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国大学生信仰体系构建的关系研究--以

“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国大学生信仰体系构建的关系研究--以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4年第5期 理 论 观 察 No.5,2014 (总第95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erial No.95 “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国 大学生信仰体系构建的关系研究 以海南大学为例 胡丽萍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二者的现状是:总体情况良 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数据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信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面 相关的关系。为了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要创新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4)05—0007—02 本课以海南大学海甸校区为例,把海甸校区的l7个学 二、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体 院分成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和体艺类三类,按比例各抽 系构建的现状 取2个、3个和1个学院进行调查,每个学院抽10个同学。 (一)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 共发放240份问卷,收回238份,其中有效问卷有236份。 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去探求“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 一、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大学生信仰体系的内涵 状。据调查,不喜欢和喜欢马哲的分别占47.5%和52.5%;对 (一)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 马哲不了解、大概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分别占27,1,64.8%和 在国内.“讲坛哲学”首先由高清海教授提出。1989年 8.1%:上马哲课时不认真听讲和认真听讲的分别占43.8% 他指出那时拥有“讲坛哲学、论坛哲学、实用哲学”。十年后, 和56-2%;对马哲非常赞同、比较赞同、既不赞同也不反对、 他叉撰文提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实际上是有三类哲 不赞同的分别占16.6%,40.9%,32.3%和3.4%,其他的占 学在起作用.即‘讲坛哲学’——属于政治宣传、思想理论教 6.8%:视马哲为指导工作的重要方法的占50.4%.只停留在 育领域:‘实践哲学’——属于经济生活、日常社会生活领 理论层面的赞同占36-3%,认为它对现实没有指导作用的 域:‘论坛哲学’——属于学者专业活动的学术生活领域。”① 占2.1%,其他的占11.1%。 “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讲坛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 以上数据反映了大学生“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 在学校讲台上进行的为了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而 状:超过半数的学生喜欢马哲;近七成的学生对马哲大概了 进行的哲学教育活动。 解或非常了解;近六成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近六成的学生 (二)大学生信仰体系的内涵 非常或比较赞同马哲的科学唯物论,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世 虽然关于信仰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内涵都是信服和尊 界观:有近九成学生赞同马哲的科学辩证法,并有近五成学 崇.外延关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参考各种观点的 生把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说明马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基础上.我们认为:信仰是对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 “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的现状总体良好 理论、学说、宗教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并奉之为个人行动的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构建的现状 准则及最高价值理想。②它是…个以某最高信念为核心、兼 下面从三方面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构建的 包其他相关信念的统一体。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构 具体情况。在实现主义信心方面,有l1.5%的人对其有 建指大学生在熟知并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说的基础上 100%的信心;有37.9%的人对其有60%一90%的信心:有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奉马克思主义为自己世界 22.6%的人对其有50%的信心:有18I3%的人有低于40%的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高标准和行动指南。 信心.其他则没表态。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方面.有 ① 高清海.哲学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2O年哲学历程的回顾与展望【7】.哲学研究.1998(06). ( 刘鑫淼.当代大学生信仰异化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Ⅱ】.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2);汪永生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 义信仰教育m.文史资料.2011(04). [收稿日期]2014—04—2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210589010)、海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HDCX 20l205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丽萍(199O~),女,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40.7%的人相信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有 57.6%的人觉得马克思主义有助于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有38.6%的人觉得中国应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大学生理想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方面,有83.2%的人觉 得很有必要把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家的富强等马克思主 义社会理想纳入个人理想的范围内。表1反映了马克思主 义理想的各因素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 表1:马克思主义理想的各因素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 很不重要 不太重要 有点重要 比较重要 非常重要 物质的 富足 高尚的 道德情操 健全的 人格 知识和 真理 3.4 6_8 18.8 45.3 25.6 此外,通过“对马哲的评价”与“对实现主义的信 心”的交叉分析发现“是否喜欢马哲”、“对马哲的了解”、“上 课认真听讲情况”与对主义的信心之间的Pearson值分 别是:0.014、0.019、0.002。这说明:越喜欢马哲、对马哲越了 解、上课越认真听讲,对实现主义的信心就越强,讲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信仰体系构建之间存在正面相关 的关系。 四、创新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善大学生信仰体系 构建现状 虽然总体情况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讲坛马克思 主义哲学方面.还有47.5%的学生不喜欢马哲,有27.1%的 学生对马哲很不了解;在主义信仰方面,仅33.4%的学 生信仰或倾向信仰主义,有25.1%的学生对实现 1.7 2.6 2.6 0.9 7.7 4.7 33.3 28.2 54.7 63.7 主义的信心低于50%。其最主要问题在于讲坛马克思主义 哲学自身。所以要创新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而言,可 以: (一)重视哲学对信仰的作用,广泛开设哲学类课程 1.7 3.O 11.1 31.2 53.0 哲学本是一门启人智慧、予人信仰的学问,但是,通过 访谈我们知道很多学生从高中起就对马哲存在一种认识上 的偏见。觉得马哲就是一堆教条,缺乏哲理性和趣味性。并 且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很单一.大部分学生接受的是 对社会和 国家的贡献 主义 理想 1.7 6.O 24.4 33.3 34.6 作为公共课的马哲,只有哲学类的院校才开西哲和中哲。这 5.6 19.3 23.2 30.0 21.9 导致很多学生上马哲课时有种应付心态甚至抵触情绪。这 就需要:广泛开设相关哲学类课程。加大哲学在公共课和选 修课中的比重.提高哲学在教育中的地位。 (二)讲坛哲学要跟上论坛哲学步伐,创新教学内容 以上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具备了马 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第一层次的素质:有半数的学生有 主义信念.具备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第二层次的素质;有三 成学生有主义信仰。具备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第三层 次的素质。这体现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从相信到 信念再到信仰步步上升的层次性,说明我国大学生马克思 主义信仰教育构建的总体情况良好。 三、“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体系构建的关系 我国很多高校每年会举办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 坛.“论坛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新很快.硕果累累。但是,讲坛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得相对缓慢,主要表现在:根据论坛成 果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速度慢。不能把马哲界的最新学 术思想和学术成果传授给学生。其后果是教学内容固定单 一,知识体系老套僵化,马哲的育人作用微弱。这就启示我 们要:使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跟上论坛哲学进步的步伐,根 据论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创新讲坛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信仰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思想家们争论的焦点, 其一个火热阶段是中世纪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时期。早期 教神学家德尔图良认为“正因为它荒谬。我才相信”,奥 古斯丁则认为“信仰寻求理解”,托马斯.阿奎那不仅“看到 了哲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具体区别”,而且还看 到“哲学与神学之间就有某种的重叠”。①中世纪哲学越往前 发展就越正确认识到信仰性及哲学对信仰的作用。 国内在关于马哲与信仰的关系上,张同印先生从马克 思主义信仰的培养途径出发,指出“形成信仰以一定知识为 基础.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为 前提⑦”。二者存在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李秦序,于东超认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是一种信仰④'’,二者存在包含与被 包含的关系。 以上学者只从理论上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信仰之间 的教学内容。 (三)打造一支优秀的马哲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效果 无论何时。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但是,还有20.9%的学生因为马哲老师的各种问 题而对其持负面评价。所以需要重点培养老师们的以下素 质:第一.有深厚的哲学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不仅精通 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精通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第二,有 较强的人格魅力.不仅能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而且能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第三,要让其教学 方法多样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既能传授真理,又 能用苏格拉底式平等对话方法去启发学生。 (四)变革哲学成绩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和积极性 马哲作为一门课,必然要用评价指标去评定成绩。据调 的关系.本文则通过数据来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 学生对马哲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评价与信仰什么之间交叉分 查.有39.6%的学生学习马哲的动机仅是追求考试不挂科 或满意的成绩。好的评价指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坏的 评价指标则不仅打压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走上死 记硬背的不归路。所以,老师在出试卷和改试卷及综合评价 一析.发现大学生们对马哲的评价越高,对主义的信仰就 越坚定。此外.“评价马哲唯物论”、“评价马哲辩证法”与信 仰什么之间的Pearson卡方渐进值分别是0.0o5和O.03,这 说明对马哲的评价与信仰什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注:只要P值小于O.O5,就代表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 相关性) 个学生时,都应该本着鼓励思考和创新的原则,不能一味 否定学生在试卷中提出的不同见解。 [责任编辑:谭文富] ① (美)s.E斯通普夫J.菲泽著,匡宏,邓晓芒等译.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修订第8版)f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 公司北京公司,2009.2:114—152. ( 张同印.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培养途径Ⅱ].北京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1992(02). ③ 李奏序,于东超.马克思主艾哲学是一种信仰U】.学理论.2011(35). 一8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