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盐酸小檗碱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盐酸小檗碱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来源:爱玩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齐鲁药事・Qilu Pharmac0 eutical Affairs 0 2008 Vo1.27,No.2 R R R ・ 113・ 表2 正交实验结果表 。。。仡 盯"凹4 8 5 2 7 6 8 9 3 & 仉 差分析,见方差分析表3,咄 弧 C因素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综合各 实验号 A B c ( ) 水分 颗粒成品率 ( ) ( ) 项指标,保龄洋参含片一步制粒最佳工艺条件为A B3C。,即 3.2 95.4 。。2。 40.8 。 ∞∞孙6 8 s 2 7 6 4 3 7 4.9 讯 物料干燥温度35~45℃、输液泵转速:l2r・min一、黏合剂 60.8 92.4 m 咄 为4O 乙醇。 l15.8 3.2 98.5 70.5 。 2掘 3.5 蚍乳2 O Z 3 9 2 3 8 S 扎 89.5 m 表3 方差分析表 84.5 2.8 96.4 58.5 4.3 95.4 86,2 3,9 92.4 45.6 4.S 101.1 60.4 4.3 97.3 查F表Fo.05(2,2)一19 Fo.01(2,2)=99 5制粒工艺验证 按照保龄洋参含片制粒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生产15批, 结果平均生产效率为99.6kg・h一,平均水分3.6 ,颗粒成 品率平均为97.5 。 6讨论 保龄洋参含片由糖粉、人参皂苷、多糖等组成,为避免生 产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损失,物料干燥温度应控制在5O℃以 下、输液泵转速、黏合剂类型对颗粒成品率有较大影响。合 由极差的大小可以看出,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别为C 适的粒度可保证片重差异。合适的输液泵转速可使生产过 >B>A;水分的影响因素分别为c>A、B,水分不宜过高或 程缩短,降低有效成分的损失。黏合剂类型对生产效率影响 过低,以控制在4.O 左右为宜;粒度合格率的影响因素分 较大,并决定颗粒质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工艺条件用于 别为B>A>C。 生产,制成的颗粒均匀,松实适宜,外形圆整,流动性好,颗粒 4结果分析 色泽一致,加适量辅料后压得的片芯硬度好,脆碎度小,这结 以生产效率中影响最小的因素A作为误差来源进行方 果充分表明本组合确实可行。 盐酸小檗碱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陈三宝,周兰姜 (宜春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江西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西宜春336000; 1.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盐酸小檗碱滴丸成型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及丸 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 盐酸小檗碱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 PEG1000+PEG4000(1:1)为基质,药物一基质以1:4配比,料温95℃,二甲基硅油为冷却荆,冷却液温度为5℃,滴制口径 3mm,滴速为5O滴・min_。,滴距6cm为最佳奈件。结论 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盐酸小檗碱滴 丸制备。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滴丸成型工艺 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TQ46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738(2008)02—0113—03 Study on formation technology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Dropping Pills CHEN San-bao,ZHOU Lan—jiang (Bio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Yichun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Jiangxi Province for Research on Active Ingredients in Natural Medicines,Yichun 336000;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Bioengineering of Yichun University,Yichun 336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through controlling the different{actors.METHODS Dissolution,appearance and weight variation was used a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 to select good prescriptions and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114・ 齐鲁药事Qiln Phal mafelttical Affai, ,2008 Vo1.27,No 2 dropping conditions.RESULTS The optimized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PEG1000+PEG4000(1:1)was opti— mal bases,optimal drugs and bases is 1;4,temperature of mixture is 95 ̄C,dropping speed is 50 drop・min一,S℃dimethylsil— icone oil is condensate,dropping distance is 6cm.CONCLUSION The highest finished product with good quality can be got through this process. KEY WORDS:Berberine hydrochloride;dropping pills;formation technology;orthogonal test 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是从黄连等植物 中提取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临床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治 的配比,药料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滴距(滴头至冷却剂液 面的距离)。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选用1.9(3 )表安排实 疗肠道感染,近年发现还有治疗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 症、糖尿病和抗肿瘤等作用,对人类肝癌细胞、艾氏腹水瘤、 结肠癌细胞、食道癌细胞系、鼻咽癌细胞、膀胱癌细胞、恶性 畸胎瘤细胞等都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Ⅲ。目前盐酸 小檗碱主要被制备成片剂和胶囊,由于其微溶于水,溶出速 度慢,吸收较差。与其他剂型相比,滴丸具有速效、高效、服 用剂量少,降低不良反应等优点。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对 盐酸小檗碱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进行了优选,为生产该滴丸 提供参考。 1材料与仪器 DWJ一200OS—D型滴丸试验机(烟台康达尔药业有限 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 ZB—lO智能崩解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二甲基硅油(药 用);盐酸小檗碱(杭州中香化学有限公司);PEG1000、 PEG4000、PEG6000(天津津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2] 2.1盐酸小檗碱滴丸的制备 将盐酸小檗碱粉末过200目 筛,加人熔融的基质中,搅拌均匀,保持料温,倾人滴丸机中, 调节滴人速度、滴制口径、滴距,滴人冷却剂中冷却。取出已 冷凝的小丸,除去滴丸表面的冷却剂,风干,即得。 2.2基质的选择盐酸小檗碱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在选 择基质时首先考虑水溶性基质。常用的此类基质为聚乙二 醇类,初选PEG1000、PEG4000和PEG6000进行滴丸成型 处方的试验。分别为PEG1000、PEG4000+PEG1000(1:1) 、PEG4000、PEG6000+PEGIO00(1:1)和PEG6000。结 果:用混合基质PEG1000+PEG 4000(1:1)时,药液与基质 混合均匀、黏度合适、滴丸圆整度好、无拖尾现象,故选用 PEG1000+PEG 4000(1:1)为基质。 2.3基质和药物配比的选择 选择基质PEG1000+PEG 4000(1:1),药物和基质的配比分别为l:l、l:2、l:3、l :4、l:5、l:6进行试验。结果当基质所占比例越大时,滴 制越容易,圆整度越好,当药物与基质比小于l:2时滴丸不 能成型,初选药物基质比为l:2~l:4。 2.4滴制口径及滴速的选择 选择滴制口径分别为2mm、 3mm、4mm,滴速在3O~6O滴・min 的范围内进行试验。 结果,当1:2径取3mm,滴速4s滴・min 时,滴丸的圆整度 好,丸重差异最小。因此选择滴制口径3mm,滴速s0滴・ min 进行试验。 2.5滴丸成型工艺的正交设计方案及结果 在单因素筛选 的基础上,选出决定滴丸质量的4个重要因素:药物与基质 验,以硬度、溶散时限、圆整度和丸重差异作为考察指标,测 定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I H、X A)规定检查。综合 评分为总分100分来评定,分数越高越好。正交试验因素水 平见表l,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因 素 水平函 面丽丽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b R 1 2 2 2 3 3 3 8 3 9 毗 。 。 。 2 2粥黜曲  2 1 2 3 2 3 1 3 1 2 4 4 4 2 l 2 2 2 1 2 3 3 1 2 2 3 1 4 4 5 8 2 8 0 7 7 7 8 8 8 9 9 9 5 5 2 4 5 7 4 7 5 8 7 7 7 6 5 l 2 1 5 3 6 8 4 2 5 6 6 7 7 8 8 8 9 9 O 5 5 5 5 6 5 5 4 7 6 l 6 6 5 5 7 5 O 2 2 O 8 1 5 由表3的方差分析可见,因素A及B对试验结果有着 显著影响,即盐酸小檗碱与基质的比例为影响滴丸成型的主 要因素,药料温度次之。最佳的工艺组合条件为: A3B3C3D3。 2.6验证试验 按最佳工艺A B3C I)3,即基质为PEG1000 +PEG 4000(1:1),药物与基质的配比为l:4,滴制温度 为9s℃,冷却剂温度选择5℃,滴距选择6cm重复制备3批 滴丸样品。结果丸重差异在4.5%~5.4%的范围内。溶散 时限在5.0~6.5min范围内,外观质量较好。说明所选的滴 丸制备工艺的结果及重现性良好。 3讨论 滴丸与片剂相比,除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周期较短外,其 突出的优点是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盐酸小檗碱属难 溶性药物,而滴丸的制备方法是固体分散制备中的熔融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齐鲁药事・QfflI Pharmaceutical Affairs 2008 f. ! 兰 ・115・ 故药物在基质中以微细状态存在,因而有利于药物的溶出和 吸收。 异等为正交试验指标评判工艺优劣.结果可靠合理 参考文献 滴丸的处方设计受到基质的影响。选用不同分子量的 PEG是由于其黏度不同使得滴制的难易程度不同。熔融法 [1]陈俊威,谭丽蓉,李伟恩,等.正交试验法优选盐酸小檗碱脂质体 制备工艺.实用医技杂志,2007,l4(14):1868. [23李菁,马全龙,程明.丹参滴丸的制剂工艺研究.齐鲁药事, 制备固体分散物时,盐酸小檗碱应过200目筛才能使其达到 高度分散。本次实验用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及丸重差 2007.26(8):498. ・合理用药・ 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46例临床观察 薛菊霞,陈瑞红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剂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46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60mL加入5 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日1次。同时口服复方乙肝灵 片、维生素E胶丸、维生素C片。对照组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40mL加入5 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日1次。并口服上述药 物。两组治疗时间为1个月,1月后治疗无效者换用其他治疗。治疗前均停用怀疑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观察症 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效率73.9 ,总有效率91.3 ;对 照组显效率47.8 ,总有效率78、3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d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复方甘草酸单铵用于治 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有较好的疗效,且可缩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程。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单铵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738(2008)02—0115—02 随着临床用药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 TB(总胆红素)同时升高,且其中一项指标高于正常值上限2 发病也越来越多。复方甘草酸单铵中的甘草酸单铵系中药 倍以上。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指以上肝功指标异常持续不超 甘草提取物,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 过3个月,超过3个月者称慢性药物性肝损伤[】] 床,但其应用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报道尚不多,本文应用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按1993年Danan等在总结国 复方甘草酸单铵对此类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显 际共识会议意见基础上提出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 著,现报告如下。 评价标准,从服药至发病时间、病程、危险因子、伴随用药、除 1对象与方法 外其他原因、既往报告、再用药反应等7个方面进行评分,分 1.1病例选择46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均为我院同期 值在3分或3分以上者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 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3年Danan等在总结国际共识会议 1.3治疗方法治疗组: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60mL加人 意见基础上提出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标准。 5 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日1次。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或 排除重症肝炎患者,排除严重低血钾症,高血钠症,高血压, 接近正常时改为口服复方益肝灵片、维生素E胶丸、维生素 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患者。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 C片等,每日3次。 单铵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中男性13例,女性1O 对照组: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40mL加人5 葡萄糖溶 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6岁,平均45.5岁。对照组中男 液中静滴,每日1次 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时改 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8岁,平均48 为口服复方益肝灵片、维生素E胶丸、维生素C片等,每日3 岁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分别为化疗药(12例)、抗结 次。两组治疗时间为1个月,1个月后治疗无效者换用其他 核药(6例)、中草药(5例)、激素(10例)、抗风湿药(8例)、非 治疗。治疗前均停用怀疑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 甾体抗炎药(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损伤程度上 1.4观察内容症状和体征:恶心、呕吐、纳差、腹痛、腹胀、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黄疸、瘙痒、皮疹、肝大等。 1.2诊断标准药物性肝损伤定义:采用1990年国际标准: 肝功能变化: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 血清ALT(谷丙转氨酶)或CB(结合胆红素)升高至正常值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 上限2倍以上,或AST(谷草转氨酶)、AP(碱性磷酸酶)和 胆红素(TB),至少每周复查1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