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工计算

电工计算

来源:爱玩科技网
1.交流线路电压损失△U:

=(P*R+Q*X)/Ue

=(800*1.66+600*1.67)/10 =233 V

P——线路输送有功功率,kW Q——线路输送无功功率,kV.A R——线路电阻,Ω X——线路感抗,Ω

Ue——线路额定电压,kV

2.380V低压架空线电压损失百分数

△U% =M/(C*S)=7500/(50*35) =4.286 %

其中:M=P*L=25*300=7500 电压损失: △U =380*△U% =380*4.286% =16.286 V

M——负荷矩,kW.m

P——线路输送有功功率,kW L——导线长,m

S——导线截面积,mm^2 C——电压损失计算常数

注:在380V低压架空线路上,由于 导线截面积小,线间距离小,感抗 起的作用小,电压损失百分数△U% 可用上式进行简化计算.电压损失 △U等于△U%乘以380V. 电压损失计算常数 C

——————————————— 电压及电力分配 导 线 类 型 方 式 铜 铝

——————————————— 三相四线制,380/220 83 50 各相负荷均匀分配

单相制,220V 14 8.3

———————————————

3.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R = R20[1+α(T-20)] = 1*(1+0.004*(T-20)) = 1 Ω

R20——20℃时电阻值,Ω α ——电阻温度系数,1/℃ T ——温度, ℃

4.导线电阻:

R = ρ*L/S = 0.0295*1/S = 0.0295 Ω L——导线长,m S——截面积,mm^2

ρ——电阻率, Ω.mm^2/m 20℃时,

铝导线ρ:0.0295Ω.mm^2/m

铜导线ρ:0.0179-0.0182Ω.mm^2/m 注:用此公式还可计算导线长 L = R*S/ρ

5. 圆导线截面积:

S = π*d^2/4 = π*1.16^2/4 = 1.05683 mm^2 d——线径,mm S——截面积,mm^2

6. 三相交流电路视在功率估算

S ≈ 0.65*I ≈ 0.65*1 ≈ 0.65 kV.A

S——视在功率, kV.A I——负载线电流, A

注: 三相交流380V电路,不论

负载是Y接法,还是△接法都 使用上述公式估算.

7. 计算交流电路电容器容抗:

Xc = 1/(2πf C)*10^6 = 1/(2π*50*1)*1E6 = 3183.1 Ω C——电容,μF

f——电源频率,Hz,常为50Hz

8. 电容器电容量计算:

Qc = 2πf.C.U^2

= 2π*50*1*1^2*1E-3 = 0.31416 kV.A

Qc——电容器无功功率, 表示电容器电容量,kV.A C——电容,μF U——电压,kV

f——电源频率,Hz,常为50Hz

9. 一.根据 Qe,Ue 计算 Ie

Ie = Qe/Ue = 1/1 = 1 A

二.根据 C,Ue 计算 Ie Ie = 2πf.C.Ue = 2π*0*0*1*1E-3 = 1 A

Ie——额定电流, A

Qe——额定无功功率,kV.A Ue——额定电压,kV C——标称电容,μF

f——电源频率,Hz,常为50Hz

10. 根据 I,U 计算 C

C = I/(2πf.U)

= 1/(2π*50*220)*1E6 = 14.4686 μF

C——电容,μF

I——流经电容的电流, A U——电容两端电压,V

f——电源频率,Hz,常为50Hz

11. 带倍率的电测仪表与电压互感

器、电流互感器配合使用, 则 总倍率 = 1*1*1 = 1

K ——电测仪表倍率 Ku——电压互感器变压比 Ki——电流互感器变流比

12. 配电变压器利用系数:

n = A/(S*cosφ*t) = 4000/(180*CS*600) =0.046

t——当月实际投运时间,h

A——当月实际用电量, kW.h(度) S——额定容量,kV.A

cosφ——功率因数(一般取0.8) 注:

1.配电变压器系统的线损由铜损、 铁损、和线路损耗组成.在6-10kV 配电网络中,导线损耗占25-35%; 变压器铜损占45-55%; 铁损占20-30%.

2.配电变压器容量偏大, 实际负 荷小,空载时间长,线损加大, 应 适当提高配电变压器利用系数, 可适量增加用电量.

3.配电变压器系数n选为0.6-0.8, 变压器损耗最小.

13. 三相变压器初级额定电流:

Ie1 = C1*S=0.1*180=18 A 2.三相变压器次级额定电流:

Ie2 = C2*S=1.5*180=270 A S——变压器额定容量,kV.A 注:上述公式由 S=√3*U*I导出.

14. 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与温度换算

R20 = K*R=2.49*260 = 7.4 MΩ

R20——换算为20℃时的绝缘电阻, MΩ R ——测量的绝缘电阻, MΩ T ——测量温度,℃

K ——温度换算系数,查下表后代入公式中 温度换算系数 K

———————————————————— |t-20| -- 10 20 30 40 50 ———————————————————— 0 1 1.5 2.3 3.4 5.1 7.7 1 1.04 1.54 2.4 3.53 5.29 2 1.07 1.6 2.49 3.66 5.5 3 1.11 1.66 2.59 3.8 5.72 4 1.15 1.74 2.69 3.95 5.96 5 1.2 1.8 2.8 4.1 6.2

6 1.25 1.9 2.91 4.29 6.45 7 1.31 1.99 3.02 4.48 6.71 8 1.36 2.1 3.14 4.68 7 9 1.42 2.2 3.27 4.88 7.32

———————————————————— 注:

1.本计算根据测量的绝缘电阻值,换算出20℃ 时绝缘电阻值.

2.换算先要根据温度T值查表得出换算系数 K, 再将 K 值作为已知条件输入到公式中. 3.运行中的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合格标准是: 20℃时,

10 kV 级及以下绝缘电阻 >300 MΩ 35 kV 级绝缘电阻 >400MΩ.

不满足此条件,表明变压器可能绝缘有问题, 或者绕组碰壳、碰电铁芯、线圈之间短路等. 4.测量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一般选用2500V

兆欧表,但测穿心螺杆对铁芯的绝缘电阻时, 一般选用1000V兆欧表.

15. 无功电度表 代替GB 3924—83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45号出版物(1963年)《乏尔-小 时(无功电度)表》。 1 范围

本标准仅适用于最新制造的用于测量频率范围为45~65Hz的无功电能的

2级和3级普通用途的无功电度表(以下简称为仪表)及其型式检验。 本标准不适用于特殊型式的无功电度表(多费率仪表除外)。

当本标准中所述仪表与仪用互感器连接使用时,本标准不适用于仪用互 感器。 2 引用标准

GB/T 15283 O.5、1和2级交流有功电度表 3 定义

除采用GB/T 15283 定义外还增加下列术语与定义。 3.1 无功电度表 reactive energy meter

将无功功率对时间进行积分来测量无功电能的仪表(IEV 301-04) 3.2 无功电度表常数 constant of a reactive energy meter

由仪表测量的无功能量和转子的相应角位移之间的关系给定的系数。 通常以乏尔小时每转(var²h/r)或转每千乏尔小时(r/kvar²h)表示。 4 分类

仪表按照下列各项分类:

按等级指数分为2级和3级;

按相位角分为0°、60°、90°三类。 5 机械要求

5.1 通用要求 应符合GB/T 15283第5.1条规定。

5.2 表壳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12-07批准 1995-05-01实施 应符合GB/T 15283第5.2条规定。

5.3 窗口 应符合GB/T 15283 第5.3条规定。 5.4 接线端──接线端座──保护接地端 应符合GB/T 15283第5.4条规定。

5.5 接线端盖 应符合GB/T 15283第5.5条规定。

5.6 绝缘封闭Ⅱ类防护仪表 应符合GB/T 15283第5.6条规定。 5.7 不燃性 应符合GB/T 15283第5.7条规定。 5.8 计度器(计数机构)

计度器可以是鼓轮式或指针式的。

计度器记录的基本单位是千乏尔小时(kvar²h)或兆乏尔小时(Mvar²h)。 在鼓轮式计度器中,计度器记录的基本单位应标在与鼓轮组件相邻处。 鼓轮计度器中,仅最后一个鼓轮,即最右端的鼓轮是可连续转动的。 在指针式计度器中,计度器记录的单位应以1kvar²h/div或 1Mvar² h/div的型式标在与单位标度盘邻近处,10的倍数可以标到邻近标度盘处。 例如按千乏尔小时计度的仪表,单位标度盘应标以1kvar²h/div,单位标 度盘左边相邻的其他标度盘应标以10—100—1 000等。

连续转动的鼓轮,或指示最低值的标度盘,应予以刻度并按十个分度标 以数字,每个分度应细分为十个部分或保证相同读数精度的任一其他排列。 指示单位的小数部分的鼓轮式计度器的鼓轮或指针式计度器的标度盘, 若是可读的,应圈以彩色圈或本身着色。

计度器应能从零开始记录最少1 500h,并在参比电压和功率因数为 1时 额定最大电流下记录电能。任一较高值可以经有关方面之间协商。 计度器标志应是不能擦掉的并便于读数。 6 电气要求

6.1 标准的基本电流 见GB/T15283第6.1条。 6.2 标准的参比电压 见GB/T15283第6.2条。 6.3 功率损耗

a. 电压线路:在参比电压、参比温度和参比频率下,仪表每一电压线路 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损耗不应超过5W和10V²A。

b. 电流线路:对于基本电流小于 30A的仪表,在基本电流、参比频率和 参比温度下,直接接通仪表每一电流线路所损耗视在功率不应超过5V²A。 在参比温度和参比频率下,经电流互感器使用的仪表,每一电流线路所 损耗的视在功率在其电流值等于相应互感器的额定二次电流值时不应超过 2.5V²A。 注:

额定二次电流是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值,互感器的特性即基于此值。 额定扩展的二次电流的标准值为额定二次电流的120%、150%和200%。

Reset 6.4 温升 应符合GB/T 15283第6.4条规定。

6.5 介电性能 应符合GB/T 15283第6.5条规定。 7 仪表标志 7.1 铭牌

每只仪表应具有下列信息:

a.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和制造厂地址(如要求时);

b. 型式名称和认可标志的位置(在需要时);

c. 适于仪表的相数和线数(例如,单相二线,三相三线,三相四线), 此标志可以由附录A所示的图形符号代替;

d. 系列号和制造年份。如系列号标在固定于表盖上的标牌上,则此号 也应标志在表底和基架上;

e. 参比电压,按下列形式之一标志: ──元件数(如多于一个时),和仪表电压线路的接线端上的电压; ──系统的标称电压或用于同仪表连接的仪用互感器二次电压。 标志例子见表1。

表1 电压标志

━━━━━━━━━━━━━━━━━━━━━━━━━━━━━━━━ 仪表 电压线路接线端上 标称系统电压 的电压和单元数

──────────────────────────────── 单项二线127V仪表 127V 127V 单项三线127V仪表

(127V是对中间线) 254V 254V 三相三线,相间220V,2元件 127和220V 3³220V 三相四线0°

仪表220/380,3元件 3³220(380)V 3³220(380)V 三元件90°仪表三(或四)线,

相间220V 3³220V 3³220V 使用相对相电压仪表 110-143V (3³127/220V) 单项二线仪表电压范围为110V--143V 127和220V 110-143V 单相二线仪表参比电压127V和220V 127和220V ━━━━━━━━━━━━━━━━━━━━━━━━━━━━━━━━ f. 对于直接接通仪表,基本电流和最大电流示例:10-40A或10(40)A, 为仪表基本电流10A,额定最大电流40A;对于接互感器工作的仪表,同仪 表连接的互感器次级电流示例表示为 /5A,仪表的基本电流和额定最大电 流可以包括在型式名称中,例如:ABC-1.5-6或ABC-1.5(6); g. 参比频率以Hz表示;

h. 仪表常数以x var²h/r或x r/kvar²h形式表示;

i. 如要求时,按相角分类(如表示为:0°、90°或60°);

j. 仪表等级指数以记入圆圈中的等级数字2或3表示或以“C1.2”, “C1.3”表示;

k. 参比温度不是23℃,应标出; l. 绝缘封闭Ⅱ类防护仪表用 符号。

上述第a、b和c项可以标在永久固定于表盖上的标牌上。

d项到l项信息标在位于仪表内部的铭牌上,例如,铭牌可以固定在仪表 计度器上。此信息也可标在仪表标牌上。

标志应清楚,不易被擦掉,并能从仪表外边读取。

如仪表是特殊型式 (例如带有止逆器、或当多费率仪表的切换磁铁的电 压不同于参比电压时),应特殊标在铭牌上或另外的标牌上。

如仪表通过仅用互感器记录无功电能,并且在仪表常数中已考虑互感器 时,应标志互感器变比。

也可以使用标准的符号(见IEC 387号出版物译文)。 7.2 接线图和接线端标志

每只仪表应标以不能被涂掉的接线图,其接线图应表明仪表的相序和角 度分类。经双方协商,可按国家标准识别图形代替接线图。 如仪表接线端标有标志时,此标志也应表现在接线图上。 8 准确度

8.1 进行准确度试验条件 a. 表盖应在原来位置;

b. 鼓轮式计度器仅是转动最快的鼓轮转动; c. 在进行任一试验之前,电压线路应至少通电: ──2级仪表为2h; ──3级仪表为1h。

测量电流应按逐增值或逐减值调整,电流线路应在每一电流值下维持足 够的时间,以达到热稳定,相应的使转速恒定。 d. 此外,对三相仪表:

──应符合接线图中所标的相序; ──电压和电流系数应基本上对称。

每一相电压(线对中线)或线电压(线对线之间)与相应电压平均值之差不 超过±1%。

每一相电流与各相电流平均值之差不超过±2%。

各电流与相应相电压的相位移,不考虑功率因数,相互之差不超过2°。 参比条件见表2。

表2 参比条件

━━━━━━━━━━━━━━━━━━━━━━━━━━━━━━━━ 影响量 参比值 各等级仪表的允许偏差

------------------------- 2 3

──────────────────────────────── 环境温度 参比温度,无标记时为23℃ ±2℃ ±2℃ 工作位置 垂直工作位置 ±5℃ ±5℃ 电压 参比电压 ±0.5% ±1% 频率 参比频率 ±0.2% ±0.5% 波形 正弦电压和电流 畸变因数 畸变因数 小于±2% 小于±5% 来自外部参 引起误差改变不大于下 比频率的磁 列值的磁感应强度值 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等于零 ±0.3% ±0.3%

━━━━━━━━━━━━━━━━━━━━━━━━━━━━━━━ 注:

1)如试验不是在参比温度(包括允许偏差)下进行的,其结果应以适当 的仪表温度系数更正

2)确定垂直的工作位置(见5.2条)

仪表设计和装配应在下述条件下保证正确的垂直位置(前后及左右)。 a.表底由垂直的墙壁支承;

b.基准边缘(如接线端座的下边缘),或标志在表壳上的基准线是水平的 3)试验包括:

a.对于单相仪表,首先使仪表同电网干线正常连接,测定误差,接着将 电流线路以及电压线路反向连接后测定误差。两个误差之间的差的一半即 是误差改变值。因为外磁场相位未知,故试验应在0.1Ib和功率因数为1以

及0.2Ib功率因数为0.5(感性)的条件下进行。

b.对于三相仪表,对0.1Ib和功率因数为1进行三次测量,在每一次测量

之后电流线路和电压线路接线要改变 120°,整个相序不改变。这样测定 的每一误差和其平均值之间的最大差即是误差改变值。 8.2 误差限

仪表在第8.1条规定的参比条件下,其百分数误差不应超过 表3和表4规

定的有关准确度等级的极限。

表 3 百分数误差限(单相仪表和带有平衡负载的三相仪表)

━━━━━━━━━━━━━━━━━━━━━━━━━━━━━━━━ 电流值 功率因数 各等级仪表的百分数误差极限 (超前或滞后) ---------------------------- 2 3

──────────────────────────────── 0.1Ib 1 ±3.0 ±4.0 0.2Ib~Imax 1 ±2.0 ±3.0 0.5Ib~Imax 0.5 ±2.0 ±3.0

━━━━━━━━━━━━━━━━━━━━━━━━━━━━━━━━ 表 4 百分数误差限

(带有单相负载的三相仪表但电压线路加以对称三相电压)

━━━━━━━━━━━━━━━━━━━━━━━━━━━━━━━━ 电流值 功率因数 各等级仪表的百分数误差极限 ---------------------------- 2 3

──────────────────────────────── 0.2Ib~Ib 1 ±3.0 ±4.0 Ib 0.5 ±3.0 ±4.0

━━━━━━━━━━━━━━━━━━━━━━━━━━━━━━━━ 注:试验电流应以递增或递减的方式加入每一单元。

8.3 仪表常数试验 应符合GB/T 15283第8.3条规定。 8.4 试验结果的说明

由于测量不确定度和其他参数可能影响到测量,某些试验结果可能落在 表3和表4所示极限的外边。然而,如平行移动一次零线,移动量极限不大

于表5规定的极限,所有试验结果落入表 3和表4所示极限内时,则仪表被

认为合格。

表 5 试验结果的说明

━━━━━━━━━━━━━━━━━━━━━━━━━━━━━━━━ 仪表等级

---------------------------------- 2 3

──────────────────────────────── 允许零线移动% 1.0 1.5

━━━━━━━━━━━━━━━━━━━━━━━━━━━━━━━━ 8.5 影响量的影响

在测定个别影响量的影响时其他影响量的值和条件,应按第8.1条规定。 8.5.1 环境温度的影响

对于给定温度的平均温度系数的测定,应在温度范围为20℃即高于给定 温度10℃和低10℃温度范围内完成,但是不应使温度低于0℃和高于40℃。

在所有情况下,平均温度系数至少应对参比温度进行测定,应不超过表 6规定的极限。

表6 温度系数

━━━━━━━━━━━━━━━━━━━━━━━━━━━━━━━━ 电流值 功率因数 各等级仪表的平均温度系数,%/℃ --------------------------------- 2 3

──────────────────────────────── 0.1Ib—Imax 1 0.10 0.15 0.2Ib—Imax 0.5(滞后) 0.15 0.25

━━━━━━━━━━━━━━━━━━━━━━━━━━━━━━━━ 8.5.2 其它影响量

8.6 短时过电流 试验线路应是实际上非感性的。

在接线端上保持电压,在施加短时过电流之后,仪表应能回到电压线路 通电时的初始温度(约1h)。

表7 影响量

━━━━━━━━━━━━━━━━━━━━━━━━━━━━━━━━ 影响量相对 电流值(平衡 功率 各等级仪表百分数误差改变极限 于参比条件 负载另有说 因数 ---------------------------- 的 改变量 明除外) 2 3

──────────────────────────────── 倾斜悬挂3° 0.05Ib 1 3.0 3.0 Ib和Imax 1 0.5 1.0 电压±10% 0.1Ib 1 1.5 2.0 Ib~Imax 1 1.0 1.5 频率±5% 0.1Ib 、Ib 1 1.5 2.5 Ib 0.5(超前 2.0 2.5 或滞后) 来自外部的磁

感强度0.5mT Ib 1 3.0 3.0 附件磁场 0.05Ib 1 1.0 1.0 单费率或多 费率计度器

的机械载 0.05Ib 1 2.0 2.0

━━━━━━━━━━━━━━━━━━━━━━━━━━━━━━━━ 注:

1)与加于仪表的电压同频率的电流产生的 0.5mT的外磁场磁感强度,在

相位和方向最不利的条件下,不应引起仪表百分数误差改变超过表7 所示 值。此磁感强度值可通过将仪表放置圆形线圈中心处获得,该线圈平均直 径1m,矩形截面,相对于直径有小的径向厚度,线圈为400安匝。

2)指封装在仪表外壳内的间歇通电的附件,例如多费率计度器的电磁铁 最好标出辅助装置的连接方法。若连接是用插件或插座的方式,则这些 连接应是不可逆的。但是,在无上述标志或无不可逆连接情况,若仪表是 在最不利条件的连接下进行试验时,误差改变也不应超过表7指示值。 3)在校准仪表时,此影响已被补偿。 8.6.1 直接接通仪表

仪表应能加载冲击电流,其峰值等于50倍额定最大电流(或7000A,取低

值),并保持25倍最大额定电流(或3 500A,取低值)lms。 注:

1)可用电容器放电或硅可控整流器电源获得脉冲电流。经此试验后,误 差改变不应超过表8所示值。

表8 短时过电流引起的改变

━━━━━━━━━━━━━━━━━━━━━━━━━━━━━━━━ 仪表用于 电流值 功率因数 各等级仪表的百分数误差限

------------------------------- 2 3

──────────────────────────────── 直接接通 Ib 1 1.5 1.5 经电流互

感器接通 Ib 1 1.0 1.0

━━━━━━━━━━━━━━━━━━━━━━━━━━━━━━━━ 8.6.2 经电流互感器接通的仪表

仪表应能加载0.5s,电流等于20倍额定最大电流。 经此试验后,误差改变不应超过表8所示值。 8.7 自热影响

电流线路无电流,电压线路按参比电压分别通电至少2h(2级)和1h(3级)

后,将额定最大电流加于电流线路,施加电流后,在功率因数为 1时立刻 测量仪表误差,然后以足够短的时间间隔画出正确的以时间为函数的误差 变化曲线。此项试验应进行至少1h,无论如何,应进行直到在 20min内误 差变化不超过0.2%为止。

在功率因数等于0.5(滞后)时进行同样的试验。 按规定测量的误差改变不应超过表9规定值。

表9 自热影响引起的改变

━━━━━━━━━━━━━━━━━━━━━━━━━━━━━━━━ 电流值 功率因数 各等级仪表以百分数误差表示的改变量限

----------------------------------------- 2 3

──────────────────────────────── Imax 1 1.0 1.5 0.5(滞后) 1.5 2.5

━━━━━━━━━━━━━━━━━━━━━━━━━━━━━━━━ 9 起动和潜动

本试验条件和影响量值按8.1条规定,除下述规定外。 9.1 起动

当2级和3级仪表的电流分别为0.005Ib和0.01Ib及sinφ=1(超前或滞后)

时,仪表转子应起动并连续转动。

检查转子,应使转子至少完整的旋转一转。

带有鼓轮式计度器的仪表,应对不超过两个鼓轮转动时进行。 9.2 潜动 应符合GB/T 15283第9.2条的规定。 10 调整

一般情况,应提供有适当的调整装置。经用户和制造厂之间的协商,制 造厂可生产无进一步调整装置的仪表。

装有调整装置的仪表,以及按本标准已调整完好的仪表,至少应能提供 下列进一步的调整。

试验应按第8.1条规定的条件进行。 a. 制动元件调整

在0.5Imax、参比电压、参比频率和sinφ=1的条件下,改变转速不小于

±4%。

b. 轻载调整

在0.05Ib、参比电压、参比频率和sinφ=1条件下改变转速不小于±4% c. 相位角调整(有此项要求的仪表)

在sinφ=0.5(超前或滞后)在 0.5Imax、参比电压和参比频率条件下, 改变转速不小于±1%。 附录A

无功电度表图形符号(补充件)

下列符号作为例子给出,每一电压线路用一条直线表示,每一电流线路 用一个黑色或白色圆点(小圆圈)表示。

在表示电压线路的每一直线的终端,放置一个小圆点,表示电流线路与 电压线路有一个公共接点。

如具有这样公共接点的电流线路和电压线路不是同一电磁元件的一部分 ,则表示电流线路的圆点以引线方式接到表示线路的直线中点,引线粗细 不超过直线的一半。

如一个电磁元件带有两个电流线路,其匝数比为 1/K,则表示圆点的直 径应有近似相同的比率。

若在两直线符号(如符号i) 和符号j)中,朝向公共点的方向作为正向, 在三角形符号(如符号h) 情况下以三角方向为正向,则符号中两直线夹角 表示两对应电压的相位角。

为了区别作用于每一电流的电压的方向,由电压的正方向影响的电流应 以黑色圆点表示,而由电压的负方向影响的电流以白色圆点表示。 例1 仪表(0°)用符号

a) 符号a)表示仪表有一个元件,一个电流绕组和一个电压绕组 (一相 二线线路);

b) 符号b)表示仪表有一个元件,一个电压绕组和两个电流绕组 (一相 二线线路或三线线路,电压绕组接外端导线); c) 符号c)表示仪表有两个元件,每一元件有一个电压绕组和一个电流 绕组,电流绕组连接在单相三线线路的外端,相应的电压线路接于外端和 中线之间;

d) 符号d)表示仪表有两个元件,每一元件有一个电压绕组和一个电流 绕组,电流绕组插入三相线路的相导线中,每一元件的电压绕组接于中线 和电流绕组所插入的那个相导线之间; e) 符号e)表示仪表有两个元件,每一元件有一个电压绕组和一个电流 绕组,适于二瓦表法连接(三相三线线路); f) 符号f)表示仪表有三个元件,每一元件有一个电压绕组和一个电流 绕组,适于三瓦表法连接(三相四线线路); g) 符号g)表示仪表有两个元件,每一元件有一个电压绕组和一个电流 绕组,电流绕组在二相三线线路的两个相导线中连接。 例 2 三相仪表(90°)用符号

h) 符号h)表示仪表有三个电磁元件,每元件有一个电压线路和一个电 流线路,其中每一元件的电流线路同其他两个电磁元件的电压线路有一公 共点。每一电磁元件的电压线路由不包括在电流线路内的相导线之间的电 压供电。

i) 符号i)表示三相仪表有两个电磁元件,每元件有一个电压线路和两 个电流线路,其匝数比为1:2(n匝和2n匝);每一 n匝线路与同一电磁元件

的电压线路有一公共点,而每一2n匝电流线路与电磁元件的电压线路有一 公共点。

i′) 一个电磁元件的n匝线路和另一电磁元件的2n匝线路接正向电压, 相反,第一个2n匝线路和第二个n匝线路接负向电压。 例 3 三相仪表(60°)用符号

j) 符号j)表示三相仪表有两个电磁元件,每一元件有一个电压线路和 一个电流线路,一个电流线路与另一电磁元件的电压线路有一公共点,而 另一电磁元件的电流线路同两个电磁元件的电压线路有一个公共点 符号的优点:

本附录中使用的符号表示出了电磁元件数和每一元件的电流线路数,电 流和电压绕组之间的电气连接及其在仪表中的配置。也说明了是单相还是 三相系统及其导线数。

使用这些符号可使本标准正文中第7条第d项所列的表示方法省略。 简化了第7条第f项所列的表示方法。在二电磁元件三相线路仪表中,相

导线之间的电压为220V的,应在符号i)或j)的右边写上“220V”;在三电 磁元件三相三线仪表中,应在符号h)的右边写上“380V”;在有中线的三 相线路中应在同一符号的右边写上“220/380V”。 应用 IEC文字符号的组合有着很大的优点,即铭牌上的技术标志都是统 一的,不需考虑进口国的语言。

16. 离心泵电动机容量附加值:

━━━━━━━━━━━━━━━━━━━━━━━━━━━━━━ 功率,KW 2.0以下 2-5 5-50 50-100 100以上 ────────────────────────────── 附加值% 70 50-30 15-10 8-5 5 K 1.7 1.5-1.3 1.15-1.10 1.08-1.05 1.05

━━━━━━━━━━━━━━━━━━━━━━━━━━━━━━

17. 离心风机电动机容量附加值:

━━━━━━━━━━━━━━━━━━━━━━ 功率,KW 1.0以下 1-2 2-5 >5.0

────────────────────── 附加值% 100 50 25 15-10 K 2 1.5 1.25 1.15-1.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