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汾河上游涧河进口段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实践与探索

汾河上游涧河进口段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实践与探索

来源:爱玩科技网
SHANXI WATER RESOURCES 汾河上游涧河进口段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实践与探索 杨华峰 (太原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030021) [摘要]自1987年治汾以来,山西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近年来汾河上游小流域内面源污染问题突 出,直接威胁省城用水安全,因此开展汾河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尤为必要。以汾河上游涧河进口段流域片 治理为例,研究区域内主要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林草等措施,并分析其水土保持效益。同时结合当前国内治理 小流域的一些先进技术及经验,提出了汾河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思路。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治理思路;涧河进口段;汾河上游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42(2015)07—0012—02 小流域在我国是指在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地区,流 域面积一般为5~30 km ,最大不超过50 kmz的集水单 上,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进行面源污染防 治,对保护省城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意义重大。 1.3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元。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 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 理等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近年来, 通过实施汾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水土流失 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汾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 严重,面源污染威胁用水安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 刻不容缓。 通过合理配置谷坊、坡改梯、坝滩联治、水保林、 经济林等水土保持措施,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 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生 产生活条件,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的 项基础性工作。 一2治理思路 汾河上游涧河进口段流域片位于娄烦县娄烦镇, 属汾河一级支流,下面选取汾河上游涧河进口段流域 片作为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进行研究,分析其效益, 并提出汾河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思路。 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必要性分析 1.1 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的需要 本研究结合当前国内治理小流域的先进技术及 经验,在汾河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中探索出 汾河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思路:以流域为单元, 以流域内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承载力为基础, 以调整人为活动为重点,从山顶到河谷依次划分生态 汾河上游有18条流域面积在80 km 以上,是汾 河上游泥沙的主要产源,急需重点整治;汾河上游 8县有2万hmz基本农田,需进一步进行地力培肥、增 加配套水利设施;已建设的14.27万hm 植被,因干 旱、管护不力等原因,有近1.33万hm 需进行补植补 栽;汾河上游的工矿企业较多,生产建设中人为水土 流失问题严重,需加强监管和治理。 1.2保护省城水源地的需要 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 区,致力于将流域建设成“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水 土保持生态系统。 2.1 生态自然修复区 生态自然修复区指小流域内人类活动和破坏较 少,自然植被较好,分布在远离村庄、山高陡坡的集水 区上部地带。封——封山禁牧,减少人为活动,依靠大 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移——对一级泥石 流易发区、采空区险村险户逐步进行移民。补——对 农民进行补助,建立山区水源保护林管护机制。 2.2综合治理区 山西省现有引黄人晋工程年引黄河水6.4亿m , 均需经过水库上游81 km汾河主干河道输人水库调 节。汾河上游区域地表降水经地表汇流或下渗成为地 下水时,会携带土壤中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进入汾河, 综合治理区指小流域内人类活动较为频繁,水土 流失较为严重,分布在村庄及周边、农林牧集中的集 水区中部地带。节——以发展节水型产业为重点,建 使引黄水体受到面源污染。因此,在传统治理的基础 设基本农田,发展节水灌溉,营造水土保持林。修建透 水型谷坊、塘坝等,减少耗水,增加水库蓄水。治—— 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将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达标 排放,要求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土保持法》。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 药的施用量,有效减少面源污染。 2.3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 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为沟(河)道及湖库 周边一定范围内,分布在小流域的下部地带。清—— 整治河道,清理河道垃圾、障碍物。育——保育植被, 恢复湿地,生态治污,改善水质。保—保护库边、河 边、渠边、河口,减少人为扰动,恢复景观生态。 3汾河上游涧河进口段流域片治理实践 汾河上游涧河进口段流域片属黄土丘陵沟壑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481.5 mm,土地总面积23.4 km ,水 土流失面积15.79 km 。该流域片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 以治理分区为依据,因地制宜布设措施。 3.1 生态自然修复区 涧河进口段流域片生态自然修复区内以林地为 主,人为活动较少,采取自然修复,实施封山禁牧措 施,适当人为干预。小流域生态自然修复区内部分地 区人为活动频繁,植被覆盖受到影响,需进行封禁治 理,封禁面积约4.85 km ,在人为活动较频繁处设置封 禁标牌,同时增设封禁治理管护人员。 3.2综合治理区 涧河进口段流域片综合治理区内村庄分布较多, 农业用地较为集中,水土流失、面源污染较为集中。该 区以生态治理为主。 新修梯田:在宜作基本农田的坡地新修梯田,栽 植旱生作物与果树,以起到就地蓄渗、利用,减轻冲 刷,增加蓄水抗旱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 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在流域村庄下游修建污水 处理工程,设置污水处理4处,下水管网4.5 km,面源 污染物引导汇集渠25 km,面源污染物收集净化池 (井)50座。同时修建垃圾填埋场4座,垃圾清运车 7辆,以减少汾河面源污染。 林草措施:在植被较稀疏,地被裸露的地块内建 设经济林、乔木林及灌木林,分别选用仁用杏苗木、油 松、文冠果栽植。使用新型材料保水剂、蒸腾抑制剂、 腐殖酸等技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水分的利 用率。 3-3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 涧河进口段流域片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 主要为小流域下部地带及沟道及其周边地带。该区以 山西水利富 水土保持・2015年第7期 保护措施为主,保护和治理相结合。 沟(河)道清理工程:对流域片内存在淤积物、堆 放杂物和倾倒垃圾等现象的沟道进行清理,共清理 2.7 km。以防止汛期洪水对河道周围及下游村庄和耕 地造成破坏,保证居民安全。 塌岸治理工程:小流域进口段塌岸治理全长 2 km,设碾压土堤坝3座,过沟堆石渣坝3座。通过塌 岸治理防止河岸进一步坍塌,保护河岸周边基础设 施,改善水流质量。 4治理效益分析 4.1 生态效益 通过封山育林措施,使项目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 增加了0.17%。同时封禁措施提高了封禁区的生物多 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通过规划建造垃圾、 污水处理工程,新增垃圾消纳能力每日80.83 t,美化 了流域内环境,控制和减少了生活污水对汾河的污染。 通过使用新型材料保水剂、蒸腾抑制剂、腐殖酸等,使 化肥农药使用量从316.4 kg/hm 减少到221.5 kg/hm。, 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充分利用了降水资源;同时遏制 了化肥、农药随径流而造成河水污染的趋势。 4.2经济效益 一是经济林的建设,增加了居民收入,在其中实 施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增加了经 济林的产值。二是新修梯田措施,不仅解决了当地水 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水资源 利用率。三是实行封禁治理,增加了木材蓄积量和产 出的枝条所获量等。四是通过规划宣传,增加了当地 产业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4.3社会效益 通过沟(河)道清理工程、塌岸治理工程,进一步 防治了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梯田建 设与林草措施,不仅提升了整个流域的村容村貌,而 且增加了居民收入。 5结论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 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未来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 发展方向,以涧河进口段流域片为例,提出了汾河上 游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思路,将水源保护、面源污染 控制、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对 汾河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 意义。 [作者简介]杨华峰(1979一),男,200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 大学水土保持专业,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05—06_[修回日期]2015—06—13 生z旦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