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赤贫)的划分标准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
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导得自己所
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列宁这一定义十分完整。四句话实际上告诉了我们划分阶级的四个要
素,表明了考察阶级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和出发点。
首先,贫下中农的划分不是只靠财产和土地来确定的。鉴于某些人说的某家人前刚买了几亩地就被划分成
地主的扯淡言论,我只能说对你们的智商表示担忧。
地主: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生产工具(牛和犁等)完全不种地,把地租给别人或雇佣长工的是地主。
富农: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生产工具,自己也种地,但是需要雇佣短工的是富农。
中农: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不用雇佣农民,完全靠自家人种地的中农。
贫农:有土地但是不够种需要租别人家的地,或者没有工具需要租用,又是也打短工的是贫农。
赤贫:什么都没有的,给人家打长工,或者租地主的土地工具的是赤贫。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剥削雇佣劳动榨取剩余价值为生的人。包括产业资本家、手工业资本家、借贷资
本家、商业资本家等。是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的。他们所代表的阶级——资
产阶级,在反封建过程中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中国的资本家成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在其内部形成了官僚
资本家和民族资本家两部分。中国的资产阶级相应地也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国家所有即全
民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已不再是占有和经营他们原有的私人企业的老板,而是按照其能力被接受为企业的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