生综合幸福感
因素分析证实了这两种取向之间的差别关系:快乐感同目标功效(goal efficacy)相联,而意义则同目标完整性(goal integrity)相联。不过,还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种取向之间相互联系。苗元江等人对大学生幸福感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大学生积极性情绪占优势,排在前三位的情绪是快乐、愉快、幸福。具体生活领域中,最满意的是道德、健康、家庭。价值观排在前三位的是成功、智力和知识、快乐。 二、影响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指与人心理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人格、自尊、归因倾向等;客观因素是指来自外界对主体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变量、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以及经济因素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主观因素
1.人格。一般来说,人的主观幸福感是相对稳定的,相对稳定的根源在于其人格特质的相对相关。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的稳定性与人格特质的稳定性高度相关。研究表明,在人格的开放、尽责、和谐、神经质和外倾五因素中,主观幸福感与外倾正相关,与神经质负相关,而与其他三因素没有相关。
2.自尊。国外Diener(1984)的一项研究表明,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许度,其中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受自尊影响最大。在实际生活中,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指标有很多,而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也有研究者认为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不具普遍性,比如,在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社会中,高自尊感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幸福感。
3.归因倾向。归因倾向是指个体在成功与失败时归结原因时的一种趋向。在归因倾向方面,人们主要表现出具有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倾向性。具有内部控制倾向的人认为后果是由自身行为以外的因素造成的,而具有外部控制倾向的人则恰恰相反。研究表明,归因倾向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 (二)客观因素
1.人口统计变量。人口统计变量主要是指性别、年级以及年龄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年级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虽然有影响,但结论是不一致的。有的研究表明高年级的幸福感好于低年级,有的研究则相反。
2.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大学生遭遇困难时社会对大学生的帮助,主要来自家庭、朋友学校等的物质支持、情感支持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3.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是指大学生在学习中所经历的各种正性或负性事件。正性事件是指指大学生在学习中所经历的好的、对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事件,而负性事件则恰恰相反。研究表明,无论是正性还是负性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都有较大的影响。
4经济状况。关于经济状况是否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有研究认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另外的研究则认为,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 三、幸福感测量工具
Kozma等人编订的《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从短期情感反应和长期情感体验两个方面把握被测者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自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始,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正常人如何适应和应付生活、如何发挥自身潜能并获得人生幸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心理学研究者采用另一术语“心理幸福感”以区别于主观幸福感。Ryff等人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的维度涉及人的自我实现的6个突出方面,即自主、环境驾御、个人成长、积极的人际关系、生活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和自我接受。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均采用自评量表进行。我国没有自己的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评量表,通常采用的是国外的测评工具,比如Ed Diener(1995)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分A卷和B卷)。 四、评价
以上研究表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影响因素研究得较多,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研究得较少,对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研究得更少。现有的主观幸福感(SWB)与心理幸福感(PWB)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幸福与幸福感的内涵,但它割裂了幸福的本质与内涵,缺少对二者的融合。另外,有限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实证的研究基础上,缺少理论的分析与探索;测量的工具大多数是来自国外,将没有修订的国外幸福感测量工具用于中国,其科学性毫无疑问地应受到怀疑。 参考文献:
[1]崔春华,李春晖,王欣,等.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在河北师范大学生中的应用[Z].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2005,(2).
[2]严标宾,郑雪,邱林.SWB和PWB:两种幸福感研究取向的分野与整合[J].心理科学,2004,27(4).
[3]严标宾,郑雪,邱林.SWB和PWB:两种幸福感研究取向的分野与整合[J].心理科学,2004,27(4).
[4]苗元江,余嘉元.大学生幸福感研究与思考[J].青年研究,2003,(1). [5]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述[J].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4).
[6]李景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分析[D].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0,(3). [7]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4). [8]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 [9][10]吴明霞.三十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4). [11]Kozma A,Stones M J.The measurement of happiness:Develop-ment of the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J].Journal of Gerontology,1980,35,(6). [12]Ryan R M.On Happiness And Human Potentials:A Review of research on hedonic and eudaimonic well-being[Z].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Ryff C D.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ult life[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