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中的“丑”与人类心灵的负面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0年12月 Dec.201 0 文海艺苑 LITERARY GALLERY 浅谈艺术中的“丑"与人类心灵的负面 王欣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艺术中的丑与美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正如人的心灵有正面有负面一样。从丑与关的关系来了解分 析人类心灵。 关键词:艺术;丑;美;心灵;负面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42—01 丑是社会实践中不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有害于人类前进 的在形式上畸形、破损的事物和现象。丑和美是相比较而存在 可以转化为艺术美。正如罗丹所说:“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 “丑”,在艺术中能转变成非常的美”,在自然界中,人以为丑的 的,相斗争而发展的。雨果曾指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 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和黑暗相 共。”这就道出了丑和美的对立的关系。 从美学史上来看,一些美学家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来 论述丑的。谷鲁斯以主观的感受来说明丑的本质。他说:“丑这 个范畴是在审美的外观上肯定会使高级感官感到不快的东 东西,在艺术中可以转化为美……大艺术家和大文学家却仍 采用。他们仿佛有幻术家的魔棍,能化丑为美。 在艺术反映丑时,有时可以利用外表的丑化手段,例如采 用漫画、喜剧、讽刺诗,音乐上不协调的节奏和怪诞曲调等。有 些艺术体裁是以揭露批判丑为主要功能的,如漫画、相声、讽 刺喜剧、讽刺小说等等。艺术家在这些艺术体裁的创作中,往 往利用外表的丑化手段来谴责、鞭挞丑恶事物。达-芬奇在油 画《最后的晚餐》中有意把犹大的面孔画在阴影里,既不违背 光学规律,又达到了突出反映丑的意图。这种丑化,包括了艺 西。”他们都不了解丑的客观性。而在美学史上,另一些美学家 则站在唯物主义立场论述丑,他们认为,丑是人们社会生活中 畸形的东西。罗丹也说:“所谓丑,是毁形的,不健康的,另人想 相反的——驼背是“丑”的,坡脚是“丑”的,褴褛的贫困是“丑” 的。”他们不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论述美丑,带有一定 的片面性。 起疾病、衰弱和痛苦的,是与正常、健康和力量的象征与条件 术家的否定的审美判断,就使生活丑变成了艺术美;另一种状 况,对生活中丑的对象具有悦耳、娱目的外表时,艺术不对外 表进行丑化,而是鞭辟入里,暴露其内在的丑,对丑的暴露在 艺术上造成了艺术美,例如:《西游记》里的白骨精、《水浒》中 的潘金莲。 丑,一般是内容的假恶和形式的畸形、破损相统一。但也 有内容和形式矛盾的状况。有的内容是假恶的,但形式上是美 的,就总体上看它还是丑的。例如一个人,从品质上看是恶人, 尽管相貌很美,也不是很美的。所以,不能以貌取人。相反,尽 艺术表现丑有两方面的职能。一方面是否定、谴责、鞭挞 丑,起到抨击丑恶事物、现象的作用。果戈里的《钦差大臣》,通 过假钦差在外省上流社会所引起的滑稽剧嘲讽了丑态百出的 管外貌丑陋不堪,但心地善良,也可能是美的。 有些堪称为艺术美的精品形式的丑恰恰反射了内容的 美,外表的丑恰恰反射了性格的美。《巴黎圣母院》中的打钟人 官僚和地主商人,暴露了沙皇的黑暗现实。另一方面,丑 可以衬托、照应美。以丑为配角就能起陪衬作用,起对照作用, 通过这种对比,使美就更明显,更突出。 从人类的本能上看,是很不愿意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而 且人心都是在关注外在的事物,对于内心世界较难察觉,观察 自心、接受自己的负面往往有太多的阻力。有时候,人在面对 卡西莫多外貌丑陋,心地善良。外貌的丑反倒衬托了卡西莫多 性格的美。伊索也是这样,他面貌丑陋反衬了他内心的智慧。 在《伊索》一剧中,伊索说:“丑陋到当我看见自己映在镜子中 的形象的时候总是想哭出来。我长的可怕,像怪物一样……我 内心困境的时候,当然也可以选择逃避,换个环境等等方法, 但是如果你想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还是要回到关注你心 是九头怪蛇的儿子,是狮头羊身蛇尾的怪兽的儿子。”伊索所 说的丑是外貌的丑,这种丑并没有减损反而有助于表现内一tD 的智慧。罗丹的著名雕像《欧米哀尔》,塑造的是一位容颜枯 槁、丑陋不堪的老妓,她比丑还要丑的外貌反衬了她心地的善 良。在艺术创造中,我们应该向上述艺术精品学习,去创造内 灵的层面来解决问题,否则,你生活的空间,你心灵的空间只 能停滞在那个有限的空间里,快乐也是有限的,人类心灵的负 面就如同美与丑一样也是时时存在的,只有认清“丑”的负面 才能向“美”发展,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心境,美好的世 界。 容和形式辩证统一的艺术美。 正如同美是美学范畴一样,丑也是一个美学范畴。雨果从 浪漫主义美学观点出发把丑列为近代文学描绘的对象之一, 他说:“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是在美 参考文献: [1]封钰.西方美术精品赏析[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实践中美和丑是对立面的统一,是 相比较、相斗争,也是可以相转化的。生活美通过艺术家的艺 术实践可以转化为艺术美;生活丑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也 142 [21周忠厚.美学教程[M].学苑出版社,2002. [3]巫明.生命的呐喊心灵的倾诉[M].安徽大学艺术大学学报, 2002(1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