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来源:爱玩科技网

  八年级下思想品德讲学稿

  课题 课时 时间 主备人 审核 审批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 第一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人民和公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

  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学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齐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歌中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那么在我们国家谁在当家作主呢?(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国家主人的?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二.阅读教材4页-7页,并完成以下内容。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活动一:了解在哪些地方能看见我国的国徽,国徽各部分图案的寓意是什么?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1.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                                                                         

  2.人民包括哪些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                               和其它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          、拥护社会主义的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3.我国人民的地位:                                 

  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活动二:阅读第5页相关材料,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                                          (例如: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                                                    

  (例如: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活动三:

  ★辨一辨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

  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归纳到书上)

  5.我国的公民属于哪些人?

  凡具有                                      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活动四:阅读第6页小寒的相关材料,议一议:

  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没有得到           的保障

  说明: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                       。

  6.权利的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           为核心(母法)、以                 (制定各部法律)和(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保障公民的权利。

  活动五:填好第7页一些具体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立法保障

  活动六: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见教材p7页材料)议一议: 

  ※  傅某把6名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  6名学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②司法保障

  三、课堂小结: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四、你收获了什么

  五、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