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__…__…__…__…__…号…学…__…__…__…__…__…__…__…__…__…_名…姓…_…__…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校…学………………………… …虹口区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化学分层练习2
(满分6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2016.6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三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做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a-40 六、选择题(共20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27. 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 发射航天飞机 B。水力发电 C. 太阳能供热 D. 风力发电 28.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 氧元素 B. 铝元素 C. 氮元素 D。 钙元素
29。 将少量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面粉 B。 氯化钠 C. 蔗糖 D. 钾 30。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 葡萄糖 B. 甲烷 C. 酒精 D。 碳酸钙 31。 下列属于正盐的是 A. NaOH B. KCl C. NaHSO4 D. HCl 32。 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 NaCl:食盐 B。 CaO:生石灰 C. CuSO4:胆矾 D。 Ca(OH)2:消石灰 33.
二氧化锆(ZrO2)是一种难溶于水且不易与酸反应的物质,是人工牙齿非常适合的材料。二氧化锆中,锆元素(Zr)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 .+6 34. 下列数字表示溶液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溶液是 A. 0 B. 1 C. 7 D. 14 35. 下列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金刚石与C60 B. 二氧化碳与干冰 C。 氧气与液氧 D. 水与双氧水
第 1 页 共 7 页
36. 37.
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A。 氖气:填充霓虹灯 B。 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 氦气:作保护气 D。 二氧化碳:保藏食品 实验开始前要装满的是
A。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的水 B.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试剂 C. 蒸发时,蒸发皿中的溶液 D。加热时,酒精灯中的酒精
38. “雾霾”中的“霾”是指烟、尘等小颗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下列物质在与氧气充
分反应的情况下,能生成类似于霾的物质是 A。 C B. S C。 H2 D. P 39。 在氢气与氧化钨的反应中:3H2+WO3高温W+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0. 41。 42.
A。 W是氧化剂
C. 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 H2是还原剂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43.
44. 45。 46.
下列试剂可以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的是 A. 铁片 B。 碳酸钙粉末 C。 氯化钡溶液 D. 银溶液 下列有关3molH2O的解释错误的是
24
A。 含有3molH2 B. 约含有1.806×10个氧原子 C. 其质量为54克 D。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下图表示了甲( )与乙()反应生成丙 ()的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与反应的甲与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甲、乙、丙中只可能有一种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夏天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关于打开瓶盖前后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B. 剩余溶液仍为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C. 瓶内二氧化碳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 二氧化碳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下列中和反应中,需要借助其他试剂才能证明其发生的是 A。 氢氧化镁与盐酸 B。 氢氧化铜与硫酸 C。 氢氧化钠与盐酸 D。 氢氧化铁与硫酸
向Zn(NO3)2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有Zn、Cu、Fe B。 滤液中的溶质只有Fe(NO3)2 C.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D。 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原溶液的质量大 甲、乙、丙是初中学习过的物质,甲在发生化合反应时能生成乙或丙,乙、丙两种物质能相互转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可能是O2 B. 甲一定是H2 C. 乙可能是H2O D。 丙一定是CO
第 2 页 共 7 页
七、填空题(共19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47。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用初中化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①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1) ,属于氧化物是 (2) (写出一种即可),能供给动物呼吸的气体是 (3) .(本小题用化学式表示)
2KMnO4KMnO4MnO2。 ② 高锰酸钾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 2“ ”中应填入的物质是 (4) .
③ 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对纯碱制取工业做出巨大贡献.在“联合制碱法中”有一种生成物是氯化铵(NH4Cl),该物质由 (5) 种元素组成。氯化铵是一种化肥,属于 (6) 肥(填元素名称)。请你写出氯化铵中所含原子团的名称 (7) .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8) (写出计算过程,不需计算结果)。
④ 波尔多液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可以防治某些植物病害。通常用1%的硫酸铜溶液与熟石灰混合制得。若要配置1000克1%的硫酸铜溶液,需要5%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是 (9) 克。
4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
①“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 (10) ;
②“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酚酞变红,可验证分子具有 (11) 的性质,B烧杯的作用是为了证明 (12) ,从而起到对比的作用。
③“实验3\"中,只有A中铁钉生锈了。对比铁钉不同的现象,可推知铁生锈的条件是与 (13) 同时接触;
④“实验4”中,对比两支试管内液面高低的不同,可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 .
49. 氯化钠与钾的部分溶解度如下(单位:g/100g水)。
温度(℃) 氯化钠 钾 20 36.0 31。6 40 36。6 63.9 60 37.3 110 80 38。4 169 100 39.8 246 第 3 页 共 7 页
①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将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补充完成.(在虚线框内作图) (15)
② 在20℃时,将50克钾溶解在100克水中,形成的是 (16)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升温至40℃,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7) (精确到0.1%) ③ 某温度时,氯化钠与钾的溶解度相等均为S g/100g 水,则S的最小范围是 (18) 。
④ 在固体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以通过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等步骤分离提纯钾.可以利用该方法分离的理由是 (19) A. 固体混合物中钾的含量较高,氯化钠的含量较低。 B. 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C。 40℃至100℃,钾的溶解度始终大于氯化钠。
八、简答题(共21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50。 以下是有关气取以及性质实验的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A
装置B
装置C
b
a
① 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 (1) ,b (2) .
② 用装置A制取氧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判断氧气已收集满 的方法是 (4) 。反应结束时,若未将导管从水中移走就熄灭了酒精灯,可能的后果是 (5) 。
③ 若用B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分液漏斗的作用是 (6) 。(填入相应字母) A. 便于添加试剂。
B。 通过控制滴加试剂的速率,控制双氧水的反应速率。 C。 通过控制滴加试剂的速率,使反应能保持较平稳地进行。
④ 写出装置C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 .关于装置C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
A。 酒精灯Ⅱ需要在气体纯净后方可点燃。
B. 酒精灯Ⅱ的作用是将反应后气体中的一氧化碳点燃,防止有毒气体的排放。 C.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到室温后再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5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化合物m(可能含碳、氢元素)的组成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通一段时间氧气后点燃酒精喷灯与酒精灯。待完全反应完成后,先熄灭火源,再停止通入氧气。
第 4 页 共 7 页
右图是某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请回答 ① 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 。 ② 现象 (10) (填序号说明化合物m中有碳元素存在。
实验现象: Ⅰ.待测物m逐渐减少 Ⅱ.氧化铜始终无变化 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你认为该实验是否需要尾气处理,并说明理由 Ⅲ.硫酸铜粉末由白色变为蓝色 (11) 。
④ 若要确定混合物m中是否含有氢元素,需要对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12) 。
52。 某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操作Ⅰ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13) ,操作Ⅱ的名称是 (14) 。
② 实验中得到0。05 mol碳酸钙,请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克?(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5) 。
③ 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实验中得到的滤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分析该图可知滤液中的溶质是 (16) ,说明上述实验得到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7) (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其原因是 (18) 。
饱和 石灰水 滤渣 洗涤 烘干 碳酸钙 计算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克加足量水 溶液 操作Ⅱ 样品 操作Ⅰ 滤液 溶液的质量(克a ) d b c 稀盐酸的质量(克)
第 5 页 共 7 页
第 6 页 共 7 页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