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二:个案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如何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
培训班: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班(华师附中教学点) 工作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学员姓名:林程吉
案例介绍
吴某,男,16岁,高一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吴某学习成绩好,但时间观念较差,经常迟到,不做值日,而且总能给自己找借口。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他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自己担任课室管理员,但总是不能负责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所担任的班干部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不能如愿。他因而情绪极受影响。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之中。现实自我是个体当前实际的自我状态,即“我现在是什么样子”;理想自我是个体未来期望的自我境界,即“我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两个“自我”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正是这种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张力,成为推动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强大的内驱力。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吴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他的过于自信使他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他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他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他内心又渴望大家对他友善和关爱。
吴同学的这种行为与他的家庭教育背景和之前接受的初等教育不无关系,突出表现在吴某本人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属于自我教育的系统,它们保证自我教育的有序进行和目标的达成。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抑制能力是最重要的品质。不能抑制自己的人,就像一台坏了的机器。”他说的抑制能力,也就是调节、控制、管理自己的能力。学生通过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所形成的良好品质,是完成自我教育过程的有效条件和重要保障。另外,对于自我监控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行为,如怎样制订行动计划、怎样确定自我目标、怎样与干扰作斗争、怎样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等。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吴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他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他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吴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
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让他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其在各科学习中的优势,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吴某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 ③加强监督:让吴某的同桌和他周围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其进行监督,让他养成准点按时到课室的习惯。同时,针对他做值日偷懒的不良习惯,提醒他做值日,并且给予一定的惩罚机制。老师还要语重心长的教育吴某做值日是基本的负责表现,如果连这种基本的习惯都没有养成,怎样做全面发展的华附人。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吴某与另2名同学,让吴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吴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吴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吴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吴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吴、他们的圈内。吴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乐于助人的新形象,使同学们接受吴。
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吴某有了一定的自控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他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的想法,并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