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表格式)附流程图 (1)

四年级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表格式)附流程图 (1)

来源:爱玩科技网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 加法交换律 小学数学 教学对象 1课时 四年级学生 提供者 张树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加法交换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完成第28页的例1以及下面的“做一做”。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在三年半前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打下基础。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 ·学生是小学四年级学生 ·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的相关知识 ·学生能够简单应用加法解决相关问题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有关例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3.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探究规律的学习当中。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北师大版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白板教室。 1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同桌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问题 上午行多少千米? 下午行多少千米? 一共多少千米?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景导入 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看主体图: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教师使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课件质疑。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探究规律 学生总结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2

揭示定律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 25+65=________ 同桌轻声交流. 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用字母表示: a+b=b+a 等于65+25 等于15+87 300+600= 600+300 35+65=65+35 举例子验证 87+15=________ 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______+________ _______+65=________+35 练习巩固 知识应用 小结 布置课后 作业 让学生自己通过4+5=5+4(运练习验证刚才自己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用了加法交总结的规律,得到法运算定律 换律) 成就感。 连一连 学生连线 83+315 +73 回答运用了:87+42 315+83 加法交换律 73+ 42+87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 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3

加法交换律 37+45=45+37 +78=78+ 53+98=98+53 板书设计 873+127=127+873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 a+b=b+a 教 学 过 程 流 程 图 新 课 情 景 导 入 揭示定律 探究规律 练习巩固 举例子验证 知识 应用 小结 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