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带着锁链的舞蹈

带着锁链的舞蹈

来源:爱玩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带着锁链的舞蹈

作者:邓素矜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3期

摘 要:农村中学普及型舞蹈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施教过程中又受到沉重的文化学习压力、课时不足及主观意识的缺乏等诸多因素的,舞蹈教育的开展就难免出现种种难题。针对高中舞蹈选修课的艺术实践内容,提出对不同倾向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和教法,力求在舞蹈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舞蹈选修;艺术实践;多元化;弹性化;灵活化

自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高中课程方案》,在高中音乐学科下面分设鉴赏、歌唱、戏剧、舞蹈、创作和演奏六个模块,供不同学校选开,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中学舞蹈教育便成为了一个热门选修模块,许多学校陆续开展形式各样的舞蹈教育实验课,一度让大家感受到开展舞蹈教育的价值,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舞蹈教育在一些地方开展出现的种种难题,如,教材的实施、场地的配套、人员的安排等。笔者就近几年来在教材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总结出一些经验作以下阐述: 一、农村中学舞蹈普及教育之现状

目前,我国中学舞蹈教育基本上都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施的:一是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存在,主要针对全校舞蹈特长生的准专业舞蹈教育;二是将舞蹈课列在正式课程表内,打破班级或年级界限,以课程班为单位,面对某一学段全体学生的普及型舞蹈教育,即笔者在本文中的主要阐述对象。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而舞蹈更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其表现的领域更体现了一种技能性特点。因此,学习者不能仅仅靠听课去学习,而要多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审美体验及知识、技能。

我国舞蹈普及教育的现状大致为:幼儿园高于小学,小学低年级高于小学高年级,中学阶段是舞蹈普及教育的薄弱环节。虽然,我国的中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已有几个年头了,但由于现行教育及主观意识上的缺乏等因素的,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受到的美育教育极少,进入高中后又要面对残酷的“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学生身上沉重的学业负担并没有减轻,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遍遍的演练、一次次的诵读,大多数在读高中学生都有点抠肩、驼背,缺乏形体美感意识,更谈不上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例如,2011学年度,在笔者所教授的高二舞蹈选修4个班共146人中,因兴趣爱好而选修舞蹈的学生有11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约占80%,其他原因选修舞蹈的学生有29人,约占20%;其中有舞蹈基础的特长生有2名,只占总人数的1.4%;无任何舞蹈基础的学生有144名,占总人数的98.6%。

就中学生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张白纸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作为一线的教师首先应理解和把握好舞蹈选修课程“以提高素质为主,培养能力为辅”的教学方向,即舞蹈课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审美修养为主,不应过分强调对学生技术方面的要求。只在适当的范围内对身体各韧带、肌肉进行延展训练,使学生亲身体会人体语言的美妙。因此,当教材所设定的艺术实践目标(即技能与表演方面的要求)与现实学情之间出现较大出入时,需要我们教师灵活掌控,从中找到平衡点,以保证教材的有效实施。 二、依据实际学情,灵活掌控实践目标与内容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做到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弹性化、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倾向的学生可做“基本要求”“发展性要求”“拓展性要求”。教学的内容可以随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艺术实践目标的多元化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与舞蹈》教材为例:第四单元《中国古典舞》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欣赏、学习中国古典舞作品和基本动作及舞蹈组合,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认识美。其中,本单元的实践部分——《跟我学——古典舞基本动作》中出现了像搬前腿、踹燕、探海、卧鱼等技巧性强、对身韵要求较高的舞姿动作。对于本人所面对的这样一个不具备任何舞蹈功底和常识的学生群体来说,是无法完全达到教材所设定的目标的。于是,在教授这一章节的实践部分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本单元的艺术实践目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1)教材提供的实践素材只作欣赏用,通过教师或舞蹈特长生的亲身示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古典舞的手形、手位、脚型、脚位作为基本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准确到位、舒展而不松懈。

(2)把由各手位、脚位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舞姿作为发展性要求,让学生通过自行组合形成不同舞姿,并掌握动作的名称,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认识的过程变为再创造过程。在这一阶段中,艺术感悟力较好的学生就能做出比较丰富多样的舞蹈动作,教师在对这些舞姿进行适当的纠正指导之后,再引导学生一起将做出的舞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小小的组合并能合上音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动作运行路线、动势特点、用力的方法等,从形、神、劲、律等方面去感受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同学的帮助下,一般也都能够完成两到三个简单的舞姿动作。

(3)把课后继续欣赏一到两部中国古典舞的经典作品并写出分析舞蹈的艺术特征的小论文作为拓展性要求,利用网络资源,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艺术实践内容的弹性化

(1)在有限的课时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课时不足是新课程改革中各学科都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整个《音乐与舞蹈》选修课程总计只有十八课时,我校选用的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与舞蹈》教材内容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仅以十八课时来教授这门博大精深、艺术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面面俱到,必将导致泛泛而谈,最终的结果就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取舍。

以教材的第三单元《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为例,我国有56个民族,教材重点列出的有藏、蒙、傣、维、朝鲜5个民族。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学习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作品及动作,了解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并能掌握动作变化、发展和规律。受课时所限,在这一章节中,我把藏族舞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专门学习藏族舞的基本动律,探究其音乐节奏的特点、民族服饰、体态动律特征及其风格形成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每组自选一种少数民族舞蹈,利用课后时间自主性地学习探究这一民族音乐、舞蹈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要求能在下一次课时,各组上来当小老师,讲解这一民族舞蹈并能做出两到三个本民族舞蹈的典型动作,以此作为学习过程的评价。 (2)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灵活调整实践内容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教师要充分了解其教学对象,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对发挥学生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能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例如,教授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时,在清一色女生的班级,我就以女性身韵元素为主要实践内容,突出动作的柔美、抒情;在男生较多的班级,我则以男性的身韵元素为主,突出动作的稳健、阳刚之美。这是因为女生往往比较能配合教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地学习男身韵动作,而让男生学女身韵动作相对要困难得多。 3.教学方法的灵活化

高中音乐新课程把培养兴趣爱好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喜欢并且愿意在课堂上舞动身体,身为教师在上课时应自始至终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并能及时地对教学素材和教学节奏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例如,教材所提供的藏族踢踏组合,动作典型集中,比较有代表性,但略显单调。为避免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乏味,我在原有素材基础之上加入了队形变化,让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这样每位学生都能看到教师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动作,教师在圆心还能保证其听觉、视觉不受影响。让一个学生以退踢步、打招呼的方式引出全体学生的舞蹈,相同的舞蹈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由各分组一应一和地错落完成,避免了单一动作的枯燥乏味,舞蹈最后在全体学生手拉手、跳踢步和“巴扎嘿”的呼喊声中结束。这样的编排大大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既增进了感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之,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施以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使学生受到最大限度的艺术熏陶,为顺利完成高中舞蹈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元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09-01. [2]贾元林,金浩.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09-01. [3]音乐与舞蹈:教师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07-01. (作者单位 福建乐市华侨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