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弄懂字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体会寓言中人物的心理
3.借助译文,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从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弄懂字义 2.学习一些古文的学习方法
3..理解寓言的寓意,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话说寓言导入
1.你们都知道那些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课件出示)
2.齐读它们,想想这些寓言故事都有那些共同点?(语言简练、故事情节简单、故事中的人物都很愚蠢、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等等)
3、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常带有讽刺或者劝戒的性质。寓言原来是民间的口头创作。世界上最早的寓言式《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相当盛行。在
1
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当时相当流行的寓言作品。(课件出示)
“刻舟求剑”其中的寓言故事之一。选自战国《吕氏春秋》(课件出示)
4、读课题,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初读寓言感知
1、这则寓言故事是古代文言文,请小朋友试着读读。(抽生逐句读,注重评价读准与否)
2、把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认识了,课文就能读得更准确了!(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3、生字回到句子里,看看读得怎样?(读句子)(课件出示)
4、把这些句子送回课文里,又读得怎样?(自己练读,抽生读课文)
5、文言文要读慢些,还要读出停顿之美来。(师生共同读完全文)(课件出示) 三、品读寓言感悟
1、文言文每句话具体都讲了些什么呢?请结合课文下方的译文理解。
2、老师读文言文句子,请小朋友用译文里的话告诉我是什么意思。(老师读句子,学生说意思。)(课件出示) 比较古文语言和现代文语言。文言文的语言是简练、
2
简约、简洁的。
3.金钥匙:学习古文要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不必一字一句地直译。
同学们讲理解的很对,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助很大。那如果没有译文怎么办?(课件出示)
4、让我们走进每个句子,看看其中的有些字具体是什么意思?(老师圈字,学生结合译文理解这些字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
5、共同交流单个字词的意思
6、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再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
四、赏析寓言深化
1、楚人刻舟最后能求剑成功吗?为什么?再找文言文中的原句告诉我们。(舟已行矣,而剑不行)齐读 2、所以,“求剑若此”,是求不到剑的!
3、你觉得文中的楚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他取个名字。(——者)
4、作者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找出来读读。(不亦惑乎!)岂不是太糊涂了吗?意思就是“是太糊涂了! 5、你最想对这个糊涂的楚人说点什么呢?
6、带着我们的体会再读读这个课题(齐读课题)。
3
7、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道变化的人。
8、带着我们对课文的体会,再读文言文,注意读出文言文的停顿之美! 五、课外拓展 1.抢填成语 2.说一说 六、作业
1.熟读课文、续写《刻舟求剑》 2.把这个故事讲给伙伴、家人听 3.预习寓言《郑人买履》 七、板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