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化学基本知识专题卷(一)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专题卷(一)

来源:爱玩科技网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专题卷(一)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B. 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C. 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 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2.环境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合肥市下列做法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A. 在八百里巢湖周边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B. 采用电力公交车替换普通燃油公交车

C. 从11月1日起,城区范围内所有工程项目必须使用新型封闭式渣土运输车 D. 对交通指挥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

3.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 )

A. 液化气站 B. 煤矿的井下通道

C. 农产品批发市场 D. 电影院等娱乐场所

4.下图表示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中y区域代表的元素是( )

A. Si B. Fe C. O D. Al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保护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①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④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A. 只有②③④⑤; B. 只有①③④⑤; C. 只有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且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O2 CO2 H20 第 1 页 共 8 页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19 34 6 2 11 待侧 28 20 A. 表中的待测值为32 B. X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C.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 反应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11:9 7.如图所示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8.铁是人们广泛使用的金属,下列关于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纯铁的机械性能比钢好 B. 铁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 人类历史上铁器的使用早于铜器 D.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

9.两份质量相同的碳酸钙,一份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一份煅烧使其完全分解,两种方法所得CO2的质量 ( )

A. 一样多 B. 煅烧得到的多 C. 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多 D. 无法比较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B. 工业上用蒸馏法或化学方法处理硬水,使硬水软化 C. 发现厨房内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换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D. 某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二、填空题(共9题;共31分)

11.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填写: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 ②两个氯分子________;

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正4价________。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13.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某些化学工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14.写出地壳中元素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________ .

15.请从氮气、熟石灰、氧气、钾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是________;农业上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________;可以作为复合肥使用的是________。 16.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引起的.通过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________,又完成了________,为自然界中的生物提供了淡水资源.

17.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请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

第 2 页 共 8 页

(2)根据下图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________ .

(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入民已经开始炼铁. ①写出磁铁矿(Fe3O4)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②钢铁防腐十分重要,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 . 18.根据反应“A+B→C+D”,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为稀酸,D为H2 , 则A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

(2)若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则可能的反应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19.(2015•莱芜)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________ .

(2)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画,纯铝上留下明显划痕,说明________ . (3)对汽车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________ .

(4)如图,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的溶液甲和固体乙. ①若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固体,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________ ,此时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

②若溶液甲显蓝色,是因为 ________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此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7分)

20.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过程中,不慎用到了浓盐酸,导致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他们设计了如下除去氯化氢气体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实验。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2 Na2O2+ 2 CO2=\" 2\" Na2CO3+ O2 2 Na2O2+ 2 H2O =\" 4\" NaOH + O2 ↑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3 页 共 8 页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2)为确定反应后装置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________,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3)【提出问题】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NaOH 猜想三: Na2CO3和NaOH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4)【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上述形成的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证明猜想三成立。

(5)【交流反思】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将上述滤液中滴加的酚酞试液换成铜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

(6)【拓展延伸】在盛有氯化铵(NH4Cl)浓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1.利用海水(含氯化钠、氯化镁)处理含二氧化硫废气的方法如图甲: (1)海水处理流程:

①写出生成Mg(OH)2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②经操作a得到的Mg(OH)2沉淀需要洗净,为证明是否洗净,可取洗涤液少量,向其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填字母序号),即可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 A.Na2CO3溶液 B.石灰水 C.稀盐酸 (2)处理二氧化硫流程:

a.图甲中从海水到最终得到NaCl的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b.图乙中反应①、③、④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c.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2.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B是红棕色粉末,A、C常温下是气体,H和I中含有一种相同元素,H不溶于稀,I是红褐色固体.请回答下面问题:

第 4 页 共 8 页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G是________,I是________,H是__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物质F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3.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

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 乙同学猜想是CaCO3;你认为是________。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溶液; 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________溶液。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________保存熟石灰。

________; ________。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符合题意 四、综合题(共3题;共16分)

2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示意图中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若A、B、C均为气体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5.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在构成下列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和氧两种元素的原子。 物质 构成该物质的粒子 甲 乙 丙 丁 (1)乙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物质代号,下同)。 (3)四种物质中,不同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的是________,含有

分子的是________。

(4)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26.(2015•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段翰英等).

第 5 页 共 8 页

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

蔬菜中含有盐.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盐后,就会产生危害.亚盐[如亚钠(NaNO2)]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产生亚(HNO2)和氯化物(如NaCl).亚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泡菜中含亚盐吗?含量有多少?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盐含量有一定影响.如图为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盐含量的关系.

用不同的蔬菜进行测定,变化趋势与芹菜相似.

实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中亚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 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盐的生成.

现代医学证明,泡菜中的乳酸和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中的菌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但是,有些泡菜盐分或糖分过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利.另外,泡制过程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流失.(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中的亚盐是由________转化成生的.

(2)亚钠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 反应.

(3)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A.泡制2﹣3天 B.泡制5﹣6天 C.泡制12天后 (4)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最好加入一些姜汁 B. 最好在较低温度下泡制

第 6 页 共 8 页

C. 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D. 最佳食用期的泡菜中亚盐的含量与泡制时的食盐水浓度无关 (5)请你为喜欢吃泡菜的人提一条食用泡菜的建议:________ .

五、推断题(共1题;共6分)

27.(2013•资阳)含硫的物质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过程中可出现下列图示的转化:

(1)实验室中,单质硫是________色固体,点燃少量单质硫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漂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物质A.

(2)A是工业排放物中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也是酸雨形成的主因之一.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将A转化成Na2SO3 , 你提供的试剂是________溶液.

(3)在硫酸工业中,将A在一定条件下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得到B,B与水结合得到硫酸.B与A的组成元素相同,B中硫元素与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相同,写出A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实验室测定,B与水结合时温度升高,则反应④为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4)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若回收工业排放物A 32吨,理论上可生产硫酸________吨.

第 7 页 共 8 页

答案

一、单选题

1. A 2. D 3. C 4. A 5. A 6. D 7. D 8. D 9. A 10. B 二、填空题 11.Al;2Cl2;

12.Al;O;N 13.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14.铁

15.氮气(N2);熟石灰[Ca(OH)2];钾(KNO3) 16.水的自身净化;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17.铝;导电性、延展性;Fe3O4+4CO

3Fe+4CO2;涂油

18.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CH4+2O2

CO2+2H2O

19.导电性;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大;隔绝空气和水;Zn2+;Zn+2HCl═ZnCl2+H2↑;置换;Cu+2AgNO3═2Ag+Cu(NO3)2;银 三、实验探究题

20.(1)除去HCl气体(2)Na2O2(3)二;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4)CaCl2或 BaCl2(5)正确;如果含有氢氧化钠就会生成蓝色沉淀(6)氧气和氨气 21. (1)MgCl2+Ca(OH)2═Mg(OH)2↓+CaCl2;A (2)化学;③;2NaCl+2H2O

2NaOH+2H2↑+Cl2↑

22.(1)Fe2(SO4)3;Fe(OH)3;BaSO4(2)复分解反应(3)碱 (4)3CO+Fe2O3

2Fe+3CO2;Fe2O3+3H2SO4=Fe2(SO4)3+3H2O

23.Ca(OH)2微溶于水;Ca(OH)2和CaCO3;酚酞或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溶液变为红色或有白色沉淀产生;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密封 四、综合题

24. (1)B(2)化合反应(3)2CO+O2 25. (1)三(2)丙丁(3)甲;丁(4)26. (1)盐(2)复分解(3)C(4)A,C,D (5)食用超过12天的泡菜或合理食用泡菜的量 五、推断题 27.(1)黄 (2)氢氧化钠 (3)2SO2+O2 (4)①③④ (5)49

2SO3;放热

2CO2

;分解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