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法定继承不是法律行为是事实行为。原因如下:
1、事实行为不以意义表达为必要因素,法律行为以意义表达为必要因素。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宣告开始,不以继承人的意义表达为条件,是事实行为;
2、事实行为按照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按照行为人意思表达的内容有效;继承不是按照继承人的意愿进行,所以是事实行为;
3、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